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科學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的經濟金融形勢,對中國金融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進行了實事求是的研判,具體說有以下幾點:(1)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總體粗放;(2)農村金融與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后;(3)金融體系尚待進一步完善;(4)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隱患突出;(5)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結合不夠緊密;(6)金融業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夠;(7)金融業的服務能力及水平與社會發展需要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會議提出的工作思路大體為:第一,牢牢把握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大方向,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第二,堅持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改革導向,要進一步明確政府作用的領域和邊界,該管的管,該放的放,減少政府對微觀金融活動的干預,激發各類金融市場主體的活力,要推進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鼓勵、引導和規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第三,堅持創新與監管相協調的發展理念,支持金融組織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防止以規避監管為目的和脫離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把防范風險貫穿于金融創新全過程;第四,把防范化解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生命線,加強金融監管和調控能力建設;第五,堅持自主漸進安全共贏的開放方針,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的基礎上提高金融對外開放水平。
從歷史紀錄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每五年召開一次。此前已分別于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召開過三次。第一次第二次可視作朱镕基主導,第三次第四次則可視作溫家寶主導。
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于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正值亞洲金融危機襲來時,當時中國金融業亂象叢生,銀行業不良資產比重畸高,會議著重解決整頓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隱患、防止危機傳染問題。當年參會人數之多、現實嚴峻程度之重及朱镕基總理口氣之嚴厲都堪稱歷史之最。實踐證明,那次會議提出的問題準確,采取的措施得當,保證中國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亞洲金融危機時期。
第二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于2002年2月5日至7日,這次會議首次提出國有獨資銀行可以改組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條件成熟的可以上市”,并將農信社改革提到了重要位置。這次會議提出的方針落實后的突出成果是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的成功改組上市,為間接融資為主的中國金融體系奠定了穩定安全的發展基礎。
第三次全國金融會議召開于2007年1月19日至20日,是溫家寶任總理后主持的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為體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原則,溫總理曾指示會前征詢專家意見。2006年11月2日,華建敏在中南海紫光閣召集了專家咨詢會,請6位專家,李揚、夏斌、王國剛、何帆(代表余永定)、趙錫軍和我,聽會的人員為馬凱、李鐵林、尤權、魏禮群、江小涓、胡曉煉、劉明康、尚福林、吳定富等,那次會上,要求6位專家每人發言限30分鐘同時要提交一份文字材料且字數不限。我發言的核心思路是:“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矛盾在哪里,金融工作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哪里。”給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會后我走出紫光閣,江小涓跟了出來,說:“松奇,你今天講得很好,領導們都聽進去了,尚福林坐在我旁邊,聽完你的發言后跟我說,‘松奇這個材料擴充一下,會議的文件不就有了嘛?’”意見能得到尚福林主席的認可,當年的確令我頗為自豪。但事后證明,那次會議提出的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等方針遠比我提交材料的建議內容豐富。
本次金融會議進一步體現溫總理穩健謹慎的風格,對當前中國金融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看得清楚揭示充分,提出的方針措施針對明確,但沒有出臺大的有震撼性的改革政策,如利率市場化、匯率改革、資本項目開放三項時間表及調控監管體系調整等等。不論坊間如何議論,我認為,能在汲取本次全球金融危機教訓的基礎上特別強調:(1)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當作第一要義(2)堅持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改革導向這兩條是本次全國金融工作的最大成功之處。利率市場化、匯率機制及資本項目開放時間表等內容無論多么重要,但這些改革項目存在的風險也盡人皆知。本屆政府在換屆即將臨近時,盡量減少不確定性,盡可能避免推出有可能引發振蕩的政策舉措是十分明智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一屆政府在有限的任期內也只能解決有限的問題,本屆解決不了的就干脆留給下一屆去解決好了。“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的主題是發展方式轉型,本次金融工作會議確定的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大方向如果能落到實處,即中國的金融業在今后的五年中實實在在地卓有成效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了,那么,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可以被認為是獲得了極大成功。把堅持市場配置金融資源作為改革導向,其主要涵義就是在今后的金融改革實踐中重點解決政府干預過多,行政命令干擾金融資源配置問題。應當在營造市場環境、完善法律基礎、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參與主體活力方面深化各項改革,為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創造必要前提。
非常感謝中央銀行前行長戴相龍,他主持時期發明了“穩健貨幣政策”的提法,這是中國特色中國道路在貨幣政策領域的天才運用,它和經典教科書中有關貨幣政策調節方向和調節力度的說法沒有一絲一毫的雷同之處,同時又像一個筐一樣,可往里邊裝進松或緊、偏松或偏緊等任何東西,總之,它既能產生讓外界猜不到貨幣當局既定意圖的效果,同時又便于貨幣當局根據短期情況,任意操作,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之謂也。從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公布的消息看,雖然保持繼續穩健,但較之2011年,貨幣政策的松動趨勢似乎已大體確定,現在我們只待央行公布2012年的M2增長率和信貸額度控制意圖來加以印證了。當然,退一步說,假使央行公布的M2增長率在公眾看來可能偏低也不打緊,因為溫總理講話中還有一個“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的活話兒,有情況時,隨時調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