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對英語學習困難生的心理、性格和態度、過往學習經歷等進行分析,最終找出學困生主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教師在教學上可以借鑒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 英語學困生;心理因素;性格和態度;過往學習經歷;教學策略
一、學困生的心理因素
1.自控力缺乏。自控力是在沒有外界監督和要求下,調控自己的行為,抵制誘惑和沖動,以保證個人目標實現的優秀品質,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高職學生的自控力普遍偏低,而其中的英語學習困難生,面對語言學習的枯燥、費時等困難,其學習目標會變得更加模糊,壓力和反感情緒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上更難以做到自控。
2.學習興趣低下。興趣是促使人們自覺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許多英語學困生,從兒時起就沒有得到培養對這門語言的興趣,加上學習成績一直較差,興趣進一步被打壓。進入高職后,知識更加復雜,技能要求更高,更讓他們提不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3.應付心理嚴重。這些學困生往往學習沒有目標,導致外無壓力,內無動力,沒有緊迫感。他們學習只是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完全不是出于自愿學習。有些學生覺得認真學習的人很愚蠢,自己只要能應付考試,混個畢業文憑就行。
二、學困生的性格及態度因素
1.性格及社交技能。Strong(1983)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結論,學習者積極地使用他們所接觸到的英語的能力的確有助于二語的習得。也就是說,積極有效地使用接觸到的二語,抓住機會與二語使用者進行交流,是有助于二語習得的。但觀察我們高職院校的英語學困生,幾乎皆不在任何情況下使用英語,也從不與英語本族語使用者進行交流,即便是在英語課上回答問題,都盡量不說英語。
2.自抑。有學者認為,與自抑相關的防御心理和行為,阻止了對二語快速提高來說十分必要的冒險行為(Ellis, 1985)。而對于習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方式的中國高職學生來說,他們習慣于在課堂上保持沉默,即使有的學生很有見地,他們也不愿大聲地說出來,更不要說對自己的見解十分不自信的學困生了,他們的自抑傾向就更為明顯。
3.對集體動力的響應。在課堂二語習得中,集體動力很重要。響應集體動力,參與與他人或自己的競爭可以對學習產生正面的刺激。而學困生不但不參與競爭、積極響應集體動力,還常常陷入一種學習者集體抵制壓力并接受失敗的狀態,這會嚴重抑制學習進步。
三、學困生的過往學習經歷
通過對大量高職英語學困生的采訪調查,我們發現學困生的過往學習經歷有某些共同特點。
1.教學資源。高等職業教育中,有不少學生來自較為貧困偏遠的地區,在那里,教學資源十分貧乏,有些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由于學校沒有放音機,從沒有進行過英語聽力訓練;還有的學生除了英語課本以外,沒有接觸過任何與英語相關的書面或影像資料。
2. 教學方法。這一問題不僅限于偏遠地區來的學生。在我們的采訪中,不少學困生表示,剛開始接觸英語并沒有抵觸情緒,但英語課堂枯燥無味,老師一味地要求他們背單詞、抄筆記,加上反復地考試排名以及老師的批評,讓他們越發失去自信和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對策
針對以上談到的高職英語學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做到以下三個方面,對學困生的學習進步會很有幫助。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學困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他們剛入學的階段,教師應該對其英語學習制定一個較為嚴格的衡量標準,獎懲分明,將英語學習的平常表現與最終成績緊密掛鉤,以此強化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記憶單詞、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背誦文段等,這些習慣更容易在新生入學的時被接受并逐漸形成,教師應把握好這段時期。
2.開發學習興趣。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語言的途徑亦多種多樣。教師應當將英語課堂變得豐富有趣,激發學困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的參與。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事物以恰當的形式引入教學當中,讓他們將自己的興趣逐漸與英語學習相融合;設計并開展簡單而有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用簡單的英語進行有意義的交流,逐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
3.加強情感教育。對于學困生,肯定和鼓勵的積極意義遠遠大于責怪和譏諷,教師要特別保護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盡量避免因為苛求語言學習的正確性,而進一步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要將他們與成績好的同學進行比較,而要鼓勵他們與自己比賽,發現和肯定學困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并給予公開的肯定和表揚。
五、結束語
在高職教育中,英語學困生的主要問題并非智力因素,而是由于學生的心態、性格及過往學習經歷等原因導致的。作為高職英語教師,要幫助學困生調整心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步由抵制英語學習向主動學習英語轉變。
參考文獻:
[1]梁新惠.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診斷與補救[J].學科教育,2007(8).
[2]鄭惠卿.英語學習困難生的心理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1(5).
(作者簡介:鄒墨姝(1982.9-),女,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助教,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詞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