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審計監督是對政府和企業等組織經濟活動的約束,它可以使政府的行為更加規范、高效、廉潔,它能夠使得經濟活動得到有效的監督。審計監督的核心在于對權力的監督和約束,特別是政府審計監督,它更需要政府審計機關對政府及其各個部門的資金使用進行真實有效的審計,以保證公眾利益得到保障,減少腐敗等行為。
關鍵詞:審計監督 廉政建設 資金使用問題
我國在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了審計監督制度。自1983年審計署成立以來,我國的國家審計監督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隨著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財政審計工作的逐步深入,審計機關在加強廉政建設、維護財經紀律、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民主意識和公民權利意識的提升,人民對政府財政狀況進行監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審計單位正是負責對政府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的機構和組織,其作用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但是這種認可和其效果的發揮有重要的關聯關系。作為一種對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的形式,它具有獨立性、專業性等特點,如果運行良好將可以提前發現一些重要的違法違紀現象,并對犯罪行為進行懲戒,減少腐敗行為。
一、審計監督在懲防腐敗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我國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明確要求加強審計監督,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約束和監督。就筆者的經驗分析,審計監督已經是我國審計體系和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我國懲防腐敗體系的重要一環,作為反腐倡廉的第一線審計機關,要有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做好審計監督,促進反腐倡廉建設。
(一)審計監督可以及早發現單位滋生腐敗的潛在風險
目前我國國有資產經營管理行為和領域是犯罪行為和腐敗的高發領域,但是一般這些腐敗行為都有資金的往來和賬目的留痕,這需要專業的審計以及早發現這些問題并追究到犯罪行為者。政府審計監督就是包括了對經營管理國有資產的個人和組織的審計,對這些人員和組織的財政財務活動進行審計,對其財產進行清查,審計監督可以實現對經濟活動的監察、鑒證、評價。這樣,審計可以深入經濟活動的第一線,這一先天的優勢可以及早揭露腐敗行為,在具體的實踐中,審計機關可以通過合規性審計及時發現腐敗人員的違規行為。例如審計機關可以對單位的財務責任進行檢查、對財務報表發表意見、對財務系統和交易情況進行審計、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對財政財務收入的真實性進行審計,通過這些審計,政府審計可以發現政府經濟活動和項目的真實性及合法性,及早發現腐敗的潛在風險。
(二)審計監督可以促進公共性資源得到合理、高效的配置
對于一些不明顯的隱性腐敗行為,政府審計監督也有重要的作用,有些政府官員和組織通過對一些不作為降低了經濟資源流動的效率,不利于達到真正的廉政建設。政府審計可以通過績效審計等方式,對被審計單位經營國有資產的經濟性、效率和效果進行審計,降低資源不合理的配置。這種審計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活動經濟性進行審計、對人財物的使用效率進行審計、對績效的審計、對監督機制和信息系統進行審計,審計機關還需要對實際績效和預期進行比較,這種審計是在對政府活動、項目和組織的效率性和效果等進行審計,以實現業績的改進,這種也是一種對廉政外延概念的審計,減少不作為、權錢交易、濫用職權、影響力交易等,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審計監督可以及早查處腐敗行為,糾正不當行為,減少經濟損失
政府審計是法律規定的獨立專業行為,它是對政府行政機關和相關人員實行的強制性監督行為,在法定的審計范圍內,審計機關可以對相關的單位、組織和個人進行審計監督,任何人不可以阻擾、拒絕,同時審計機關可以對審計查出的行為在法定的權限范圍內進行查處。國家的審計法和其他相關法律都規定了審計機關的權力,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違反法規的行為有權力予以制止,并進行必要的證據封存等,例如被審計對象力圖轉移、篡改、隱匿、毀棄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等,審計機關可以進行依法強制封存。對于一些不屬于審計機關處理處罰權限的行為,審計機關也可以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移送給公安機關、紀檢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相關主管部門等進行處理。另外,我國的各級審計機關都在加強和紀檢單位、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的協調配合機制,加強了對經濟犯罪的打擊力度,這樣也可以及時糾正和制止不當行為,減少經濟損失。
二、加強審計在懲治腐敗行為中的作用
審計監督對懲治腐敗的作用需要從多方面加以努力,要強化審計監督就需要突出對重點領域、重點資金環節、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和重點部門的審計。筆者認為,作為處在第一線的審計機關,要做好審計監督懲治腐敗的效果,就需要構建好有效的防治腐敗體系。
(一)抓住政府服務角色轉變的時機,優化政府職能,發揮服務作用
政府部門轉變角色、提升服務職能是事業單位轉型的關鍵,因此審計單位在做好防治腐敗的時候最重要是要幫助相關部門優化其服務職能,加強相關人員的意識轉變,從而建立起防治腐敗體系的最重要“防洪提”。為適應建設法治政府的需要,審計機關要能夠抓住發現問題、揭露問題和促進整改三個環節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好審計,提升工作的水平和層次等,審計單位在工作的時候要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大審計的力度。在執行審計法的同時要抓住契機,在揭露問題的時候要查處相關問題,抓住審計的關鍵,利用審計手段進行分析,及時反映出各個行業和活動在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時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捕捉住可能發生的問題和苗頭,以小見大、由表及里分析問題的關鍵,提醒部門關注制度執行中薄弱環節,從機制上提出解決的方案,追究有關人員的問題時候也應當督促他們及時吸取教訓,并提醒部門堵住漏洞,加強管理,以推進依法行政和政府服務角色轉變。
(二)通過審計監督制約經濟權力,“綁住”腐敗行為的根本
審計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這樣才能夠治住腐敗的根源,加強對權力使用的約束,加強對經濟活動等的關注,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住腐敗行為,促進廉政建設。面對新的問題和新的形勢,審計機關要加強對重點領域和環節的審計。首先,對一些經費決策權要加強審計,加強對責任的審計,審計要從決策環節開始著眼,對財政資金的分配、預算的安排、采購的計劃等從調研、立項、征求意見、決策等多個環節進行審計,促進陽光決策,對每個環節的順序、內容、程序等都要審計,做好監督的前移,從源頭上發現腐敗的行為。其次,要加強對經費管理權力的審計,通過資金管理的審計,審計機關可以了解經濟運行的薄弱環節,消除資金的安全隱患,加強對資金使用的全程審計,特別是政府采購審計,防止采購過程中的回扣現象等,減少權錢交易等現象,保證采購行為公開、公平和公正,通過收支兩條線的審計,防止預算外資金的體外循環。再次,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經費使用情況的審計,審計機關要加強對預算、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審計等的結合,重點揭露和糾正預算管理中不規范、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加強對社會保障、扶貧、救災資金的使用審計,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防止資金的挪用,維護人民利益。
(三)加強經濟責任審計,把好干部任用的環節,做好干部審計
審計機關要能夠為黨和國家在選用干部的時候做好把關人,加強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審計,這樣也是建立好懲治腐敗體系的重要關口。審計機關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上要把好多重關口,這主要是要選好賢人、任期內做好警示、離任時做好交接審計。首先,任前要做好選拔的審計,審計機關要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經濟責任審計等實事求是地評價擬提拔的干部是否有足夠的決策能力、經營能力、遵守法規情況和廉潔廉政情況,及時將這些結論提交有關部門作為任前選拔任用的參考依據。其次,在干部任期內要做好警示,審計機關要定期對干部的日常管理進行監督,并對年度進行績效審計和合規審計,對于一些群眾反映問題較多的領導干部要著重檢查,懲前毖后,做好澄清和防范,對于一些審計結果也可以進行政務公開,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各種問題,起到懲戒的效果。最后,對于領導干部的離任,審計機關要及時做好交接的審計,對于離任干部的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對其經濟責任進行公示,并在公示期內接受群眾等人員的質疑,并對質疑的現象進行重點審計。
(四)治理腐敗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凸顯審計機關威懾的作用
審計單位在建立懲治腐敗行為的體系中需要及時查處一些腐敗行為,這樣才能夠凸顯出其威懾的效果,加大查處力度,加大曝光力度,加大防治結合的力度和效果。對于查處的力度,審計機關要通過例行審計,及時發現腐敗的線索和問題,追查到底,不斷鏟除可能存在的腐敗問題,彰顯審計治本的效果,同時在審計的時候又需要堅持全面審計和重點審計結合,一方面防止出現審計死角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又能夠集中力量破大案,起到威懾的效果,做好熱點和難點的審計,及時發現群眾關心和影響惡劣的現象。對于加大曝光力度,這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方面審計機關也要做到政務的公開,在合適的時機披露案件的進展情況,不斷提高審計的透明度,增強審計的公開和公正,促進行為的透明度,也及時收集相關的群眾舉報信息等,推動審計的深入,另外審計單位也要抓好一些要案和大案的曝光力度,加強對高危干部的震懾力度。對于防治結合力度,審計機關要加強和司法機關、紀檢機關、監察機關等協同辦案的力度,將在審計中發現的線索及時報送紀檢部門、公安部門、監察部門等,交由其進行查處,并對案件中出現的問題深入進行剖析,及時進行分析,查找體制和機制上存在的問題,總結原因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當然審計機關要做好對其他人員的審計,首先自己要做好廉政建設,審計廉潔才是廉政審計的前提,因此,在審計機關內部自己也需要進行內部審計,加強審計人員和組織的獨立性,這樣才是審計真正達到其建立初衷的保障。在本文中,作者主要是針對目前審計機關較為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廉政審計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的單位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陳泳濤. 工程建設效能監察之我見[J] 中國外資,2011-11.
[2] 周陽. 我國行政問責制的實踐反思[J] 行政與法, 2011-11.
[3] 甘英; 熊灝. 論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 現代商業,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