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涉外警務事件的增多,對現行公安院校大學英語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實用型的人才成為公安院校大學英語教育的方向,舊的評價體系在導向、評價主體、評價方法上存在許多問題影響了人才的培養,因此,優化公安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勢在必行。文章就如何優化目前的公安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公安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對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涉外警務事件也越來越多,這要求公安機關人員必須掌握一門對外交流工具-英語。而公安院校培養的學生,大部分將成為公安機關未來的人才,他們對英語的掌握程度,將影響到公安機關處理涉外警務水平,但目前公安機關人員,由于外語的溝通能力不強等客觀因素阻礙他們,一提涉外案件及外國人違法犯罪,總有一種畏難的心理。這也就要求公安院校提高英語教育水平。而目前,大部分公安院校大學英語教育還停留在“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的教學上,因此提高公安院校英語教育水平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提高公安院校英語教育的水平,關鍵在于優化目前的公安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
目前公安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存在以下弊端:
一是評價導向存在問題,目前公安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還存在以應試為導向,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對付各種各樣的考試,會考試成為學習成敗的唯一能力,“過級論”成為大學英語學習的主要指導思想,“考試一過,書本一丟”現象普遍存在。
二是評價主體存在問題,公安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評價主體主要是老師,學生只是被評價的對象,這種評價機制忽視了教與學的互動,造成了教師的“滿堂灌”的教學思維,沒有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
三是評價方法存在問題,公安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評價方法單一,基本上采用結果性評價,考分成為評價的唯一標準。這種單一評價方法,導致教師上課時 “以師為主”,包辦包攬整個課堂。
四是評價過程存在問題,公安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評價過程簡單,指標單一,如教師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僅憑腦海中的印象進行判斷,忽略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熱愛程度、學習目的等因素。
以上弊端,都阻礙了公安院校培養具備涉外溝通能力的高素質公安人才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優化公安院校目前的英語語教學評價體系。本文就如何優化大學英語評價體系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注重警務英語應用能力,把準評價體系總體目標
我們針對目前公安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目的進行調查發現,82.5%的學生對學英語的目的認為主要是為了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11.5%的學生認為大學學英語是為了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交流,6%的學生不清楚自己學習的目的。以上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僅是為了過級而學英語,因為只有過了級才能畢業拿學位證、才能有機會找個好工作等等。從教師的角度看,學校對英語教師教學優劣按“四、六級”通過率進行打分,甚至有時還提高到將過級率同兄弟院校來對比的程度,這種導向往往帶來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圍繞“過級”展開教學,根本未去考慮學生將來職業上需要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要從評價體系的總體目標上把準,要注重學生警務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促進公安院校英語的教學符合公安實戰的需要。具體做法有:
(一)構建循序漸進的警務英語課程體系
按照課程安排,公安院校大四將專門開設《警務英語》課程,這門課程由于開設在最后一個學年,學生忙于公務員考試或者找工作,往往都不太重視,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前期的《大學英語》和該門課程間銜接不大、各自為陣,不能成為有機整體。為了整合上述課程,可在前期《大學英語》中,增添少量警務英語有關的內容,按照難易程度分學年布置,在期末考試中,增加相應警務英語內容,比例約占總分值的10%-15%左右。其目的在于,從進入公安院校開始,就培養起學生對警務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通過滲透似的學習,過渡到大四專業的《警務英語》。
(二)通過警務英語情景實訓,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
近來涉外警務案件較多,有的還成為熱點,教師可以拿出一些涉外警務案例,通過鼓勵學生通過課堂內、外對警務英語的訓練,來提高警務英語應用能力,對學生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案例進行表演并展開討論,把學生表演討論情況進行打分并作為平時成績的一種,在課堂外,鼓勵學生自學,可通過鼓勵學生多閱讀警務英語書刊、雜志,比賽記單詞、拍攝警務英語情景劇等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表演中積累知識,為有效進行涉外警務有效地進行口頭及書面溝通打下基礎。
二、利用學習檔案,建立多維度的大學英語評價體系
目前我院對學生的評價,僅為單一考試加日常學業評價,其中單一期末考試占80%,日常學業評價占20%。學生日常學業評價由教師單獨把控。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日常學業評價大部分是老師根據記憶中學生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及課堂上表現來做出,其標準無法明確,主觀性太大,導致學生中流傳一句話,“要么優秀,要么就讓老師不認識”,因為單個老師一般帶兩個小班70多個學生,只會對某些特別優秀或落后的學生有印象,對大部分學生不會有深刻印象,導致日常學業評價只能靠主觀印象,教師只關注到學習差的和學習特別優秀的,忽視了成績中等的大部分同學。這種評價過于形式,對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無益。筆者認為,要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必須要建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
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是以學生的學習時間維度為主線,將學生學習的每個階段所取得的成果集中進行評價。學習檔案袋評價法就是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一種代表。它的主要做法是對每個學生建立起學習檔案,將學生每個學習階段有代表性的學習作品、學習心得、教師評價匯集到里面。
學習檔案袋評價法的優點一是通過收集不同階段的資料,注重學習的過程,從而形成了一個連貫性的學習評價,使學生能不斷反思自己在學習的每個階段中存在的問題,并為下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檔案中集中了老師對學生、學生對自己、學生對老師形成了互動型評價,使評價主體多樣化,讓學生更能清楚自己學習情況;三是評價不再以“考試”為學生的學習目的,而是將考試作為評價的手段,通過考試及其他手段,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語言能力。
(一)學習檔案袋評價法的推行要在大學英語學習的起始進行
在大一第一堂英語課上,教師將學習檔案袋評價法介紹給學生,并吸收學生的好的建議及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討論確定檔案收集的資料種類、收集的時間、評價的標準。值得注意的是,對放入英語學習檔案袋的內容不能是無目的的作業收集, 也不是要包括學生最好的學習作品, 而是要放入多種有代表性的學習作品。避免學生出現“ 為了收集而收集的形式主義做法和片面追求學習檔案袋的大、全、美”。 因此,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為學生做好學習檔案“把好關”。教師可以制作范例,讓學生學習,或將制作優秀的學生檔案向同學們展示。
(二)要將側重評價標準的創建
評價是否有效,關鍵是要有有效的評價標準,為了使評價可靠,可采取多角度的評價方式,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同學間相互評價、教師進行評價、學生對教師評價等等,通過不同主體的評價,讓教與學有個立體的評價,激發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及激發學生以提高自身能力為目的進行學習。
(三)評價資料的種類多樣化
為了全面真實的反映學生學習情況,保證評價的有效、可信。我們評價資料應力求多樣,可將資料種類分為:一,課堂資料:課堂筆記、課堂回答問題情況、課堂作業(小測試)等。二,課外資料類:個人學習計劃、課外作業等。三,集體活動類:座談、英文辯論賽、英語劇表演、英語課件多媒體制作等。四,反思類:自我學習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周記等等。
參考文獻:
[1]周衛勇.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江西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