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經濟時代,財務會計進入了信息知識階段。當前的信息化經濟時代對企業會計人才的要求也日漸提高。筆者主要從中小企業的角度來探討現代化會計人才模式,以此分析當前企業會計人才培養形勢。
【關鍵詞】企業 會計 人才培養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市場競爭力日益激烈。伴隨著知識經濟的深入推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卻遠遠不能滿足當前企業發展的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尋找一種適應當前發展形勢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是筆者探討的重點問題。
一、當前中小企業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后勁不足
由于現代科技的巨大進步,學科細分越來越突出,而學科的交叉滲透也更加復雜。作為會計人員,在具備深厚的基礎會計知識的同時,更需要博學其他專業知識,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如果僅僅只有會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從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結構來看,大多只注重專業會計知識的學習,但是這樣理想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太單一,而金融管理、投資、證券等方面的綜合知識技能也是現代會計人才應該具備的,而恰恰就缺乏這樣的會計通才。就算一些高校對此類問題進行了改革,但是因為效果不明顯,也沒有有效改變當前會計學科結構單一,會計人才知識面窄的問題。
(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待提高
眾所周知,會計工作因其職業性質的原因,需要健全的職業規范。而實際上,當下一些會計從業人員沒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意識,由此導致了在會計工作中存在著很多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一直以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專業中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缺乏專門的實踐課程教學體系,不能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道德培養。這方面教育的缺失,讓不少學生的法律意識淡漠,在工作中沒有強烈的責任感,甚至會出現違法犯罪的會計信息造假行為。
(三)傳統會計教學模式落后,不能和實踐緊密聯系
一方面,不少高校的會計專業教學仍然遵循板書模式,學生的動手能力差,計算機操作能力更加不足,而另一方面,會計電算化還沒有完全普及。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缺少對會計專業學生們職業判斷能力培養的重視。教師以教材作為授課依據,雖然是根據章節知識內容進行授課,但是也不能保證讓學生能更好地學到知識。這種被稱作描述性會計教學的方式是當前會計專業教師的教學方法。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會計教師經常會忽略當前經濟環境下稅務、政策、管理等方面對企業會計的實際影響。僅僅向會計專業學生傳授知識,卻不能教會他們如何實際運用會計知識,造成會計理論脫離實踐,或者不能與實踐緊密結合,這是當前傳統會計教學模式造成的最大問題。
二、如何創新中小企業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一)加強會計人才的道德文化修養
新經濟時代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更加挑剔,除了會計專業知識技能以外,人才的基本素質也同樣重要,尤其是創新素質。創新是新經濟時代的核心要求。要想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首先就要創新人才的知識結構體系。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高校不但應該教會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更要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培養模式上,既要考慮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又要考慮對學生進行道德文化培養。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比起他們所學的會計知識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會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讓他們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源頭上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讓他們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能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
(二)以市場需求為基點培養會計人才
會計知識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益深化,會計培養模式應該更注重創新性。當前,應該全面調整會計學科的發展規劃方向,不但讓學生掌握會計的發展趨勢,更要讓他們掌握會計知識的學習運用方法。高校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和地方產業的發展變化調整專業結構,培養適應中小企業發展需求的會計人才。總而言之,高校要按照科學的規劃,更新會計教學內容,結合會計實務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咨詢等方面的實訓力度,同時也要加強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職業判斷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市場需要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三)重視教學和實踐的互動性
當前,我國的會計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會計人員應該去努力學習和接受新的會計理論知識和方法,而企業也迫切需要會計教育界給他們的會計工作進行指導。隨著會計應用不斷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實用性和技術性成為會計專業需要重視的問題。高校應該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實務訓練,不斷培養符合現代企業實際需要的會計人才,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在長期的鍛煉中更加熟練地運用會計知識,并深入了解會計工作的性質。最終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出優秀的會計人才。
(四)建立符合中小企業發展需要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思路
高校應該根據“寬路徑、厚基礎、高素養、高能力”的思路培養會計專業學生。既重視學生在基礎課上的知識能力的培養,又重視學生在應用課程上的會計知識運用能力的強化。不過,要適當整合基礎課程,以靈活的方式拓寬會計課程知識面,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跨學科的選修學習,引導他們更加全面的發展。與此同時,高校要注意結合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多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會計實務操作能力,比如進出口業務辦理、稅務辦理、工商辦理等。引導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會計方法,在培養過程中將課程改革、學生能力、操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培養高質量、符合中小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沈英.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財會通訊,2006(04):43-45.
[2]陳今池.西方現代會計理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21-22.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