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部門,對于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拉動作用。其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第三產業的興起和發達,是社會分工進一步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必然趨勢,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本文運用了大量數據和圖表對新疆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進行了詳細的統計描述和分析,對新疆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進行比較系統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論文最后在分析新疆第三產業的現狀、特點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新疆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第三產業;問題;對策
一、新疆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1、新疆第三產業發展的整體狀況
根據新疆統計年鑒上的數據,統計了新疆第三產業從1978年到2008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可以從上面的柱狀(表1)非常直觀地看出新疆第三產業的發展與上升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的頒布為標志,新疆第三產業的結構、水平和總量規模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傳統第三產業發展的同時,交通通信業領先成為第三產業中最大的行業,金融服務、信息咨詢、科技服務、房地產、旅游以及廣告等產業服務業迅速崛起。1991年,新疆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增長率達到歷史最高56.48%,同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一、二產業33.3:32.1:34.6。之后,第三產業發展速度雖明顯放緩,但還是穩步增長,到2006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2009年與1978年相比,第三產業增加值由6.75億元增加到1587.72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9.95%,超過了同期國民生產總值年均16.99%的遞增速度;第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7.2%上升到37.1%,提高了19.9個百分點。
資源來源:2010年新疆統計年鑒
2、從第三產業結構發展來看,整體水平偏低
第三產業所涵蓋的部門十分廣泛,既有傳統落后的部門,也有現代化部門。傳統服務業的特點在于,它是勞動密集型的,就業者不需要很高的技術或知識,它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是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要,具體包括倉儲、批發、零售業、餐飲、郵電業等。現代服務業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為主,它要求勞動者具有較高的素質,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高層次的服務。
資源來源:2010年新疆統計年鑒
從表2可以看出,新疆第三產業主要是傳統的商業和其他服務業,而高層次的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業務如金融、保險等行業比重過低。同時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和就業比重較低,離“三二一”發達結構類型還比較遠,因而不管是三次產業結構發展水平還是內部各行業結構發展水平總體都偏低。
3、從地區差異來看,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較突出
長期以來,由于各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社會勞動力分布不均,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點不一樣,因而第三產業的區域發展仍有明顯的差異。總體來看,從北疆到南疆呈現出明顯的層次特征。以增加值為例,經濟實力比較強的烏魯木齊市,2009年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為603.99億,而經濟實力較弱的和田和喀什地區,合計也只有162.39億,兩者相差近六倍。同時,由于新疆地區經濟發展的梯形推進戰略,從南到北分為二級梯度,分別實行不同的發展戰略,因而新疆南北疆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差異現在仍比較大。這些不平衡,從側面反映了新疆第三產業仍處于層次比較低,水平比較低的發展階段。
資源來源:2010年統計年鑒
4、非營利性服務業、傳統行業仍占主導地位
2008年,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五個非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86.51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34.1%;交通運輸業倉儲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傳統行業實現增加值479.24億元,占33.6%,而金融和房地產業等新興行業實現增加值261.57億元,僅占18.4%。
二、新疆第三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1、第三產業投資比重偏低,發展后勁不足
2003年-2009年,新疆生產總值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推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固定資產投資結構變化不同,對新疆GDP的貢獻度也不同。2009年,新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投資比例是3.2:53.7:43.1,全國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投資比例是3.06:42.87:54.07。新疆對第三產業的投資比例比全國低近10.97個百分點,投資比例的不足必然會對第三產業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2、教育體系薄弱
一切經濟、政治、軍事的競爭和較量,歸根到底都是人的素質的競爭和較量,而人的素質又是依賴教育來塑造的。在新中國成立前,新疆只有1所大學、9所中學,文盲率高達900k甚至更高。解放后,新疆的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各類學校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迅速,基本普及九年制。到了2006年,新疆所有農村中小學已實現九年義務免費教育。2009年,新疆貧困寄宿生全部享受生活補助。新疆的教育事業雖然取得了較大發展,但仍存在教育水平落后、教育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說明新疆的高等教育還有待加強。
3、區域發展不平衡
地區間、城鄉間發展水平差異較大。2008年,南疆、北疆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占全區總量的22.9%和77.1%,而生產總值分別占全區27.4%和72.6%,表明兩個區域第三產業發展存在著一定差距。
城鄉發展差異大,烏魯木齊一枝獨秀。2007年,新疆城市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880.69億元,占全疆第三產業增加值總量的比重達到73.7%。
其中,烏魯木齊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87.42億元,占全疆的40.8%,占城市的55.3%。
4、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較低
第三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基礎之上的。一方面,第三產業受制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提供的社會剩余勞動量。社會剩余勞動量越多,第三產業發展越快;另一方面,隨著第一產業走向市場,需要大量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這將大大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新疆農業產品主要以初級農產品為主,產業鏈短,深加工能力弱,產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低,影響了農業服務業的發展。新疆工業生產發展很快,經濟社會己初步實現工業化。但是,新疆工業以重工業為主,主要依靠石油石化工業拉動,地方工業基礎較為薄弱,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十分有限。
5、城市化水平較低導致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第三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城市化是第三產業發展的載體,這是因為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定人口規模支撐,即要求滿足所謂的“門檻”人口,沒有一定數量的服務對象,城市第三產業要向縱深發展則無從談起。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城市化二者具有互動關系。大量事實證明,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與城市化發展進度呈正相關關系,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比重和產值比重與城市的規模呈正相關關系。目前新疆的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化進程緩慢,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2009年,新疆的城市化率只有39.85%,比全國46.59%的城市化率水平低6.74個百分點。而且新疆城市規模普遍偏小,人口在200萬人以上僅烏魯木齊市,無100-200萬人口城市,50-100萬人口的有莎車縣和石河子市,其他市縣人口均在50萬以下,這種偏低的城市化水平影響了新疆第三產業發展。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年鑒2010))相關數據整理
6、市場化程度較低影響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新疆第三產業中除商業、服務業、運輸業中的公路運輸等傳統產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外,第三產業的眾多領域市場化程度都比較低,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市場準人的障礙比較嚴重,特別是一些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產業,行業壟斷及限制其它經營者進入的現象比較普遍。如金融、保險、電訊、運輸行業中的鐵路和航空運輸、教育、衛生、文化、信息媒體,還基本處于壟斷經營、管制經營、限制經營的狀態,使服務供給不能適應居民的需求,既不能滿足即期的需求,也不能滿足開發潛在的需求,更不能滿足通過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創造新的需求。
三、加快新疆第三產業的對策
1、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
進入20世紀后,科技有了空前的發展,大量新型行業的產生對其從業人員有了較高的素質要求。自此,人力資本將在社會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傳統服務業對其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并不是很高,這也給人們留下了一種印象,認為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并不需要高技能、高素質,結果恰恰相反,新興的服務業對其從業人員的素質有很高的要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趨勢是知識密集型的行業在將來會成為主導行業,例如:金融保險、研究與開發、信息咨詢、科技服務等行業,這些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對人員素質要求更高。
新疆地區的勞動力在數量上是有優勢的,但是在勞動力的整體素質方面卻沒有優勢,這樣對今后的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在今后的發展中人力資本就應該成為發展第三產業的重中之重,這樣才會使新疆第三產業快速發展起來。人才的發展可以從教育入手,要加重本地教育的投入;要注重現有人才的培訓和待遇,不要流失現有的為數不多的人才;可以從外省份引入人才,這種方式是一種較快的發展壯大的方法,但不要對其產生依賴性,否則會產生不利影響,缺少了自身的人才建設就無法長期發展。
各種人才政策要齊頭并進,同時發展,這樣會盡快提升新疆的人才素質,也會保證有一定的人才收獲,即使一方面沒達到目的,還會有其他方面的政策給予支持,保證最終達成最終目的。
2、積極籌措資金,增加對優勢行業的投資
市場環境中的行業、企業發展,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完善的政策導向,同時還需要有充足的資金。行業的運作離不開流動資金,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有大量的資金在市場中流動。在第三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突出第三產業中優勢行業的地位,著重發展第三產業中的新興行業。在資金方面要有著重點的投入到第三產業中的新興行業中來,以使其快速發展,在行業中起到先做強做大,再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
3、明確今后第三產業的發展方向
在科技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空閑時間日趨增多的情況下,人們對服務業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因素決定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方向。新興第三產業如信息咨詢、房地產業、研究與開發、金融保險等行業將會是未來的發展重點。在這種發展趨勢下,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給與這些行業更多的關注。應盡早做好準備,以使我區第三產業中的新興行業能夠提早騰飛,帶動我區第三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4、抓好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調整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是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地州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把企業的改革、改組、改造與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結合起來,繼續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鼓勵兼并,規范破產,推動企業聯合和資產重組。特別是在存量和增量兩個方面搞好調整和升級,建立健全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為各種所有制企業的成長創造必要條件。各地及有關部門在結構調整中,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向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5、調整第三產業發展的區域不平衡,促進第三產業的全面進步
新疆第三產業在區域間的發展過程中呈現了不平衡的狀況,具體表現為南北疆地區發展不平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區域間的差異,會導致區域之間第三產業發展關系的失衡,其結果會使區域間因第三產業發展的不協調而出現過供給能力不配套、市場需求不足、競爭無序、進而使區域間的互補性不能很好地實現,破壞第三產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會導致區域之間的矛盾和摩擦。所以要及時主動地進行調整,保持好區域差距與區域第三產業發展的平衡關系。要促進各個區域第三產業可持續發展,解決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約束作用,促進經濟結構的高級化和現代化。
6、 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目標,有所側重的發展
北疆地區經濟相對比較發達,工業化程度較高,所以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重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協調。第三產業方面要重點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房地產、旅游業、技術服務業、法律、會計、審計服務業等新興行業;大力扶持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高層次部門,以求為公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為商家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從而保持國民經濟強勁發展的勢頭。
7、 加快促進城市化進程
一是加快拓展城市框架,為第三產業的發展開拓新的空間。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城市的拓展是同步進行的,城市規劃怎么定位,商業服務網點就要作相應延伸,努力實現服務業的“無縫對接”,在密切服務群眾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二是進行鄉鎮企業產權制度的創新。可通過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促進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割斷企業與社區政府的直接行政管理聯系,這樣將有利于鄉鎮企業為獲取更大的利益而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流動。三是通過制度創新,增強城鎮對鄉鎮企業的吸引力。可以做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排水、供電、郵政通訊、環衛等配套設施,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由此來積極吸引鄉鎮企業。四是積極引導“外資”,發展新疆第三產業。這里的外資既包括國外資本也包括國內其他省份的資本。改革開放后,“外資”的進入,對改變新疆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布局,提升產業結構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在今后應積極引導外商向發展相對薄弱的部門,如金融保險、科研服務、教育等行業進行投資,以滿足它們日益提高的服務需求,并改變這些行業的經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