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醫的高血壓,很直觀,通過測得的血壓值就能判斷,而中醫的視角卻有不同。
中醫將血壓病歸屬于眩暈、頭痛、肝風等病證范疇,并與中風、心悸、水腫等病證有聯系。治療血壓病,關鍵要兼證不同,從而分清病變臟腑所在,就是說,要注意臨床表現,辨證分清頭痛、頭暈為要。
血壓病是由于人體臟腑陰陽失調所致,辨證部位在心、脾、肝、腎,主要還是肝腎陰陽失調,致病因素有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逸過度、稟賦不足與體質偏盛偏衰等。肝火旺則失疏泄,可導致人體氣機失調,氣受阻滯,甚則中風卒倒;情志失調可導致心脾兩虛,氣血失調而致血壓不穩;飲食不節可傷脾胃。另外,勞神過度則暗耗陰血,房勞過度則耗傷腎陰,均可導致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引起血壓增高。高血壓患者所伴頭痛,多發生于后腦,并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至于眩暈,則多發于女性患者,可能會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時有所感覺。
低血壓主要是由于脾胃和腎的衰微,氣血耗損嚴重所致,患者中情緒低落的較多,常見頭暈、乏力、面色蒼白、聽力下降、呼吸困難癥狀,嚴重時可致突然昏厥或出現神經功能障礙,憂郁癥患者也多見低血壓,雖然“知名度”不如高血壓,但低血壓患者極易誘發心肌梗死,有時比高血壓的危險還要大。
盡管大家不常從中醫角度理解血壓病,但其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內容,怎樣才能降(升)血壓,飲食上應該注意什么,有什么偏方,等等,都是大家關心的話題。血壓問題也確實很重要,因為它無論是高還是低,都會危及心臟和大腦,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血壓病的病因和病機,無從干預,只能被動接受,深受其擾。其實,只要掌握血壓病的臨床表現和病程演變,即可通過綠色療法(如按摩穴位)進行自我治療,頗有效果。
比如,關元穴和氣海穴,均為元陰元陽交會穴,有“不老穴”之稱,且具有強壯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采取正確方法長期堅持按摩,有助調節血壓,效果很不錯。
降壓,按關元穴
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患者本人4橫指),具有培補元氣、導赤通淋作用。高血壓主要特征都是動脈壓升高,關元穴雖是調節內分泌,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要穴,但在利水通淋的同時,還可溫補三焦,從而起到利尿降壓的作用。按摩關元穴,可采用推運、拍擊、點揉、按揉和震顫手法,以泄法為主(逆時針按揉)。動脈壓下降,則心腦血管病趨于平穩。
升壓,找氣海穴
氣海穴位于臍下1.5寸(2橫指),具有生發陽氣、扶正固本作用。氣海穴是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位,循任脈上傳陰交穴,氣血物質為充盛的天部之氣,如同氣之海洋,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功效。按摩氣海穴,可采用點按、點揉、滾揉和擦摩手法,以補法為主(順時針按揉)。血壓上升,人體本身的平衡能力也會提高。
編者注 截至目前,多數高血壓病因仍然不明,仍然難談根治,而對多數高血壓而言,藥療也仍是最重要的治療手段。雖然中醫有著悠久的傳統,但在降壓上不可對其期望過高,不可因其安全、綠色而不顧病情地選擇停藥。對輕度高血壓,前述按摩手法可能有較好作用,但對中重度高血壓患者,在選擇上述按摩的同時,藥物在降壓上的首席地位要牢記心間并貫徹實施。
編輯/李宇杰 jtyy67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