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我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金融形式更加復雜多變,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創新與發展也日益受到政府、輿論和公眾的關注。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讓人們更加清楚地看到銀行表外業務的影響力。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銀行表外業務的認識,因為這不僅關系到我國商業銀行的生存與發展,還關系到我國的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
【關鍵詞】表外業務 特點 發展現狀 對策
一、表外業務的界定和分類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具體是指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構成造成潛在或實質的影響,但不直接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對銀行資金構成一定程度的或有損失,但不占用銀行資金的銀行業務。
隨著金融創新不斷涌現,金融衍生產品名目繁多,表外業務更加復雜化,不同業務的性質界定更加難以準確把握,直接影響到表外業務界定和分類原則的制定。當前,被經濟學界廣泛接受的分類原則是根據《巴塞爾協議》風險標準制定的表外業務分類法。該方法通過“信用轉換系數”將表外業務額加權轉化為相應的表內業務額。具體計算方法為:將表內業務中同等性質的項目加權后的和,與表內業務得出的風險加權資產進行累加,得到銀行總的風險加權總產額。根據上述計算方法,表外業務按“信用轉換系數”的不同被分為五大類:分別是轉換系數為100%,50%,20%和0的表外業務以及與外匯和利率有關的或有項目。
二、表外業務的主要特點
表外業務雖然種類繁多,復雜多變,但是,表外業務仍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點。
(一)自由度較大,風險相對較高
所謂自由度較大指的是表外業務具有多種外在表現形式,受現有法規的限制較少,監管較為困難。實踐中,商業銀行從事表外業務的場所,既可以從事場內交易,也可以從事場外交易。由于表外業務相對于傳統業務,并不需要相應的資本準備金或者較少,所以表外業務的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制約于資本金的規模,且受金融法規的控制相對較寬松,因此風險較大,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二)運行透明度較低,監管難度較大
所謂的運行透明度較差,具體指的是絕大多數銀行表外業務并不反映或只是間接反映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資金賬戶、資本賬戶和負債方的借款等項,這一缺陷使得多數表外業務并不能在資產負債表等銀行報表上得到真實的反映。這就導致債權人很難了解銀行的全部業務范圍,監管當局也很難評估其經營成果并對風險做出正確的認識和分析,加大了對銀行業的監管難度。
從上述討論可以看出,由于表外業務具有上述特點,商業銀行在拓展表外業務時必然要承擔較高的表外風險,因此,能夠采取相關措施,有效降低并控制表外業務風險就成為商業銀行開展表外業務是否贏利的關鍵點。
三、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現狀
我國的表外業務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無論是在種類上還是在規模上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受到盈利壓力的影響,各家商業銀行都加大了表外業務的拓展力度,創新表外業務產品,引進國外先進經驗。然而,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起步較晚,目前我國銀行業開展的表外業務普遍比較單一,且規模較小、效益較差。從監管角度來講,各級監管部門仍然存在相當程度的“重表內,輕表外”的情況,涉及表外業務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健全,離國際銀行業表外業務先進經驗還有較大差距,并呈現出以下幾個較為明顯的問題和癥結:
(一)表外業務品種單一,檔次有待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開辦的表外業務主要是代收代付業務以及與信用證、保函相關的出口貿易服務,高收益品種少,大多數商業銀行依靠網點優勢,特別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創新動力嚴重不足。
(二)管理松散,缺乏統一規范。許多商業銀行把表外業務分屬于不同的職能部門,各自開發,自成體系,缺乏統一操作規范和科學有效的統計考核體系,還有一部分商業銀行隨機的把表外業務分派到某一部門。導致表外業務在制度完善、操作實務等方面存在較大不足,違規操作層出不窮。
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和監管體系等外部因素影響,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緩慢。
四、完善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監管體系,為銀行表外業務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充分運用金融市場的功能。最重要的是監管部門應加快法律體系建設,對商業銀行擬開展的表外業務,應從經營原則、財務管理、業務流程等方面加以明確的約束,唯有這樣,才能把住表外業務違規的“入場券”。此外,商業銀行必須高度重視銀行表外業務的合規性,健全完善相關管理辦法,有效遏制違規經營和風險行為。
(二)加大創新力度,擴大產品服務類別,建立起適合不同層次客戶的表外產品服務體系。各家商業銀行應利用其在不同背景優勢或經營地域的便利,實行差異化策略,開發新業務品種。
(三)加強管理,建立專業部門從事表外業務的開發、營銷與管理。商業銀行應制定統一的表外業務發展規劃,明確表外業務的發展目標、步驟和方法,并具體指導原則和操作流程;同時,加強對表外業務發展的組織領導,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經營機構,適應表外業務服務專業化經營要求。
(四)注重人才的培養。必須大力培養金融人才,加強表外業務人員培養,注重和珍惜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用良好的企業文化去影響員工,防止人才流失。
參考文獻
[1]劉園.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及風險管理[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6頁.
[2]徐鎮南.金融風險與銀行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版,259-261頁.
[3]朱雁萍,郭偉.淺談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N].金融時報,2001年9月15日.
作者簡介:郝奇彥(1981-),女,漢族,山西財經大學,山西婁煩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經濟金融 。王世威(1978-),男,漢族,山西財經大學,湖北丹江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經濟金融。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