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先生是位公務員,5年前的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血糖高,已達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但他覺得血糖只是有點“偏高”而未去就醫。次年再次健康檢查時,血糖值已經達到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他卻懷疑檢查結果,仍然認為自己一直堅持鍛煉不可能患病,反復輾轉于各大醫院咨詢。然而,在各大醫院均得到糖尿病確診的肯定答復后,他還是沒有選擇正規的治療,不顧醫生勸阻,四處尋求可以“根治”糖尿病的偏方。病情一再延誤,直到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糖尿病腎?。蚨景Y期),他才后悔莫及,對著醫生發誓:堅決服從醫生醫囑,不再一意孤行??上У氖牵彦e過糖尿病一、二級防治的有利時機,需要定時透析治療,那是一個令人非常痛苦而且費用極高的過程。
對黎先生的病情,作為醫者我們感到非常惋惜。如果當初在糖尿病的早期他就有這樣的決心,積極做好防治工作,疾病也不會發展至此。
為使糖尿病得到規范有效的防治,糖尿病患者應積極參與到三級防治中來,即一級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二級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三級預防減緩已發生并發癥的進展,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改善生存質量。首要的是做好一級預防,構建最初的防護墻。
2型糖尿病的一級預防是針對糖尿病易感人群和已有糖尿病潛在表現的人群,通過改變和減少不利的行為及環境因素,主要采用非藥物干預措施,必要時輔以藥物,最大限度地減少糖尿病的發生。
首要措施 篩查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10類——
1.有糖調節受損(IGR)史,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或)糖耐量減低(IGT);
2.超重、肥胖,體重指數BMI≥24,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
3.年齡≥45歲;
4.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
5.高危種族;
6.曾分娩體重大于4千克的嬰兒或有妊娠糖尿病史;
7.高血壓(血壓≥140/90mmHg);
8.血脂異常(HDL-C≤0.91mmol/L及TG≥2.22mmol/L);
9.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10.久坐、靜坐人群。
其中,糖調節受損(IGR)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篩查指標。
篩查方法推薦采用OGTT(空腹血糖和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
主要手段 強化科學的生活方式
飲食和運動 根據個體的理想體重合理控制總熱能,規律飲食,減慢進餐速度,監測體重,并根據體重不斷調整食物攝入量和運動量,直至實際體重接近理想體重。適度地運動,并持之以恒。堅持30~60分鐘/天,每周5天,以中等強度為宜,運動心率為(170/年齡),可慢跑、散步等。
戒煙限酒 吸煙、飲酒會加速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因為吸煙可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從而顯著加重胰島素抵抗(通俗地講就是對胰島素不敏感);吸煙與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大血管并發癥有關。飲酒行為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有一定相關性。
合理的飲食、運動、戒煙等對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有確切的效果,但需持之以恒。若生活方式干預難以施行或難以達到效果時,可使用藥物干預,但不作為首選。
輔助治療 藥物干預預防
目前尚未廣泛推薦使用藥物干預的手段預防糖尿病,但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進行的藥物干預試驗顯示,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α-糖苷酶抑制劑、二甲雙胍與噻唑烷二酮類聯合干預以及減肥藥奧利司他等,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發展為糖尿病的比例。如二甲雙胍可明顯降低糖尿病發生率,其干預作用為生活方式干預的一半;噻唑烷二酮類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使用阿卡波糖藥物干預糖尿病前期患者,可明顯減少發展為糖尿病,等等。
編輯/嚴敏 jtyy67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