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又名石斛蘭、吊蘭,主要分布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我國大部分分布于西南、華南、臺灣等地。作為一種觀賞植物,石斛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和關注,在國際花卉市場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廣泛栽培,尤以東南亞最盛。
石斛是我國古文獻中最早記載的蘭科植物之一,2000年以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目前世界上石斛共分六類,即鐵皮石斛類、金釵石斛類、黃草石斛類、馬鞭石斛類、金黃澤石斛類、圓石斛類。其中鐵皮石斛系蘭科植物鐵皮石斛的莖,又名霍山石斛、鐵吊蘭等。
鐵皮石斛是一種名貴的上品中藥。由于其生性奇特,主要生長于懸崖峭壁的陰面崖縫中,根不入土,常年飽受云霧雨露的滋潤,生物習性神秘莫測。由于它長于石上,故稱為“石”;斛是古代的一種計量工具,一斛為十斗,古代一叢石斛價值十斗米,故稱為“斛”,其本意是指它極為珍貴。傳說古時在南方民間,當有危重病人處于生命垂危之時,人們會想方設法冒著生命危險從懸崖峭壁上采來鐵皮石斛,將其汁液喂入病人口中,令病人起死回生。這種說法雖然有其傳奇色彩,但也說明了鐵皮石斛的神奇。鐵皮石斛是我國最珍貴的中藥材之一,被尊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素有“藥中黃金”之美稱。據說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常用鐵皮石斛煎汁當茶飲,以護嗓養生。
作為一味中藥,石斛全草均可藥用,將鮮品烘干或曬干,切段即可。中醫認為,石斛味甘淡、微咸,性寒,可入胃經、腎經,無毒,具有滋陰養胃、生津止渴、滋腎除熱、養肝明目、強筋健骨的功效,為治胃陰不足之佳品,尤其適宜虛熱證。《神農本草經》中說石斛“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石斛有“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定志除驚,輕身延年”的神功奇效。《本草綱目拾遺》中說石斛“清胃除虛熱、生津,已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石斛能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可促進唾液分泌,使口腔滋潤,多用于熱病之唇齒干燥、口渴等;還有一定解熱鎮痛作用,對患有熱性病,表現舌紅口干者,用之有清涼滋養之效;還常用于治腎虛目暗,視力減退,以及腎虛腰膝軟弱等。近代醫家葉橘泉指出:“石斛之煎汁入胃,略能促胃液之分泌,助消化,至腸能激腸之蠕動,且能制止其吸引力,故能使積糞排出。”
現代醫學證實,石斛中含有石斛堿、石斛胺、β-谷甾醇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具有解熱鎮痛、降血壓、促進胃液分泌的功效,可補益脾胃,護肝利膽,強筋降脂,降低血糖,抑制腫瘤,明亮眼睛,滋養肌膚。
石斛的用法很簡單,可鮮用,也可煎湯、泡茶、做成藥粥或藥酒。
1.石斛麥冬茶:石斛、麥冬、谷芽各15克,可加綠茶適量。用沸水沖泡,燜數分鐘即可。代茶飲。本方以石斛、麥冬養陰清熱、益胃生津,以谷芽消食和中,用于胃熱嘔逆、咽干口渴、肺燥干咳、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對于早泄并伴性欲亢進、時有夢遺也有一定的調理功效。
2.石斛杞菊湯: 石斛、枸杞子、女貞子各15克,菊花10克,煎湯飲。本方以石斛、菊花養陰清熱、明目,以枸杞子、女貞子補養肝腎,用于肝腎陰虛、目昏眼花、視力減退等。
3.石斛粥: 鮮石斛30克,加水200毫升,煎煮取汁約100毫升,去渣。粳米50克,冰糖適量,與石斛汁同入沙鍋內,加水400毫升左右,煮至米開粥稠即成。每日兩次,溫食。此粥能滋陰除熱、養胃生津,適用于熱病傷津、心煩口渴、病后津虧、虛熱不退、胃虛隱痛而干嘔者。
4.石斛酒: 石斛90克,懷牛膝30克,生地黃60克,杜仲、丹參各20克,白酒1500毫升。將5味藥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經常搖動,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每次服20毫升,日服3次。此酒能補腎強筋、活血除痹,適用于腰腿疼痛、體倦乏力、風濕痹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