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小額支付環境遇到的問題
我國銀行卡發展差不多已有20年的歷史,至2010年底全國發展了218萬POS特約商戶及300多萬臺機具,雖然從自身發展軌跡來看增長迅速,但橫向比較世界銀行卡發展狀況來看速度并不算特別快,如美國人口只有中國的20%不到,而特約商戶超過了中國的4倍,而韓國光是首爾一個城市,特約商戶就有90萬戶,相對應的,湖南全省目前特約商戶只有10萬多。
以上數據表明,我國銀行卡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在小額支付領域,銀行卡使用率很低,銀行卡大型商戶市場過度競爭而小額支付市場受理環境開發不足。
在現有的銀行卡產業環境中,市場曲線是符合傳統的20/80規律的,即20%的大商戶,可以帶來80%的銀行卡收單收益。為了搶奪那20%的大商戶市場,收單機構競爭白熱化,而80%的小額支付即中小商戶市場少人問津。
大型商戶市場因為投資見效快,回報率高,已顯現過度競爭態勢,主要以下幾個現象可以證明:
1.大型商戶存在“一柜多機”現象,為了爭搶交易額大,利潤高的大型商戶,往往是多家銀行卡收單機構拼搶,形成了一個商戶柜臺布放多家收單機構POS機的情況。“一柜多機”是浪費社會資源的不正當競爭,也是人民銀行明令禁止的。
2.“套用mcc”時有發生,mcc是Merchant Category Code 的縮寫,用于銀行卡產業根據不同的業務、貿易和服務類型對商家進行分類,不同mcc享受不同的費率標準。而因為爭搶大商戶,收單機構通過內部交叉補貼,把費率低的mcc套用在本應高費率的大商戶上,造成整個產業的平均獲益降低,長期不利于產業發展,這種做法同樣是違反人民銀行規定的。
通過近兩年銀聯對受理市場的規范整治,以上現象雖然大大減少,但其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未得到解決。
銀行卡小額支付即中小商戶市場開發不足,通過以下數據可以體現出來:
1.銀行卡整體滲透率不高并且分布不均勻,據央行統計,2011年一季度銀行卡滲透率為36%,而在美國,滲透率早已達到了70%以上。銀行卡滲透率在地域上是大中城市及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城市高,中西部及經濟欠發達地區低。商戶類別上說是批發類、房地產、汽車、大型賓館酒店及百貨超市滲透率高,普通零售類滲透率低。
2.銀行卡在小額支付領域使用率不高,據央行數據,2011年第一季度全國人均銀行卡消費1.02筆和2424元,筆數少,金額偏大。因為據統計,單筆2000元以下的交易占零售領域交易的90%以上,所以在小額支付領域,銀行卡的滲透率必然低于30%。
3.發卡量大但用卡活躍度不高,據尼爾森公司統計,2010年底銀聯全球發卡總量24億張,2010全年消費交易總額10萬億元,卡發行占全球銀行卡總量的60%,但消費交易額只占全球銀行卡總額的10%左右,發卡量巨大,但用卡率不高,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中小商戶不能受理銀行卡。
4.受理市場整體規模較小,目前銀聯全國發展了218萬POS特約商戶,相對應的,Visa在全球有2,900多萬特約商戶,我國人口占了全球的1/4,而特約商戶數只有不到1/10,若要在受理市場規模上有突破,只有向發展小額支付方向努力。
小額支付的特點是與公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且單筆交易金額小,有兩種情況都可算為小額支付,一種發生在整體規模與單筆交易額都較小的零售、餐飲商戶,這種商戶多分布在縣、鄉域或分散分布于大中城市中。一種發生在整體規模較大,但單筆交易額較小的商戶,主要是連鎖快餐、農貿市場、公共交通等商戶,這種商戶多集中在大中城市。
小額支付開發不足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收單機構發展小額支付的積極性不高,原因是中小商戶的單臺POS交易額不大,收益不高;在縣、鄉域中小商戶分布較分散,交通不便,收單機構維護機具的成本更高。成本與收益的不匹配性導致收單機構發展的動力不足。
2.小額支付由于單筆交易金額較小,使用傳統的POS刷卡輸密碼簽名方式,對交易方來說較現金交易方式略顯繁瑣,不能滿足快捷的要求。
3.受理銀行卡對中小商戶來說成本偏高,需要交易手續費、聯機通迅費等。
小額支付在中小商戶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根據經濟學“長尾理論”,如果能以很低的成本關注正態分布曲線的“尾部”,即中小商戶,那么80%的中小商戶產生的總體效益甚至會超過20%的大商戶帶來的總體效益。
在銀行卡產業各方面的現狀來看,銀行卡收單機構很難以“很低的成本”關注中小商戶,必須依靠創新,如何創新應從銀行卡產業的政策、商業模式、成本方面分析研究。
二.從政策支持方面創新為小額支付建立良好的環境
銀行卡由于在節約社會成本及拉動內需方面有明顯的作用,政府可針對特定群體,如中小商戶(可設定評估標準,如單店上一年度交易額低于某個閥值的商戶為中小商戶),給予優惠補貼。如銀行卡發展最迅速的韓國,就是以稅收優惠作為工具鼓勵商戶受理銀行卡,鼓勵國民使用銀行卡。如對于受理銀行卡的商戶,其代政府向消費者征收的消費稅可退還給商戶。持卡人持卡交易金額超過其總收入的10%后,其超出部分的20%可免繳所得稅。工商企業采購商品或服務超過10萬韓元的,如以銀行卡結算,可免繳采購稅,稅率為2%。由于銀行卡交易相比現金交易有跡可循,韓國借助銀行卡發展,有效地控制了地下經濟,顯著擴大了稅基,新增的稅收部分還要大于優惠的部分。
同時政府可通過補貼優惠政策,鼓勵收單機構發展中小商戶,大力發展第三方專業化服務機構(指非金融機構接受收單機構委托,從事銀行卡收單中除信息交換之外的服務)。收單機構與第三方專業化服務機構由于政策支持在成本上會有顯著的降低,就有能力為中小商戶提供手續費優惠期,有利于培育市場。當中小商戶發展突破閥值成為大商戶后,相應的優惠可以逐步取消。
三.從商業模式方面創新為小額支付建立良好的環境
目前銀行卡產業各方對手續費的分潤模式是偏重于發卡方,輕于收單方,這種模式在鼓勵銀行發行多種多樣的銀行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對收單方的鼓勵不足,收單方無力發展中小商戶,使銀行卡發卡量大但用卡活躍度不高,同樣損害了發卡銀行的利益。銀行卡產業可嘗試針對特定的中小商戶市場,調整分潤方式,向收單方傾斜,使本來對收單機構來說無利可圖的中小商戶變得有一定利潤,鼓勵多布受理終端。
現有的銀行卡基本都是磁條卡,通過刷卡驗密簽名的方式交易,這對習慣于小額現金交易的中小商戶來說略顯繁瑣。如全球快餐連鎖麥當勞、肯德基,從整體規模上屬于大商戶,但其單筆交易金額小,是典型小額快速交易。據了解,全球快餐連鎖店至今沒有受理銀行卡是因為交易過程需要售貨員確認客戶身份、客戶確認消費單、簽字等手續,這會浪費一定時間,反而不如現金結算方便。小額交易的要求是安全快捷,而磁條卡由于技術瓶頸,交易流程與方式難以有大的改進。
金融IC卡的出現可很好解決小額支付的需求,根據我國銀行卡芯片化計劃要求,2005年3月13日,人民銀行正式頒發了行業標準《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業內簡稱PBOC2.0)。該規范補充完善電子錢包/存折應用;增加了與EMV標準兼容的借/貸記應用;增加非接觸式IC卡物理特性標準;增加電子錢包擴展應用指南、借/貸記應用個人化指南等內容。
金融IC卡除了安全性及防偽性大大提高外,可實現磁條卡不能實現的以下功能:
1.非接觸式交易。通過13.5mhz射頻技術,IC卡只要和機具靠近并輕觸,即可實現數據交換,完成交易。
2.脫機交易。與磁條卡必須聯機交易不同,IC卡每次交易不必聯機到銀行后臺承兌,只要機具與IC卡交換信息即可。直到真正實現銀行資金劃撥到商戶時,才需要通過專門上送點批量上送機具中儲存的交易指令。脫機交易的好處在于因為不需要實時通訊,可以低成本實現在移動場所(如公交車,早餐車或農貿市場商販)受理銀行卡。
3.多樣化應用。IC卡在外部形態上可以做得很小,如只有一片指甲大小,便于捷帶,并可與手機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結合。
因為金融IC卡的優點,可實現非接觸式快速交易,滿足銀行卡在各種支付場景中的使用。金融IC卡具有如公交卡、校園卡等行業專用卡一樣的便利性,并且可以在更廣泛的范圍使用,是發展中小商戶受理市場的利器。
金融IC卡在廣泛應用前還有兩大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發卡量不足,二是充值及上送點少。
發卡量不足的最大原因是成本問題,早在2005年央行已公布IC卡標準,但各家銀行都在探索,都很謹慎,因為IC卡的成本大大高于磁條卡,前期培育市場投入的成本非常大。但這一情況在不久的將來會得到改觀,央行在2011年3月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銀行卡芯片遷移工作,要求2015年起商業銀行發行的銀行卡均應為金融IC卡。
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IC卡充值及上送的問題,充值指從銀行賬戶把錢圈存到IC卡上以備使用,上送指脫機交易方式中,批量上送交易指令。目前可以受理IC卡充值及上送的網點機具非常少。央行在3月的《意見》中同時提出了遷移工作時間表,POS、ATM全面受理金融IC卡的時間分別為2011年底、2012年底,屆時充值上送點少的問題也有望解決。
四.從成本方面創新為小額支付建立良好的環境
中小商戶受理銀行卡的成本在于,一是租用POS機具需要上千元押金,如果購買價格就更高;二是每筆交易根據經營類別需要1%-2%的手續費;三是傳統POS機每筆交易都要聯機到銀行后臺承兌,需要通訊費,每筆通迅費大約為0.2元(若是移動POS,移動通訊費成本更高),對于小額交易,相當于又增加了千分之幾甚至百分之幾的費用。
要降低中小商戶市場收單成本,需從以上三個方面尋找辦法。
1.發展成本較低但能滿足需求的終端機具
中國銀聯湖南分公司在發展IC卡業務的過程中,已聯合中鈔公司,研發出了小額支付終端,成本只有傳統POS機的1/3-1/4,專用于受理金融IC卡,支付方式是非接觸式及脫機式,為了提高交易速度,此終端不輸密碼,不打印單據,可大大節約打印紙的成本。同時為保證持卡人資金安全,IC卡設定每次圈存最高1000元。
2.減少中小商戶及收單機構的手續費負擔
目前我國銀行卡交易手續費橫向比較歐美發達國家來說并不算高,屬于市場供求決定的價格,如果簡單單純降低手續費,必然打消產業各方積極性,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如前文所述,可通過政府稅收、補貼方式科學地為中小商戶減負,并配合以向收單方傾斜分潤比例的方式增加收單方的收入,鼓勵發展利潤率相對較低的中小商戶。
3.通過脫機交易方式減省通訊費
上文已提到,因為不需要實時通迅,通過脫機交易方式可大大節省通訊成本,并可滿足某些小額支付及中小商戶經營場所移動性的需求。
五.湖南IC卡小額支付業務發展的實踐及成果
綜上所述,按傳統道路走已不能滿足需求,要在發展銀行卡小額支付上有所突破必須在現有的模式上創新。湖南銀聯從2009年起開始發展銀行IC卡及小額支付業務,在人民銀行的支持及各商業銀行的配合下,努力創新,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湖南銀聯與中鈔公司聯合研發的小額支付終端,可以充分發揮金融IC卡的優勢,滿足小額支付及中小商戶市場的需求。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從2010年起大力發行銀行IC卡,已實現了30萬張以上的發卡。湖南轄內的工商銀行,長沙銀行,交通銀行等也開始有IC卡產品推向市場。
銀聯聯合各商業銀行,在小額支付的資費分潤上也有所創新,設立了兩年的優惠期,在優惠期內,小額支付的資費標準統一為0.5%,并在分潤方面向收單方傾斜。
在拓展小額支付受理環境方面,湖南銀聯找準目標市場,與多家收單機構及第三方專業化公司簽訂了協議,聯合推廣。在長沙市放心早餐和原湯蓋碼連鎖的小額終端布放和營銷活動正在進行中,與長沙市郵政報刊亭的合作正在洽談;同時看重二級地市的發展機會,啟動了張家界的醫保IC卡項目、公交項目,常德公交項目等。計劃在2011年底,實現5萬臺小額支付終端的布點。
湖南銀聯接下來的發展計劃包括優化小額支付終端,保證功能強,穩定性高;推動成員銀行加大發行金融IC卡,增加金融IC卡持有量;積極為銀行和商戶牽線搭橋,推動發行聯名金融IC卡;全力發展金融IC卡的受理環境等。
為了實現銀行卡小額支付即中小商戶市場的蓬勃發展,除了銀聯、銀行、收單機構從企業及市場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外,關鍵還要依靠政府部門的創新,從宏觀政策,稅收財政等方面支持。通過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高速、有效地建設小額支付環境,助力兩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