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層人民銀行改革的不斷深化,會計業務變化頻繁,央行內控制度建設明顯滯后,加之專業人員嚴重不足等原因,導致會計內控機制執行效率低、風險隱患多,現狀堪憂。因此,構建基層央行會計內部控制機制勢在必行。
一、基層央行會計內部控制管理現狀
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是基層央行防范和化解資金風險的有效手段。繼人民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國庫會計核算系統及大、小額支付系統上線運行,會計憑證影像事后監督系統、會計核算電子對賬系統的相繼運行,標志著我國支付清算現代化建設水平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多年來,人民銀行始終注重會計內控機制改革和創新,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會計內控制度,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安全警示教育,規范會計業務操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基層人民銀行的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和事后監督部門形成合力加強內外部監督審核工作,取得了聯防互動的控制效果,為有效防范基層央行會計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們應當看到,由于基層央行多年來會計核算人員固化,流動性差、尤其是新人進入較少,造成員工知識和年齡結構單一,老化現象嚴重。雖然縣支行經過崗位優化整合,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員不足的現狀,部分員工風險意識淡薄、懈怠履職等方面的思想傾向,對會計內部風險控制方面帶來不利影響。
二、基層央行會計內控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內控制度的建設相對滯后。近年來,人民銀行業務發展較快,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由于對原有內控制度的修訂、補充和完善不夠及時,發生制度與業務不相匹配,部分內控制度已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致使內控出現盲區,造成一定的風險隱患。隨著大小額支付系統、國庫會計核算系統的上線運行,資金匯劃方式改變、匯劃速度大大提升,資金風險也相應加大。如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和國庫橫向聯網的迅速推廣,對于集中支付額度通知單、集中支付憑證的安全性如何進行認證等,現有制度對迅速發展的業務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規范,國庫內控機制建設明顯滯后,資金安全缺少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會計內控制度亟待加以細化、補充和完善,以便于會計核算人員在實際業務操作中規范操作和控制。
(二)已有的內控制度難以落實到位。人民銀行總行為規范業務操作、防范資金風險,相繼制定并出臺了許多內控制度,有的已適應現實業務的發展需要,有的在執行中存在不十分暢通的現象,特別是涉及內部風險點的業務,如大額資金匯劃、暫收暫付、現金出庫等,個別會計人員仍存在著制度執行隨意性大,表現在未嚴格執行會計主管審批、未退出操作系統口令即離開、未嚴格執行密碼口令的保管更換規定、未執行預留印鑒核對等違規操作行為還時有發生,都給資金安全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隱患。再加之目前由于基層行人員緊張,會計人員的配備無法滿足內控制度的要求,以致于相關內控制度難以在具體工作中得以落實。目前,縣支行會計營業部門僅設置會計主管、記賬員、復核員各一名,雖有AB崗制度,但是由于多為其他部門人員兼崗,會計營業部門的核算人員需B角頂崗時,由于B角對會計核算業務不十分熟悉,需要現場開展突擊性的“師傅帶徒弟”式的學習,此種作法無異于“一手清”,其中風險不容小視。
(三)相關業務系統功能不夠完善。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正式運行,發揮了中央銀行支付清算服務的作用,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的支付服務,加快了資金周轉。但是在現實工作中,由于《系統》自身功能欠缺,仍存在一些潛在風險。如法定存款準備金考核存在缺陷、對操作人員口令管理不嚴、對重要空白憑證管理缺少規范性等,上述問題的存在,為完善業務系統功能、加強會計內控機制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部分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亟待提高。為了加強會計內控制度管理,上級行相繼出臺了內控制度考核辦法、考核標準,按照崗位設置,明確了相應的工作職責,確立了業務風險點及其防范措施,是會計人員落實各項內控制度的有力抓手。目前,基層行個別會計人員由于多年崗位未得到輪換,視野狹窄,知識更新跟不上新形勢、新業務發展的要求,缺乏主動性,對會計核算業務風險點和規章制度不能認真加以學習和疏理,制度觀念不強,風險意識淡薄,使內控制度難以進一步落到實處。
(五)落實內控制度的監督檢查方法存在缺陷。目前,事后監督作為會計內控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作用逐漸得到重視和強化,但基層央行沒有配備《會計集中核算事后監督系統》,監督人員對風險點的控制只能停留在會計憑證和賬表的現場檢查階段,對于一些屬于核算部門自控范疇的業務風險點,如印章管理、核算系統參數設置、操作代碼、口令管理、重要空白憑證系統控制管理等方面,則無權涉足,進行實時監督控制。即使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能彌補核算部門自控監督檢查的缺陷,但是這種檢查更多地是側重于制度建設是否健全、時效性差并且仍停留在業務基礎是否規范層面,遠遠滯后于事后監督的檢查時效,內控制度建設工作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六)缺乏動態風險預警機制。內控制度對風險的管理應以預防為主,現有的內控制度著重強調了對業務環節的事中控制及事后監督檢查,而忽視了對突發性事故或案件的預測預防,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各部門沒有投入精力對資金運動的過程進行監控,從中發現問題,堵塞漏洞,預防案件和事故的發生,沒有從孤立、靜態的事后審計復審,向智能型的連貫、動態的預警分析轉變,動態風險預警機制未能在內控機制建設中得以建立。
(七)責任追究不到位。在內控機制建設中,紀檢、內審、事后監督形成合力對會計核算實施有效監督,整合了監督管理資源,切實提高了會計監督的權威性、獨立性和有效性。但由于責任追究制度沒有徹底得以落實,管理手段偏軟,致使被發現的會計核算差錯,雖然記錄在案,并得到有效整改,但是對相關責任人并未實施處罰或處罰不到位,使被監督者對各種差錯持“無所謂”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監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導致一些問題屢查屢犯,難以杜絕,造成了潛在風險的存在。
三、對策建議
(一)以人為本加強內控管理。基層央行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內控優先的科學管理理念,合理調配會計人員,做到人盡其才。通過建立科學的崗位分工和崗位責任制,切實貫徹相互制約的原則,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紀律教育,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履行職責的自覺性,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考核管理工作,通過采取切實可行的獎懲措施,激發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使會計人員自覺參與到內控管理建設中去,規范自身操作行為,從而使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二)落實內控機制,完善內控制度和辦法。健全有效的內控體系是防范和化解會計風險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規章制度和業務操作程序是會計內部控制的基礎和依據,各種會計業務控制離不開規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規章制度是實現內控的必然要求。基層央行要強化會計人員的內控意識,制定內部控制責任制,實行層層負責制,把風險系數減小到最低限度。上級行將不適應形勢的規章制度,及時加以修改、補充和完善,對新業務要及時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新制度,并根據實際需要,隨時予以補充和完善并加以細化,增強其嚴密性和可操作性。圍繞會計核算鏈條上的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制定能夠有效防范會計核算業務風險的規章制度,各級行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徑將內控制度落到實處。
(三)完善系統功能。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針對《系統》自身存在的功能缺陷,建議上級行科技部門再對系統升級時,應充分考慮到基層營業網點的業務需求,對《系統》存在的諸如法定存款準備金考核存在缺陷、對操作人員口令管理不嚴、對重要空白憑證管理缺少規范性等問題予以改進,增加法定存款準備金考核的系統提示功能,加強《系統》操作人員口令輸入管理,增設強制簽退功能等,使《系統》功能日趨完善,將系統存在的潛在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四)強化監督檢查,加強風險預警與分析工作。基層央行會計部門、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和監督人員,通過日常或定期對會計核算業務實施有效的監督核查,對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向主管領導和上級行進行情況反饋。監督職能部門在進行內部控制監督檢查時,可開展聯合檢查,優勢互補,形成監督檢查的合力。進一步強化監督檢查工作,對大額資金匯劃、現金出庫等涉及資金風險點的業務,一經發現有違規情況,應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以示警戒。另外,各內部控制環節要立足會計核算業務工作實際,圍繞控制風險點,開展會計核算風險評級工作,從風險識別、監測、評價、授權及處置等角度,摸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評價和監督管理運行機制。
(五)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基層央行要根據新業務發展的需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使他們對各項規章制度做到耳熟能詳,運用自如,在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基礎上,有效識別和防范各種業務風險。會計人員應加強對有關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學習和運用,學透吃準其內涵和實質,嚴格按制度辦事,嚴格執行會計崗位責任制,嚴格計算機操作與管理,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六)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對不切實履行崗位職責,造成重大差錯事故和風險的人員,應予以嚴格的責任追究,按內控管理相關制度給予處罰,對防范會計核算風險有突出貢獻的會計人員,應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在評先評優方面優先考慮,獎罰分明,以提高會計人員責任心,鼓舞干勁,強化內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