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來越熱。幾天前,老張約了兩個朋友到大排檔吃飯,他一個人先到,占了離空調近的一張桌子。這時候來了5個陌生人,在他占的桌子坐下,隨后老張的兩個朋友陸續到了,可對方卻沒有要挪位的意思。他很生氣,就要求對方走開,雙方吵了起來。他像一頭發怒的獅子,再也控制不住情緒,由口角到動手,結果雙方掛彩了。這些天,老張一直在懊悔:“為什么我會為這點小事大動肝火?”他擔心自己是不是有心理問題,于是向醫生求助。醫生詳細了解情況后認為,老張的性格是容易沖動型的,但他應該不存在心理問題,而像是因為天氣熱引起的“情緒中暑”。
夏天是炎熱的季節,也是個讓人煩躁的時節。近日因高溫中暑而進醫院的患者迅速增加,與此同時,許多人亦出現心煩、躁動、易怒等“無名火”現象,而由于心煩氣燥而引發爭吵、斗毆等過激行為也增多不少,這一切都與“情緒中暑”有關,醫學上稱之為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
“情緒中暑”3表現
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是氣溫超過35℃,日照時間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情緒中暑”的比例會急劇上升,出現頭暈、頭脹、精神萎靡、胃口不好等癥狀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多。那么,如何知道是否“情緒中暑”?可以從下面3種典型癥狀來判斷——
◎情緒煩躁,常會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對家人或同事發火,而自己則覺得心煩意亂,不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經常丟三落四忘掉事情。
◎心境低落,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覺得日子過得沒勁,對同事和家人缺乏熱情,此種情況清晨稍好,下午變壞,晚上更甚。
◎行為古怪,經常會固執地重復一些動作,如反復洗手、洗臉等。
不適應環境致“中暑”
人為什么會發生“情緒中暑”呢?
首先,人的情緒與氣候有密切關系,外界溫度高,能促使心 率加快,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增強,導致情緒和認知行為的紊亂。
其次,與人的出汗多少、睡眠時間和飲食不足有關。因為天熱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體內電解質代謝產生障礙,因而影響大腦神經活動,令人發生情緒和行為方面的異常。比如夏天很多人用飲料、水果、啤酒等替代正常的每日三餐,脫水和水、電解質失衡是比較常見的,這樣容易造成人體大腦中樞神經情緒的自動調節失衡,而位于下丘腦的情感中樞和應激中樞也會在一定范圍內失調。
歸根結底一句話,出現“情緒中暑”,是因為人體對環境不適應。
情緒“避暑”有3招
不要小看“情緒中暑”,它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特別是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如果愛發脾氣,很可能會引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血壓升高;對于本身就有某些疾病的患者,一旦受到不良刺激,常會使病情加重。夏日高溫季節,情緒“避暑”不妨試試以下3招:
◎重視飲食起居。大熱天時,應盡量增加休息時間。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多飲水,以改善血液循環。注意飲食合理搭配。
◎避免在最炎熱的時候外出,同時也不要在空調房內待得過久。居室注意通風,特別是早晚室外氣溫相對低時,宜打開門窗。
◎注意心理調適。炎炎夏日更宜“靜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以“冷處理”。學會一些幽默和放松的方式,來保持一種良好的情緒。
編輯/嚴敏 jtyy67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