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策略作為結合了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兩者優勢的一種策略,以其分散化投資、數量化選股和穩健的超額收益獲取能力等優勢受到投資者青睞。但其存在“小行業粗糙合并”和忽視選股指標在不同行業之間的影響差異等問題,本文基于此對GARP策略進行調整,提出了利用收益率序列相關性進行小行業合并、標準化方法消除指標在不同大行業間可比性差異和防止樣本內過度優化等措施,使GARP策略更趨完善。
【關鍵詞】量化選股 GARP策略
一、引言
量化投資策略就是利用量化的方法,從大量的歷史數據中尋找并獲得超額收益的一種投資策略。其核心思路可分成價值投資策略和成長投資策略。前者追求的是價格被低估的證券價值回歸,后者追求的是高估值證券的風險收益。但這兩種類型的選股理念都存在明顯問題,價值投資選出的低市盈率和較好成長性的藍籌股在強市常遭冷落,而成長投資則是在博取未來,其選出的高估值證券未必真有成長性,且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差。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策略從成長和價值兩方面給出了相對完善的解決方案。
二、GARP策略的比較優勢
GARP策略是同時考量價值因素和成長因素的一種混合型投資策略,試圖尋找價值被市場低估,同時又有較強持續穩定增長潛力的股票。對于投資者而言,GARP 策略益處多多:
(一)分散化投資
GARP策略選取的股票涉及多個行業、各自有不同的市值規模,凸顯了分散化投資的概念,避免了局部市場劇烈波動對投資收益的侵蝕。
(二)數量化選股
該方法增強了量化投資對信息的挖掘深度和使用效率,選股過程更為透明、客觀,較好地彌補了僅依賴基本面研究的傳統投資方式的局限性。
(三)收益更穩定
在股票市場的價值和成長風格發生輪動時,該策略可以兼顧兩種因素,有效平滑收益與風險,市場輪動情況下表現更穩定。
三、GARP策略的相對不足
雖然GARP策略由于上述原因對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還是有很多方面應當進一步改進。
(一) GARP策略在對行業分類時易出現粗糙的“小行業合并”現象
目前的研究領域,可以參考的行業分類種類較多,常用的包括證監會行業類、WIND類、申銀萬國類、中信證券類、中證類等。一些GARP策略的使用者若用較細的行業分類,則會面臨對一些權重較小的行業進行合并的問題。合并形成了一個“小行業”進行研究,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方法,合并的這些小行業直接可能并沒有相似的性質,將它們合并在一起,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處理辦法。
(二)GARP策略容易忽視選股指標在不同行業之間的影響差異
GARP策略對每個行業都是用同一的因子進行分析,這是可進一步細化之處。因為在全市場范圍內進行有效因子篩選時,不同行業的因子有效性影響肯定有所區別,如何消除同一因子選股有效性在不同行業間的差異,這一問題需進一步探索。
四、GARP策略的改進意見
GARP策略集中了成長投資策略和價值投資策略的優點,可以有效地尋找那些被低估而且有強勁持續成長潛力的公司,若能在運用中對上述問題恰當解決,則可以使GARP策略更為合理。本人基于對市場的一些研究,提出以下幾點相應對措:
(一)利用收益率序列的相關性將權重較小的行業合并到相應行業中
我們在利用GARP策略進行預測時,應當盡可能使行業包含較多相關的股票。對于行業劃分較細的分類方法,可能面臨因成份股太少而使單個股票的異常情況直接影響到整個選股因子在行業中的篩選效果,因此我們有必要將其合并到大的行業中。合并可以收益的相關性為標準,將收益率相關性較高的行業進行合并。
(二)使用標準化方法消除選股指標在不同行業之間的可比性差異
考慮到各個因子值大小不一,在使用GARP策略進行選股時要先統一量綱,將因子值標準化,將其轉化成無量綱、無數量級差別的標準分,然后再進行分析評價。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無量綱方法是標準化法,就是另 ,其
中是單只股票對應的某一因k的數值。使用標準化方法可以消除量綱和數量級的影響,從而使不同行業之間的股票在某一選股因子上具有可比性。
(三)剔除具有異常收益的股改股票和防止樣本內過度優化
2006-2007年是股權分置改革的高峰時期,很多股票在股改完成的復牌首日會出現超高收益,或者是連續漲停。這樣的股票對使用GARP策略進行選股是不利的,應當在檢驗因子時將其剔除。同時,為了避免因使用行業內窮舉法篩選出的有效因子出現有效持續性較差的問題,建議采用樣本內篩選因子、樣本外檢驗的方法,避免選出的超高收益因子不具有持續性。
總之,GARP策略主要是尋找價值與成長之間的一個平衡。合理可行的成長速度與價值低估,在兩者之間實現平衡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策略,既可以實現穩健的超額收益,又能實現風險可控。要設計出兩者之間的平衡,需要將GARP策略不斷地完善修正,從而實現投資者回報在資本市場可持續的超額增長。
參考文獻
[1]丁鵬.量化投資:策略與技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吳威成(1987-),男,山東省煙臺人,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