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生產經營風險也越來越大,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被廣為重視和關注,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標志,對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過總的看來,我國企業整體內部控制水平與世界先進企業還有較大差距。本文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現狀和企業內部控制特點,就如何提升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水平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
【關鍵詞】內部控制 企業管理 控制水平 管理策略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市場經濟建設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快,在帶來更大的機遇的同時,也形成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各行各業的競爭都在不斷加劇。如何從企業內部控制入手,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升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被整個理論界和實踐界所共同關注。當前,內部控制管理已經成為衡量現代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在企業經營環境越來越復雜,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產業機制越來越不穩定的情況下,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雖然企業內部控制管理被廣為重視,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水平同國際先進企業還有著極大的差距,這使得我國企業在同國際先進企業競爭時先天不足。下面,本文立足于我國市場經濟現狀和企業內部控制特點,結合國際先進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經驗,就如何提升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水平進行一些探討,以期能對提高我國企業整體競爭能力有所幫助。
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對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維護行業發展秩序,調整企業經濟結構,轉變企業發展方式都有著重要作用。我國全面推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已經有了一些年頭,尤其是2008年和2010年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更將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推向了規范化進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過總的看來,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階層內部控制認識不足
管理階層的內部控制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由于長期以來傳統意識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國很多企業管理階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程度都有所不足,對企業內部控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不明確,對內部控制的方法手段不了解。實際上,不少企業甚至還只是將內部控制認為是內部牽制、內部監督、成本控制等,將內部控制簡單的地表現為各種規章制度和文件條款,做表面文章而不能完全落實,在具體應用中經常出現不按規定辦事的現象,出現有章不循、有規不依,大事小事都由廠長經理說了算,而不是由制度規定說了算,致使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形同虛設,完全失效。
(二)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夠健全
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包括組織機構、內控制度等,但我國很多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都不夠健全,或多或少的存在組織機構不夠合理完善、內控制度存在缺陷等現象。比如我國很多上市公司雖然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聘任總經理班子進行日常事務管理,但實際上董事會、監事會的監控作用極為薄弱。從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上來看,總經理兼任董事長、經理人員兼任董事會成員現象十分普遍,董事會根本難以發揮監督經理人員的實際作用,只是一種形同虛設的形式化外殼,結果人事政策、財務管理、薪資設定、職位升牽、績效評價、權力約束等都受個人影響而非受制度約束,內部控制數據失真一團混亂。
(三)企業內控人員素質過低誠信缺失
在企業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執行過程中,人員素質的影響都極為重要,直接決定著企業內控制度的合理性和完善度,以及企業內控制度的執行能力。在企業內部控制實踐中,除了很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以外,還存在內控人員業務水平不足影響執行效果的現象,使得制度與實際內控工作分離,內部管理處理失控狀態。企業內部控制需要相應素質的管理人員,而目前不少企業的管理人員都缺乏專業的教育,既便想要全心全意地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由于能力原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會計人員、管理人員誠信缺失現象,也給企業內控造成極大的影響,比如虛列成本、虛報盈余、計量混亂、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等,甚至出現私設小金庫、私自對外投資、私開銀行賬戶等現象,給企業資金管理帶來極大的風險。
(四)企業缺少應有的風險防范意識
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市場競爭越來越為激烈,不論是從競爭機制還是競爭環境來講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企業經營管理面臨著多個方面的經營風險,簡單來說就包括了政策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團隊風險五個方面。然后由于我國很多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競爭范疇內,對新時期企業所面臨的風險認識遠遠不足,嚴重缺少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這一點在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瘋狂膨脹的情況下更為明顯,違法違規行為成為習慣,急功近利思想讓眾多企業置風險于不顧,將企業推入了高風險狀態而不以為意。盲目擴張、盲目投資凌駕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之上,企業陷入失控的泥潭難以自拔。
(五)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流通不暢
企業內部控制需要大量信息的整理、流通、匯總與運用,但由于傳統管理意識以及權力思想的影響,我國很多企業存在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企業相關信息的流通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都被嚴密控制,很多信息都被管理者作為秘密不讓員工知曉,既便是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流通也藏頭藏尾的。信息流通的缺失使得企業組織體系中,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特定職務與責任,不清楚自己在企業中究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只是純粹的按照管理者的要求工作而不過問對企業經營管理來說是否合理,或者既便有疑問也沒有發言權。企業成本信息、投資回收期、投資回報率、資金運用情況等信息,都被管理層完全壟斷,真實信息根本不透明,違法違規行為很難暴露。
三、國外先進企業內部控制經驗的啟示
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理論,最初則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既缺乏權威性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又缺乏豐富的內部控制實踐經驗,對內部控制認識模糊不清,企業經營管理結構缺陷眾多。在2008年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2010年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基本構建出了一套融合了國際先進經驗和我國企業特色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但由于企業治理結構、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在實際應用中效果并不太好。相對于國內企業來說,國外企業內部控制研究和實踐較早,各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也遠比國內企業充足。國外先進企業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長、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實現的過程,是為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保證經營效果和效率,保證企業經營管理符合法律法規。將內部控制分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審計監控五個部分。五個部分涵蓋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以細化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其覆蓋面極為廣泛,在員工品質、管理層結構、經營理念、權責體系、人力資源、風險識別與分析、業績評價、信息處理、資產安全、職責分離、信息溝通、團體交流等方面都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經驗。
四、提升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的策略
(一) 從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入手進行完善
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健全是我國不少企業內部控制都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法人治理結構的形同虛設,使得企業內部管理者權力行使不受監控,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首先應當從企業所有者的角度出發,將企業權力的行使作為內部控制的監控重點,實現對責任、權限的管理和限定,避免出現權力膨脹失控現象。同時,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的監督效力必須保證,這樣才能對經營管理者形成制約,獲取客觀真實的運營管理信息,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這就需要包括崗位設定、權限劃分、控制程序等組織結構方面的多項具體工作。在企業內部要有職責明晰責權到位的內控領導小組、內控聯絡員、內控部門,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職能組織,達到崗位分離權利明確,避免出現權利重疊、權力真空等現象。讓權力的分配、權力的行使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內,都在受約束的范圍內。
(二)強化企業內控意識與內控氛圍
從現有情況來看,不少企業不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都不夠。企業應當通過各類培訓以及企業文化的建設,來強化企業內控意識,增強企業內控氛圍。對管理人員來說,其內部控制的態度基本上決定了整個企業的內控態度和內控行為,只有管理層重視內部控制、帶頭執行內部控制管理相關制度,才能增強全體員工的內控意識。而實際上有不少企業由于權力過于集中,很多管理人員單純將內部控制作為對員工的監督管理,甚至擔心害怕盡一切可能回避員工的監督,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權力失控、內部控制失控的表現。相反,企業應當加強員工內部控制的培訓教育,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知度,并通過媒體宣傳、日常會議等來推動企業內部控制,激勵員工認識自己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職責,激勵員工履行自己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職責,讓人人主動參與內部控制,人人主動執行內部控制。
(三)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人的行為在企業內部控制中起著關鍵作用,必須加強制度建設來約束人、制約人、規范人,包括采購管理、投資管理、資金管理、產權管理、預處管理、崗位管理等各個方面。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應當科學、合理、有效,應當便于理解、執行和操作,只有這樣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被順利實施取得效果。條款再多再細的內部控制制度,如果不能有效執行,那也只是一紙空文,沒有實際效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應當針對企業經營管理中容易出現的風險,在作業要求、崗位分離、授權機制等方面進行明確的指導,并通過具體實施細則對相關流程、審批制度等進行規范,讓具體工作能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各項職能部門和崗位在設定時,應當進行責權分離,構建出相互協作、相互制約的崗位關系,讓各項信息能及時得到公布,讓意見和建議能及時被收集,這樣才能迅速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四)提高企業內部控制執行力度
企業內部控制不只是管理人員的事,也不是只針對普通職員的事,而是需要管理人員、普通員工共同參與切實執行,需要對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都是有效的管控,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能脫離內部控制之外,這樣才能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能不折不扣切切實實落到實處。如會計控制活動,就需要將財會部門作為主體,對財務預算、會計作業、資金運作等多方面進行控制,督促會計部門嚴格按照業務流程和權限劃分進行工作。再如內部審計部門,就要嚴格按照相關的審計制度和評價方法,對企業內部的各單位、各部門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審計檢查,確保內部控制工作能準確到位。再如內部績效考核,就應該嚴格按照相關細則和標準,在完善的考核機制上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考核。
五、結束語
內部控制并不只是管理人員的事,也不只是涉及企業的一部分工作,而是包含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事情,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水平,必須提高企業全員內部控制意識和內部控制能力,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執行力度,構建出一個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氛圍,杜絕權力真空、權力失控等現象,杜絕部門或個人凌駕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之上的現象。
參考文獻
[1]鄧進源.對提升供應商管理水平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2(16).
[2]范偉娜,馮巍.如何讓我國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走上穩健之路[J].知識經濟,2010(02).
[3]辛莉莉.淺議企業財務內部控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09).
[4]楊悅.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J].企業研究,2007(05).
[5]陳磊.強化內控制規避經營風險提升企業管理水平[J].鐵路采購與物流,2008(10).
[6]強岱民.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考[J].當代經濟,2008(05).
作者簡介:陳文群(1971-),女,重慶人,本科,經濟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