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企事業單位財會制度的改革力度在全國范圍內逐漸加大,當前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開展進行改制。在事業單位原有的會計制度向企業化會計制度轉型過程中,其原有的會計和財務管理理念需要更新,會計和財務內容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就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會計管理方式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 企業化會計管理 建議
隨著國家經濟和財政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事業單位現有的會計制度已經不能適應事業單位的發展,會計制度的改革必須提上日程。從目前情況看,由于企業化會計管理制度更利于事業單位競爭和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需要,事業單位現有的會計制度向企業化會計管理制度逐步進行轉變已是大勢所趨。
一、事業單位現有會計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管理的基礎工作不規范。在我國,事業單位往往是介于政府機關和企業單位之間的性質,由于這種特殊性,在會計基礎工作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規范問題,例如:內控制度不完善,對各種費用支出審核不嚴、把關不緊,從經辦到報銷等一系列手續不完整,往往在無形中增加了行政運行成本;各種會計管理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不符合相關專業要求。財務人員對各種憑證審核不嚴,而造成大量的虛假發票、過期發票以及要素填寫不完整的不合格發票。甚至有還接收了大量的“白條”,在形成記賬憑證時相關內容填制過于簡要甚至漏填,造成會計科目名稱不規范。
(二)核算方式的相關問題。目前事業單位的會計管理制度,無論在會計核算基礎、成本核算內容,還是在固定資產核算方式,都存在著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不相適應的問題。1.在會計核算基礎方面,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經營性業務核算可采用權責發生制)。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往往會使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和有效性,造成賬實不符,無法完整地反映出經濟業務活動。2.在固定資產核算方式上,以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同時反映固定資產的“價值”,會造成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現時凈值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而背離,使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項不能真實反映。3.在成本核算內容上,對經營性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成本核算,而對非經營性業務不進行成本核算,這不僅會使成本不能準確核算,而且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三)財務管理混亂,外部監管不力。很多事業單位在賬務核算中不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隨意設置賬目,賬務處理不嚴謹、不準確,使收入和支出不實,造成了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和事業單位決策者的準確管理和正確決策。此外,雖然國家明令禁止違規設置小金庫,但在外部審計過程中經常發現事業單位不將所有的經濟收支活動納入單位財務賬內統一核算和管理,這不僅使事業單位的賬務核算脫離了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管,而且也滋生了貪污腐敗。
二、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會計管理制度的建議
(一)加強對會計專業人員的教育培訓。事業單位在實行企業化會計管理方式后,必須完善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以保護事業單位財務合法權益,并使會計監督職能得到有效發揮。這也對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全面了解會計法律法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對事業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術方面的教育培訓,使會計人員能夠掌握企業化會計管理知識和相關工作規范,提高其會計核算水平,積極主動地維護財經紀律,逐步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向企業化會計管理轉變并系統化、規范化。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和固定資產核算方式。在成本核算方面,采用權責發生制有利于加強事業單位的成本控制,體現業務活動的運營效果。因此,事業單位在實行企業化會計管理方式后,應當采用以“企業財務準則為主,事業單位財務準則為輔”的原則進行會計成本核算,在總賬和報表中采用企業財務準則反映,而對事業經費則采用事業單位財務準則來反映。在固定資產核算上,必須根據企業會計管理制度建立配套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在固定資產的產生、使用和處置等各方面進行合理設置,并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固定資產折舊辦法,保證會計核算能真實準確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價值損耗。
(三)會計科目設置應全面科學。事業單位在實行企業化會計管理方式后,政府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制定全面系統的制度,設置科學統一的會計科目。特別是對那些在事業單位實際會計工作中十分重要但又不能反映財務活動的會計科目,應按照全面、科學、統一的原則另行設置。例如費用相關科目中,在“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這兩項以外,可考慮加設 “事業費用”科目一項,以便核算事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費用。
(四)加強外部監管,確保執法力度。事業單位在實行企業化會計管理方式后,各級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事業單位監管,促使事業單位能夠嚴格遵守財務、會計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在監督和檢查過程中,首先必須督促事業單位建立全面系統的財務管理制度,使事業單位能夠自覺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制度上構建統一核算原則;其次,要以《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作為監督檢查的基本衡量標準,對會計工作實施的質量和力度進行監督,以便規范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再次,必須對事業單位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定期進行的考核與認定,以使其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逐步提高,只有這樣,這樣才能防止會計工作發生違規違法問題。
參考文獻
[1]趙建坡.論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間的雙向協調[J].北方經貿,2006 (03).
[2]謝艷.論高校財務會計改革[J].審計與理財,2009(08).
[3]張帆,張耀華.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5(03).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