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來了,很多朋友開始胃口欠佳,飯量減少,看什么東西都沒有食欲,稍微吃點油膩就惡心,有些人還出現乏力倦怠、心煩頭暈等一系列癥狀。中醫認為,這些人就是患了一種名叫“疰(音同柱,有灌注和久住之意)夏”的病,一般夏季過后,癥狀可自行改善,但部分人到了來年夏天還會復發。疰夏亦為中暑的先兆,若進一步發展可致中暑。
疰夏來襲,中西說法各異
那么,疰夏的原因是什么呢?
西醫說法——這是由“植物神經紊亂,電解質失衡”引起的
一方面,夏季氣候炎熱,人們大量出汗,汗液帶走了很多水及鹽分,使身體內的電解質失去平衡,就出現倦怠乏力的癥狀。另一方面,進食后,食物在胃腸道里消化、分解和吸收,在這個過程中,胃腸壁黏膜血管擴張,以保證血液供應,但是由于天氣悶熱,為了散去更多的熱量,皮膚的血管會擴張,這樣一來,流經皮膚的血液增多,胃腸壁黏膜血管的血液就相對缺乏,胃液、胃酸的分泌也隨之減少,影響食欲和消化。
中醫說法——是因為氣陰兩虛和暑濕困脾所致
中醫有天人相應的理論,認為人體的生理節律與大自然的季節、晝夜、晨昏等規律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生命現象也是相參的。
但,人有五臟,而自然卻只有四季,這如何對應呢?
原來,中醫將夏季分為兩個部分,前兩個月是夏,最后一個月是長夏。夏和長夏有不同的五行屬性,也分別對應不同的臟腑。
火熱為夏,內應于心,在五行當中,夏季和心同屬火,因此,夏季和中醫五臟中心的關系十分密切。心主血、主神明,在液為汗,夏季氣候炎熱,人體的陰津隨著汗液流失,而津能載氣,氣也隨著陰津流失而耗散,因此夏季最易耗氣傷陰,出現氣陰兩虛的癥狀,表現為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暈多汗、心煩口渴、納呆體瘦。舌胖有齒痕、苔薄、脈細弱。
長夏在五行中屬土,對應的就是五臟中的脾。長夏季節天暑下迫,地濕上蒸,濕氣最易傷脾土,所謂“脾喜燥惡濕”,濕氣困厄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下降,表現為納食減少、胃脘滿悶、大便溏瀉、惡心欲吐、肢體困倦,舌苔厚膩,脈緩等。
飲食調理好過夏
現在我們知道了疰夏的原因,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擺脫疰夏的煩惱呢?
吃辣不如吃酸苦
有些人說:“夏日嘴里沒味,不想吃東西,吃點麻辣味就好了。”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夏季人體容易耗氣傷津,偶爾吃點辛辣食品可以開胃,但如果常吃,容易加重汗出,還會出現口舌生瘡,咽干口渴等“上火”的癥狀。因此,用辛辣食物來開胃顯然不是好辦法。如果想要嘴巴有點味道,可以適當吃些酸味的食物,刺激消化液分泌,起到開胃消食的作用,比如山楂、陳皮、酸梅等;還可以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萵苣、蓮子等。這些蔬菜不僅清熱解乏,而且營養豐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能補充汗液中流失的電解質和微量元素。
喝冷不如吃涼
還有些人說:“夏天不想吃東西,是熱出來的,那我們就多吃涼的東西就好了。”
這里我們要分清兩個概念,“涼性食物”和“冷飲”。涼性食物可以清熱解暑,利尿止渴,是擺脫“疰夏”的好助手,適合夏天食用的涼性食物主要有五瓜(即黃瓜、絲瓜、西瓜、冬瓜、苦瓜)、綠豆、綠茶、馬齒莧等。而“冷飲”則是另一個概念,往往指的是清涼飲料、雪糕、冰水等。
貪食冷飲是不可取的,夏天濕氣重,脾胃本身就比較虛弱,多食生冷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運化失司,水濕內停,到時不僅胃納差,痞滿腹脹、惡心嘔吐、大便溏瀉等各種毛病都會紛至沓來,且冷飲往往含糖量高,吃多了還可能出現糖耐量增高。
魏教授推薦——
度夏食療方
想要擺脫疰夏的煩惱,我們應當從“氣陰兩虛和暑濕困脾”的病因著手,選擇一些益氣養陰和健脾化濕的藥物和食物。這里,我為大家介紹幾款消暑料理,既健康又美味,健脾養胃,對解除疰夏很有幫助,不妨一試。
蘆根綠豆粥
原料:綠豆50克,新鮮蘆根、粳米各100克。
做法:蘆根切短,加水煎煮半小時后取出渣,加入綠豆、粳米同煮,直至綠豆煮爛為止,加鹽適量即可食用。喜歡吃甜的加點糖也可以。
功效:清熱養胃,消暑解渴。
麥冬黃瓜涼拌菜
配方:麥冬10克,開洋(指腌制曬干后的蝦仁干)或蝦皮、蝦米30克,黃瓜250克。
做法:麥冬(最好選優質精制的飲片)事先用溫水泡一下取出,加適量水燒開,將其漲開,水留著;黃瓜依個人喜好切片或段或條,三樣東西放一起,少量的水放進去,放入香油、醋、糖或少許辣椒醬等,拌勻,做成涼菜。
功效:清熱消暑,開胃,美容。
枸杞茄子黑魚(烏鯉)丁
配方:茄子250克,黑魚500克,枸杞子15~20克。
做法:茄子加油煸炒一下,黑魚去骨切成小粒狀,加入料酒、鹽、味精、芡粉拌勻,用油煸炒備用,枸杞子先用溫水浸泡。鍋中放少許油,放入茄子、魚丁混合炒勻,起鍋前5分鐘放入枸杞子。
功效:健脾開胃,助運利濕,補肝益腎。
黨參茯苓白術鯽魚湯
配方:鯽魚1條(約250克),黨參、茯苓、白術各10克,甘草3克。
做法:鯽魚去鱗去內臟洗凈,鍋中放油將鯽魚兩面略煎,加入料酒、蔥姜,入適量水煮沸,放黨參、茯苓、白術、甘草等同煮,加入調味品(可適當加入胡椒粉調味)。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養胃。
要提醒的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光吃湯不吃肉,是不補的。因為蛋白質到一定溫度后凝固了,很難溶入水中,水中最多只有50%,不吃肉營養很浪費,因此食用此湯時應連魚肉一起吃。
【魏教授提醒】除了食療,還應該注意少食多餐、適當運動和保持充足的睡眠。做到這些,一定可以遠離“疰夏”困擾,過一個清涼舒適健康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