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期,金銀制作業(yè)在民間已經(jīng)很發(fā)達。每當是一家一戶集中求購,通常是聘請銀匠到家里來專門打造。作為金銀首飾,及其需求的便是娶嫁。元代的金銀首飾中的裝飾題材常用到,瓜瓞、石榴、荔枝、桃實、牡丹、蓮花、桃花、菊花、蜜蜂、蝴蝶、孔雀、鴛鴦等,都帶著祝福喜慶的氣氛,似乎也預(yù)示著它的用途。眾所周知,成批打制的金銀首飾是集中在嫁女時節(jié)。
在宋元首飾俗稱“頭面”,不過首飾包含的比頭面更多一些。簪、釵,冠、梳,耳環(huán)、戒指、手鐲、項飾、佩件,首飾的材質(zhì)可以分為兩大類,金銀與珠翠,后項的制作者為“珠翠匠”,其手藝是結(jié)珠鋪翠,也叫“裝花”。前項的制作者為“銀匠”或“金銀匠”,他們的本領(lǐng)在于干團造和鏤巧精細。金銀首飾中,釵和簪自然是最主要的,考古中這兩類也是重頭戲。
宋元時代金銀首飾的一種傳統(tǒng)形式是實心的折股釵。
把一根粗的金絲或粗的銀絲對折成兩股,便是它的形式。釵粱時常再做些改變,有的成方圓式,有的成扁圓式,也有光素?zé)o紋的形式。其目的主要是挽發(fā),稱作“關(guān)頭”。使用的時通常使它有一個弧度,一支在側(cè),一支在前,挽住頭頂?shù)母喵佟?/p>
下面介紹螭虎釵。折股釵的變體便是它,現(xiàn)已被稱為雙螭牡丹釵或者雙龍牡丹釵。用金銀條或者金銀片盤旋扭折后再對折為兩股,扭折的部分裝飾為扭轉(zhuǎn)的雙螭或雙龍,釵梁裝飾成牡丹花,又或者兩面打造花朵,一面是牡丹,一面是菊花,整個釵首部分則是一個淺弧。元代創(chuàng)制的新式便是螭虎釵。在金銀制品中,工藝雖然不是完全相同,也有精粗差別,但基本構(gòu)圖出來的樣式是一致的,即花朵在上端。
下面介紹一種花頭釵。出現(xiàn)于宋代,有連二連三的。連二連三式,便是用一根粗銀絲折成連續(xù)的雙股花枝,花枝上端各頂一朵菊花。宋式的花頭釵即元代的,只是被稱為“花筒”。之后,《碎金》又舉出另一個釵名叫“橋梁”。橋梁也就是多個花筒釵子的集合體,與連二連三式可以說是同一類型。
花頭釵子的制作,將兩枚銀片上分別錘出花形,然后各卷作喇叭筒,將兩個喇叭筒對接,接著再用一枚銀片,四面略留邊,中間錘一朵大花,留邊的地方剪出均勻的縫隙,再把銀片安在已經(jīng)合攏的兩個花筒上,最后將縫隙翻折,銀片于是成為緊貼在兩個花筒前端的花帽。
下面介紹簪的第一類別:云月簪、瓜頭簪、荔枝簪、如意簪。這一類簪子的造型與紋樣構(gòu)圖多有畫意,瓜與荔枝原都是宋代院畫花卉蔬果小品中的常見題材。
元代云月簪的造型很像是從當時瓷器、金銀器的流行紋樣月影梅花圖中截取的一分月色,下邊是一朵祥云,云端托起一彎新月,澧縣珍珠村金銀器窖藏中的一對銀釵,即是這款。
瓜作為裝飾紋樣早就見于遼代銅鏡,宋元金銀器則多取它作為酒杯的造型。荔枝圖案北宋時候即用于金帶銙。瓜頭簪與荔枝簪可以算作一類,雖然圖案有別,但制作方法幾乎完全相同。元代的荔枝通常是用一枚銀片或金片錘成有若浮雕一般的圖案,一對荔枝安排在中央,周圍有花有葉,又或者用一枚葉子搭在兩顆荔枝中間。
如意簪,是指簪首的頂端折出一個彎,宛如耳挖的長條形簪子。簪首頂端的彎,那那時就被認作耳挖,在簪首頂端作成一對。如意簪基本上都是成對的,紋樣多取瓜果花卉。它的制作方法,是取一枚金片作低,約略中分,上半部剪成兩歧,做成一對如意頭,下半部則剪作尖葉形的扁平簪腳。然后另取兩枚長條形金片作飾片,一片錘出一串花朵,一片錘為石榴、瓜、荔枝與花朵相同。最后把兩枚飾片與襯底的一枚焊接為一。這種做法用材稍多。省材的一種,便不再另外制作飾片,而只把一枚金片分做兩部,下半部為簪腳,上半部錘圖案。
簪的第二類別:滿池嬌荷葉簪。
簪首的荷葉是由綠玉打造,荷葉上是一對以金片兩相結(jié)合的鴛鴦,它們是用細金絲穿起來的。
荷葉簪的圖案設(shè)計在元代與繪畫是密切相關(guān)的,到了北宋,藝術(shù)可以說是蓬勃發(fā)展,除繪畫之外還有一些陶瓷,它們經(jīng)常以荷花水鳥為紋飾。池塘小景紋也體現(xiàn)在了其它的工藝品之上,比如刺繡,還有一個別名叫做“滿池嬌”。在金銀器的花紋中,滿池嬌給人一種生命力的象征,明代依然經(jīng)久流傳,甚至在器皿上也隨處可見。
簪的第三類別:鳳簪。
金鳳釵在當時可以說是人們口中簪釵的代指,宋元時期詩詞戲曲中出現(xiàn)更多的便是“金鳳釵”,鳳凰作為主題紋樣以前也是簪釵公用。元代的鳳凰釵簪遠遠多于宋,材料以金質(zhì)為常。造型即是祥云上舞出一只鳳凰。它們是用兩枚金片分別錘至成形,然后結(jié)合到一起。有時候翅膀也是分開的,之后再粘綴,插合。鳳凰長頸上的短小羽毛通常是飛揚起來,顯得很夸張,整個造型宛如一只欲飛的鳳凰。
宋元時期的金銀器種類繁多,從飾品到酒具、盛器等日常器物,不勝枚舉。與前朝相比,宋元時期金銀首飾的制作更趨于大眾化,即使偏向于民間,但又不失豐富的藝術(shù)感與獨具一格的審美價值。特別是在圖案設(shè)計方面,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很強,布局要求工整,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楊伯達主編.中國金銀玻璃琺瑯器全集.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2004.
[2]金柏東等.浙江永嘉發(fā)現(xiàn)宋代窖藏銀器.1984(5).
[3]刁文偉等.江蘇江陰長徑鎮(zhèn)宋墓.文物,2004(8).
[4]彭佳.湖南津市窖藏元代金銀器.東南文化,2000(4).
[5]時谷風(fēng).合肥西部南唐墓清理簡報.文物參考資料,1958(3).
[6]揚之水.宋元金銀首飾的樣式與工藝.上、中、下集.
(作者簡介:朱佳芳(1990.10-),女,湖南人,大學(xué)本科,華中師范大學(xué),研究方向: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