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具有支付和信貸功能的信用卡業務成為目前發展最快的金融業務之一。自1985年中國銀行發行第一張信用卡開始,27年間,中國信用卡行業取得了高速發展。截至2011年年末,中國信用卡市場累計發卡量為2.85億張。隨著發卡量遞增,風險也隨之增加。本文主要分析了信用卡的信用風險為發卡銀行帶來的損失,提出了對信用風險進行防范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信用卡 信用 風險管理
信用卡業務的運營中,風險主要存在于發卡行、持卡人與特約商戶三者之間。發卡行鼓勵持卡人正常的消費透支,但伴隨而來的就是持卡人的惡意透支行為。銀行對于透支的催收不及時,對于惡意拖欠卡債的追索缺乏力度,以及風險保障的機制不健全等都是形成信用卡風險形成的原因。各大商業銀行不僅要增加信用卡的發放量,發展和擴大信用卡業務規模,同時還要竭力識別、控制并化解信用卡透支所造成的信用風險。
一、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類型
從信用卡業務風險的來源出發,可以將我國信用卡業務風險分為三種,即外部風險、內部風險和技術性風險三類。
外部風險是相對于內部風險來說的,它是獨立于銀行體系之外的,不易被銀行所控制的風險。包括信用卡信用風險、欺詐風險及特約商戶操作風險。
內部風險具有隱蔽性強、難以防范、數額巨大等特點,甚至還可能累及其他金融業務,因此比外部風險更具危害性。具體包括決策風險和操作風險。
技術性風險主要指業務系統風險、設備性能風險和軟件設計風險。如POS和ATM等計算機終端設備不夠完善而帶來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信用卡信用風險
(一)信用風險的概念
信用風險是指因持卡人信用不良、違約拒付而產生的壞賬風險。發卡銀行發放信用卡給客戶的主要依據是客戶當時的經濟狀況和信譽程度。如果客戶申請信用卡時的經濟狀況欠佳,無力還款,就很可能引發信用風險。
(二)信用風險的評價指標
信用風險對發卡銀行來說,是其風險損失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發卡銀行應該做到能夠及時識別信用風險,及早防范與控制信用風險。對于信用卡信用風險的大小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指標來進行評價。
1.持卡人負債比率。在完全信息的情況下,當持卡人的資產負債率低于規定值,銀行才會給持卡人提供信用。現在中完全信息的情況是不存在的,但這代表了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
2.持卡人工作單位的信用。大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以及資產報酬率三個指標是銀行提供信用時首先考慮的三個重要指標。基于降低風險的考慮,銀行其實更愿意為大型企業的員工提供信用。因為持卡人所在企業規模的大小對銀行來說相當于信用擔保的作用。
3.申請人可支配資本的數量。發卡機構在發放信用卡時,通常會審查申請人可支配資本的數量。只有資本額大于一定數量,才能從銀行得到信用支持。
三、商業銀行信用卡信用風險防范
(一)加速社會征信體系與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的建設
1.社會征信體系的建設有利于提高發卡銀行征信部門的運作效率,節約信用交易的成本。如果由各發卡銀行獨立完成調查和評估受信人的資信狀況和履約能力,不僅信用成本高,且難以保證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了風險控制能力。
2.征信體系的建設有助于聲譽機制在信用卡風險管理領域內更大的發揮作用。只有在完善的征信體系中,才會提高信用卡持卡人建立聲譽的積極性。
3.個人信用體系就是一套詳細記錄消費者歷次信用活動的登記查詢系統,是社會征信體系的基礎。個人信用評價體系可以作為商業銀行放貸的基本標準,從源頭上發揮防范信貸風險。
(二)加強立法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與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離不開法律的約束與個人的自律。因此加強信用卡信用風險的防范,一定要加強立法約束與誠信教育。加強立法建設,完善個人信用體系。個人信用管理體系的完善需要法律支持,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的建設必須依靠法律手段推進。
(三)樹立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
1.樹立正確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商業銀行應從信用卡的產品特點出發,正確掌握信用卡業務的本質,認清信用卡的資產業務本質,樹立先進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不能照搬借記卡的經營思路,從而忽略了信用風險的管理。
2.實現信用風險管理運作的集中化。相對于分散運作的方式,信用卡業務的經營運作更適合進行集中化運作。信用風險管理運作的集中化有利于實現規模化生產,降低單筆業務處理時間和成本,實現信用卡業務的標準化作業流程。
(四)轉移信用卡風險
信用卡風險轉移是信用卡發卡機構依據對信用卡風險防范和控制的認識,將風險轉嫁給他人,減少自己損失的一種風險防范的方法。一般我們可以將信用卡風險轉移給第三方,如擔保人和保險公司
1.向擔保人轉移風險。由于信用卡的擔保人與發卡機構簽定了擔保協議,當其擔保的持卡人不能按時償還發卡機構的債務時,擔保人負有替其償還的責任。
2.向保險公司轉移風險。降低信用卡風險的另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即為建立信用卡保險機制。發卡機構可與保險公司合作,對持卡人欠款行為和信用卡被盜、遺失或冒用進行保險。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信用風險轉移業務的一些弊端,信用卡信用風險轉移要以承擔信用風險金融機構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為前提,因此更容易造成信用事件的連鎖反應,這將使信用風險在金融系統中分布的情況更加復雜。信用風險轉移業務的目的是分散信用風險,但最終有可能造成信用風險的重新集中。
項目名稱: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科研項目《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項目編號:12515243
作者簡介:吳思瑩(1981-),女,講師,碩士,任職于雞西大學經濟系。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