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但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世界性的難題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地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深入研究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從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思路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
統計顯示,中小企業的產值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8%,出口創匯的68%,稅收的48%,就業的75%;另外,66%的專利由中小企業發明,70%以上的技術創新是由中小企業完成。這充分說明,一個國家是否繁榮強盛,人民是否富裕,競爭是否有活力,都與該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但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卻極為有限,長期陷入困境,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情況更加糟糕,其表現如下:
(一)中小企業自身實力弱,自有資金普遍不足
由于中小企業大多源于家族經營或合伙經營,在開辦初主要由企業所有者自己或向職工、親戚朋友集資而籌建,很難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再加上中小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自身積累能力較差,因而我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實力弱,發展資金普遍不足。
(二)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狹窄,且不通暢
中小企業的融資基本上只能通過間接融資通道即銀行貸款取得資金,但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的規模僅占到整個銀行貸款過的8%,融資渠道單一,使中小企業的融資非常困難,且成本很高。目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滯后,上市融資、發債融資等渠道不暢,而且對中小企業都有種種限制,創業投資機制尚未形成,產權交易市場功能尚未發揮,使中小企業難以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獲得有效的資金供給,直接融資渠道窄,資金總量少,使得中小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進一步加大,加劇了銀行貸款的難度。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因
從以上融資現狀分析可以看出,“融資難”已經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中小企業企業自身綜合實力不強。具體表現在:經營管理者素質不高,影響企業的未來和發展;企業規模小,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產品和市場競爭力不強,經營風險大,抵御風險能力弱;中小企業信譽不高,信用觀念淡薄,財務制度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信息缺乏客觀和透明,信息披露不強,造成銀行與企業信息不對稱,缺乏抵押物,導致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這些方面最終導致中小企業綜合實力不強,從而影響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二)金融體制方面的原因。我國金融體制政策導致國有商業銀行只愿資金流向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發展和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支持力度不夠。尤其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下,企業經營環境趨緊,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條件更加嚴格;金融體系不健全,融資渠道單一狹窄,審批手續繁瑣、時間長、門檻高,最終影響中小企業融資。
(三)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原因。政府“抓大放小”的方針政策致使中小企業在融資問題受到歧視;政府部門目前還缺乏完善的對中小企業法律法規的支持保障:一是中小企業立法不規范,造成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業地位和權力的不平等;二是抵押擔保制尚未完善;三是信用擔保不健全。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解決思路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了解到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原因在于企業、金融和政府部門。因此,要想解決好融資難問題,就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思路如下:
(一)中小企業應該強身健體,完善自身,從而提高競爭力
首先,中小企業應該提高經營者及員工素質,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和市場的競爭力,并根據形勢的需要,發揮其機動靈活的優點,做好企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其次中小企業要明晰企業產權,強化經營者對自己的行為和企業本身的發展負責,提高企業的信用;再次中小企業應通過產權轉讓、租賃、拍賣等多種形式,加快放開搞活中小企業的改革步伐;最后中小企業應該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規范企業財務制度,提高企業信用等級;這樣,中小企業就會不斷完善自己,增強自身實力,市場競爭力隨之就會增加。
(二)金融部門應該主動轉變觀念,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改進中小企業服務
金融部門應該改變傳統觀念,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應積極開發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大貸款投入;樹立服務意識,拓寬融資渠道,健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體系:建議各商業銀行設立針對中小企業的事業部,加強業績考核,落實信貸責任;鼓勵民間資本參投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積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積極培育和發展債券融資市場,大力發展我國投資基金市場,促進中小企業科研開發的創新能力;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積極發展直接融資;積極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根據中小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的不同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三)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發揮其宏觀調控的功能,立足實際,擬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創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加強與相關發面的溝通協作,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動中小企業融資難得到解決。例如政府應該調整既有的方針政策,認識到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可以對商業銀行提供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貼;在現有的擔保體系中建立和規范協作銀行制度,明確協作銀行和擔保機構的關系和風險分攤比例;建立擔保資金的補充機制,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商業銀行、企業和富裕者為擔保基金提供幫助;設立專項發展基金,作為對創業型中小企業的支持。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不是以上任何單方的努力就可以解決的,需要三方共同努力和通力協作,惟其如此,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才會得到根本好轉,制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就會解決,國家經濟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國家目前的“穩增長”的目標將會實現。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