摘要: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我國地區、城鄉、行業收入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擴大,這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本文深刻分析了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論述和其在南方談話中對于共同富裕設想的清晰指示,并結合我國當前形勢,對如何實現共同富裕進行了初步、細致的探索。
關鍵詞:南方談話;共同富裕;社會主義本質
1992年,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在“南方談話”中,“共同富裕”被鄧小平再次提出。
一、共同富裕的主要內容
關于共同富裕的構想,鄧小平南巡時是這樣描述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后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 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這一主要內容:
1、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目標。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主義必須要實現的基本目標,也是社會主義之所以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之一。
2、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主要表現。社會主義之所以稱之為社會主義,就是因為社會主義是全體人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實現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這主要是由我國的國情、人們長期以來“等貴賤、均貧富”的平均思想等因素而決定的。
二、我國當前收入差距分析
總的來說,我國目前居民收入的差距問題已經極為嚴峻,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總體水平的差距
在國際上,衡量居民間收入差距的指標多采用基尼系數。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 0.4—0.5就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差距較大,0.5以上則意味著居民收入懸殊。雖然,我國自2001年已不再公布本國居民的基尼系數,但據聯合國的統計和我國學者的相關研究,我國當前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了0.5,并繼續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
2、城鄉之間
2011年,我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4—聚焦民生》顯示,我國目前的城鄉收入差距比為3.23:1,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英美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城鄉收入差距一般都保持在1.5左右。由此可見,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已經遠遠超過了世界一般正常水平,在這關鍵的時刻,如果不進一步制止,就有可能會造成大的社會動蕩。
3、地區、行業差異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我國最富裕的地區如上海、深圳等地的居民人居收入與最低的人均居民收入地區(如新疆、貴州等)的比例為2.8:1。行業間收入的差距就顯得更為明顯,曾有一些國外的媒體曾報道“中國行業收入差距最高達15倍”,這雖然不符合我國行業收入的實情,但“無穴不來風”,我國行業收入差距較大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可以說,在當前時期內,我國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各階層間的收入差距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危險的地步。一旦我國的發展受到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降,而我國因貧富差距等造成的民眾不滿情緒得不到及時的控制,人們長期積壓的矛盾就有可能爆發,屆時還可能會出現對我國穩定發展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如何縮小我國的貧富差距已成為我國發展所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不合理收入差距的影響及主要原因
如果貧富差距拉大,超過了合理的貧富差距線,就會產生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更為嚴重時將會對國家政權產生威脅。具體說來,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一下幾點:
1、不合理過大的收入差距會損害社會公平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因此,公平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征和根本要求。如果長期的不合理的過大收入持續存在,就會極大地損害我國公民的利益,同時可能促使我國公民對社會主義缺乏信任,對社會主義的未來缺乏信任,這將極大地增加我國社會的不穩定性和阻礙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2、不合理的過大收入差距影響群眾的生活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擴大化也愈加嚴重,由此造成我國不同地區、職業居民的收入水平不同,加上我國財政收入第二次分配的不公平現象的存在,這就使得關系民生的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會保險等內容顯得更為緊張,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有所改善,但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卻逐漸減少,貧困者的處境更為惡化。
3、不合理的過大收入差距極大地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公平和效率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的核心,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社會主義的特征是搞集體富裕,它不產生剝削”……“不搞兩極分化”, 他講清楚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更講清楚了社會主義之所以要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
實現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就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提高、效率的提高。社會主義的全體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盡力的揮汗如雨勞動,其目的就在于當家作主、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如果沒有公平、共同富裕,不僅勞動者的利益受到損害,整個社會的效率、利益都會受到更為嚴重的損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會停止。
四、解決我國當前收入差距問題的對策
根據鄧小平對共同富裕思想的深刻闡釋與其對解決、實現共同富裕思想的假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問題:
1、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可以說,我國實行這項基本的經濟制度是完全正確的,從我國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經濟近30年快速、平穩的發展已經證明。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今后我們國家仍要堅定不移的堅持,但在此基礎上我國要加快法治國家的建設進程,把全體人民委托給國家的公有資產納入法治中,并完善公有資產的享有、處理程序,使人民的“委托人”盡職盡責的為人名服務,管理好人民的財產。
2、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實現我國經濟的全面繁榮
科學發展觀提出要促進城鄉的協調發展、實行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國在現階段要大力解決“三農”問題,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要改變農業發展中的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發展的科技化,調整農業增產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完善我國各項惠農支農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對“工業反哺農業”要拿出大的魄力,寧可我國經濟減緩發展也要促進農業等平衡發展。并認真落實好、貫徹好對城鄉務工人員的管理、扶持,加快促進我國城鄉的協調發展。
3、促使行業協調發展、逐步縮小行業間收入差距
在我國,壟斷行業是導致我國行業收入差距過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要打破壟斷行業,取消壟斷行業的保護性政策,要消除行業歧視,對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有利于就業的行業我國要在稅收、信貸等方面盡可能的優惠;要加快我國法治建設,使我國的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促進各行業競爭有序、流動合理,縮小各行業間的平均利潤,縮小行業間的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的目標,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必然問題,當前我國貧富差距的嚴重性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主義長久、穩定發展的定時炸彈,因此,我國必須要加強對當前貧富差距擴大化問題的重視,我國政府和有關學者應充分吸收鄧小平有關共同富裕思想的闡述與解決設想,并結合當前我國國情,盡快的、科學的做出解決我國的共同富裕問題,由此,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發揮出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盡快的實現我國的富國、強國戰略。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黃祖輝.轉型期中國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汪曉鶯.從鄧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到和諧社會公平正義的構建[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8,25(1):146-149.
[4]梅新育.我國行業收入差距之辨.[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3.
(作者簡介:郭慶升(1985-),男,河南焦作人,重慶市重慶師范大學2010級政治學院研究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