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及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起重要作用,但在操作中,實踐教學面臨一些困境,應提高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建立完善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整體素養,積極開拓校外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等方面入手,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同于一般實用型學科的實踐教學,也不同于大學生在假期所做的社會實踐,更有別于思政課課堂內的討論、觀摩等常規教學手段。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思政課教學大綱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和領導大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以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生拓寬視野,增長才干的有效途徑。當前,人們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作用的認識已有所提高,但還存在著誤區,實際運作中還面臨一些困境,影響實際教學效果。
一、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作用
1、 實踐教學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當前,不少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專家、學者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目的等方面研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成果頗豐。課堂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主戰場,為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做了知識的準備和積累,但其效果卻不能與課外的、直接的、實地的實踐教學同日而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課堂中學習黨的新理論、新政策與自己在實踐中所見、所聞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沖擊力,給學生深刻的體驗和感受,是課堂教學無法得到的效果。同時,用現實生活中生動的實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2、 實踐教學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念。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質是信仰教育課程。其教學目的是幫助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心,堅定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大學生在高中期間,學業繁重,高考的壓力讓他們無暇對社會有太多的關注,對社會了解有限。進入大學后的網絡時代,各種不良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意識形態,鋪天蓋地向大學生襲來,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尚未成熟,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快的大學生觀念的正確形成極易造成不良影響,這些不良影響絕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上對于知識的傳授和政策的講解就可以消除的??斩吹恼f教可能引起大學生更強烈的逆反心理。實踐教學讓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到農村、城市,深入到群眾中去,在實踐中體驗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成就,伴隨成就產生的問題,黨和政府不回避,積極尋求穩妥解決之道。以此形成學生對黨和國家、社會、人民命運心心相印的真實情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
3、 實踐教學有利用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新時期大學生求知欲強,務實求真,對社會感知敏感度高,能正視現實問題,敢于追求理想,實現人生價值。他們不滿足于課堂上單純的理論傳授和政策宣講,希望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鍛煉,也希望在實踐的基礎上,更多了解社會,從而策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描繪未來事業藍圖。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大學生通過實踐對社會有切身感悟,樹立自信,養成獨立、堅強、果斷的良好品質,實現自我培養、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目的。
二、 認真分析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困境
1、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重要性認識不足。這種困境的形成首先表現在領導層面。他們認為高校的主要功能是人才的培養,專業教育要優于德育教育,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一般公共課,認為在時間上應讓位于專業課,沒有把思政課放在應有的位置;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搞好理論教學和科研已經不容易,沒有時間和精力再投入到實踐教學中,并且大規模組織學生外出實踐考察,如何保障安全也是一個問題,基于這種思想,教師們主張在校內或課堂內搞一些活動代替實踐教學;從學生的層面來看,大多數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對于提高他們綜合素質的重要性,認為思政課就是知識學習,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缺乏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愿望,這些認識嚴重阻礙了實踐教學的開展。
2、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和保障機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沒有形成完善的考核機制,缺乏評價標準、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等。思政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無章可循,失去積極性;就保障機制而言,經費缺少是制約實踐教學的瓶頸,缺少專門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也缺乏一個用來協調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專門機構。
3、思政課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經驗。目前高校中思政課教師隊伍中年輕教師占很大比例。他們從學校畢業后就任教,社會閱歷不深,自身缺乏實踐經驗,沒有把關注點從課本轉移到實踐教學中。年輕教師對社會問題的洞察力、分析力及教學駕馭力比較薄弱,對學生的實踐教學不能有效指導和中肯評價。
三、積極探究提高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1、提高認識,建立保障機制,完善評價機制,推動思政課考核模式的改革。領導必須在思想上提高認識,確立“德為才之主,才為德之仆”的觀念,擺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位置。學校應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同一管理思政課實踐教學機構,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思政課的考核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既考核學生的認知水平,也考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把學生思政課成績的評定與個人品行表現、校內校外活動、教師與班級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采用開放性試題,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2、提升思政課教師整體素養,建設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硬的教學團隊。思政課教師是大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領路人,應有寬泛的社會知識、良好的知識結構、較深的理論造詣。在實踐教學中能密切聯系實際,對社會熱點問題形成原因及解決措施能提出高水平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其次,提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強對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社會思潮、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以便能高屋建瓴地解答學生的問題,使學生理解和堅信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最后,作為社會科學研究者,教師應走出書齋,到社會各行各業觀察、實踐,有的放矢地選擇、設計實踐教學內容,科學扎實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切實有效德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得到理論和能力的提高。
3、積極開拓校外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當前,高校普遍實行“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建立了一批制度完善、合作良好的專業實習基地,但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卻很鮮見。這與人們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認識不夠有很大的關系。學校應設法取得各種社會力量的支持,深入到農村基層組織、城市社區、國家機關、企業、部隊中,逐步建立穩定的思政課教育基地。 也可以利用已建立的“校企合作”專業實習基地,把思政課實踐教學“植入”到專業實習中,充分利用專業實踐教學的便利條件,把企業的先進文化、先進人物、先進技術納入到思政課實踐教學范疇。還可以將學校所在的社區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學生在經驗豐富的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既能彌補教師在實踐經驗上的欠缺,又能解決經費和安全等問題。多種方式結合,不斷拓展社會實踐的活動領域,實現實踐教學制度化、項目化,真正做到思政課教學課內、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作者簡介:浦 珩(1976.4-),女,湖北襄陽人,碩士,助教,武漢東湖學院思政課部教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