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描繪了藍圖,更為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吹響了號角。作為歷史文化古城,邵陽市的文化產業受制于經濟欠發達以及交通發展滯后等因素的影響,文化產業在自發狀態下發展相對落后,金融在這一領域的支持也基本處于真空。產業發展落后與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邵陽文化產業在經濟增長中處于微乎其微的地位。本文著重分析諸如邵陽這樣的欠發達地區金融在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時面臨的困境,并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癥結,提出金融支持的可行性思路。
一、邵陽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文化產業發展規模小、產值低
按照邵陽文化局統計科目的劃分,目前邵陽市九縣三區共有文化產業企業1796家,其中文化娛樂業539家、音像制品業216家、演出業184家、網絡動漫業762家、藝術培訓業42家、工藝美術業30家、文化旅游業21家。盡管在數量上邵陽市的文化企業不少,但真正屬于文化創意類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幾乎沒有,如“網絡動漫業”包括的基本都是網吧和一些游戲制作或運營公司;到目前為止邵陽市仍然沒有一個出版公司,沒有一家電影或是電視劇制作公司;文化企業的規模也非常小,全市資產上百萬的文化企業僅9家;全市1796家文化企業的年產值僅占全市GDP的1.31%。
(二)文化產業科技含量低、品牌創新能力差
邵陽市的文化產業基本以服務型文化產業為主,生產產值少,企業利潤來源主要來自產品批發零售和服務,典型調查的22家企業中,都沒有自主專有技術、專利權等科技含量和品牌產品,也幾乎沒有具有影響力的無形資產。據統計,到2011年上半年止,這22家企業中無形資產不足100萬元。
(三)文化企業經營分散、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水平落后
邵陽市的文化企業多數屬于微小企業,經營方式比較單一,沒有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沒有依托主業形成文化產業鏈和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全市目前沒有一家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的民營投資的骨干文化企業和產業園區。
二、金融支持邵陽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由于目前邵陽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比較低,因此邵陽市政府及金融相關部門還沒有專門出臺針對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文化產業在信貸門檻面前與其它行業同等對待,少數的信貸扶持也與混合在其它中小企業中。按照文化局對文化產業的劃分統計,截止到2011年6月末,邵陽市各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共發放貸款3.42億元,僅占全市各項貸款余額的0.86%。據對各筆文化企業貸款的調查了解,較少的文化企業貸款主要是一些外圍的文化企業,比如一些旅游公司、印刷廠等,真正屬于文化創意企業的貸款幾乎沒有;對于這些企業的信貸支持在利率、貸款期限、抵押物等方面都和其他產業沒有差異。
(一)支持資金嚴重不足
據對邵陽市轄區內22戶文化企業的典型調查,有18戶企業反映希望能夠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持,累計所需要的信貸資金達2210萬元,而這22戶企業中,只有2戶企業共獲得6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其中一戶企業還是以私人名義,用商品房作抵押獲得。據調查測算,邵陽市文化企業的貸款僅3.42億元,而這1796家企業65%的企業都需要信貸支持、資金需求量保守統計在40億元左右,貸款滿足率不足9%,貸款滿足率甚至低于制造、加工貿易等行業的水平。
(二)支持方式傳統單一
目前,雖然各商業銀行已認識到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力,并逐步加大業務開拓力度,但由于文化產業屬新興產業,與其相關的金融服務也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大多仍為傳統的貸款業務,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等業務量很小,更沒有針對文化產業的金融創新產品及特色服務。資金配置分散低效,金融產品傳統單一,科技服務手段落后以及經營方式、管理水平、思想觀念等問題都難以適應多元化、開放型的文化產業發展需要。
(三)金融服務創新明顯滯后
據對有銀行貸款的4家文化企業及全市8家金融機構的調查發現,目前邵陽市文化企業的貸款都屬于足額固定資產抵押貸款,與文化產業特點相關的知識產權質押等信貸業務仍為空白。究其原因,一是邵陽市乃至全國資產評估機構對于知識產權、版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尚在摸索階段,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與傳統的抵質押業務相比,銀行面臨更大的風險,因此涉及無形資產質押的貸款融資無法進入銀行的主流業務。二是保險等相關風險轉嫁工具不能得到有效應用,對于無形資產的投保,以及與文化產業相關的保險險種尚未獲得保險業的普遍認可,相關的機制和程序還處于起步階段。
三、制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文化產業自身的不足制約了信貸資金介入
近年來,盡管邵陽市文化企業數量增加迅猛,但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據從工商部門調查了解,邵陽市1796家文化企業中,有1225家是成立時間在三年以內的微小型企業。從文化企業自身分析,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一是文化產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產業集中度不高,市場化程度低,文化體制改革尚未到位,市場主體數量少;二是文化產業規模偏小,對經濟貢獻份額較低;三是文化企業規模小,實力不雄厚,自身積累有限,經營粗放,盈利能力普遍不強,大多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據農村信用社邵陽辦事處的信貸部門負責人分析,當前邵陽市文化產業根本還沒有發展起來,一些文化企業的市場價值難以界定,知識產權等文化產品的價值難以估計,因此其也不能作為貸款抵押;文化企業在獲得信貸支持時,還需要其他的財產用來做抵押,所以能夠獲得的信貸支持就受到了限制。
(二)金融機構針對文化產業特點的服務創新不足
文化產業的行業特點決定了文化企業資產中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文化企業投入多以智力投資為主,擁有的主要是版權、知識產權等輕質資產,而缺少土地、廠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動資產。這樣資產負債表就不能直接體現文化企業的品牌、客戶資源與市場價值;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業績預測不能簡單依靠資產負債表。而目前銀行普遍對文化產業的商業價值和綜合效益認識不足,開展文化產業信貸營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信貸產品創新也明顯不足,尤其是缺乏針對文化企業知識產權、收費權進行抵、質押的金融產品;此外對文化企業的內部信用評級、貸款條件設定也缺少差異化處理。如何加強對各類文化企業的知識產權、版權、收費權等進行評估,對文化企業的內部信用評級、貸款條件進行差異處理,量化文化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是當前金融機構授信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政府在推動文化產業融資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
文化類企業要解決資金問題,既需要政府的直接資助、稅收優惠等,也需要政府積極創新財政資金運用方式,通過財政貼息、信貸風險補償和信貸投入獎勵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金和信貸資金的引導與撬動作用。而目前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財政政策運用方面,還沒有具體的關于文化產業差異化的政策措施。
(四)中介服務及相關配套措施不夠完善
一是著作權或版權等權利的評估、登記、交易流轉和處置保護機制不健全。目前國內資產評估機構對版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尚處于探索階段,缺乏科學統一的評估標準和參數,邵陽市更是缺乏權威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二是知識產權抵、質押登記制度不健全,邵陽市目前尚未明確著作版權等的抵押登記部門,債權人權益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三是銀行自身也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和完善的評估系統。四是知識產權抵質押登記、托管制度不完善,擔保機構介入不積極。五是保險介入不深,保險機制對信貸資金風險的分散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
四、金融支持邵陽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思考
(一)加大金融創新及特色服務力度,適應文化企業特性
一是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抓住大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機遇,把文化產業培育為新的盈利增長點。二是創新授信審批機制,。綜合利用包括貸款、保函和貿易融資等業務,為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并適當簡化貸款審批手續,縮短審批周期。三是創新內部信用評級體系。科學設計內部評級指標體系、評級模型和標準,加大對企業信用、未來成長性等非財務因素的考察力度。四是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積極為中小文化企業提供供應鏈、機械設備按揭融資,創新無形資產及股權質押貸款等產品;對農村文化企業,積極拓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聯保貸款的覆蓋范圍。五是加強與產權交易等機構業務合作,為文化企業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咨詢等一攬子綜合性金融服務。
(二)進一步發揮擔保機構作用,健全融資配套服務體系
探索建立文化產業融資擔保、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機制,對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貸款按一定比例進行貼息支持,對銀行和擔保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增貸款或擔保代償形成的損失給予一定的補償。制定和完善無形資產評估、質押、登記、流轉和托管的管理辦法,培育流轉市場,突破文化產業融資難的基礎性制度障礙。加快組建評估、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構建文化企業產品流通、資產處置和投融資的多層次渠道。
(三)強化政府引導,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
一是設立以國有資本、省市兩級文化事業建設費和有關財政投資為主體的文化產業投融資主體,多渠道籌措資金,對重點文化企業集團、文化資源開發項目以及新興文化產業項目進行引導性、示范性的投資與運營。二是要探索建立適應文化產業投資發展的投融資體系,要研究探索通過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文化產業創業投資基金”、“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文化產業發展,逐步建立多元化、社會化、公共化的投融資服務體系。三是要盡快建立文化產業投資風險評估和分攤機制,鼓勵組建文化產業融資擔保中介機構和知識產權專利評估機構,通過“銀企聯合”和“銀文聯合”,有效解決文化企業可供抵押的實物較少、無形資產評估難、抵押變現難、抵押擔保信用程度低等問題。
(四)加強文化產業基礎設施投入,大力培育合格融資主體
要將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和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加強與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確保投入保障;要從實際出發盡快制定邵陽市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盡快出臺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制定一個統一的評估統計標準,形成文化產業指標統計體系,為文化產業創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努力培養、引進文化產業經營人才和文化藝術專業人才,充分利用國內高等藝術院校和全市藝術培訓機構,加快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采取新政策新機制留住現有人才,以增強邵陽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