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保稅區是我國目前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設立保稅區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加速經濟發展進程的重大舉措。本文對我國保稅區國際物流的主要運作模式和運作機制進行了分析,針對我國保稅區目前發展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杭州蕭山保稅區物流運作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及發展策略,對杭州蕭山保稅區的管理體制和海關監管機制進行重新設計。
關鍵詞:保稅區;國際物流;運作模式;管理機制;蕭山保稅區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B
作者簡介:陳長彬(1973-),男,福建惠安人,杭州師范大學電子商務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9451805702003912;浙江省科技計劃一般軟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010C35004;浙江省教育廳重點項目,項目編號:Z200908711;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項目編號:A10GL02;杭州市科技計劃軟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0110934M29;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項目編號:2011JD20。 保稅區是我國借鑒國際上自由貿易區和出口加工區的成功經驗,創設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經濟區域。經過十多年發展,我國保稅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促進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國際物流運作的一個特殊結點,保稅區發展國際物流服務應成為其一項重要的發展目標。尤其是在基于區域優勢確立了保稅區的功能定位后,制定與每種功能定位相適宜的國際物流業務運作模式和規范的管理機制,自然成為決定保稅區良性發展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正在建設或籌備建設中的保稅區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現實意義。
目前,中外學者對保稅區(國外主要為自由貿易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括保稅區功能定位、保稅區發展前景,向自由貿易區的轉型,國際物流的基本理論,特定保稅區的國際物流發展問題,以及國際物流的實際操作研究等領域,但是對于整個保稅區的國際物流運作模式與管理機制的研究則還比較少見。除此之外,在以前的理論及研究中,研究者大都以已經建設相對成熟的保稅區為案例,對其改革提出意見或建議。本文試圖以尚在建設中的保稅區為例,通過對保稅區國際物流運作模式與管理機制的研究,對新保稅區的建設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
一、我國保稅區發展的基本概況及國際物流主要運作模式 (一)我國保稅區發展的基本概況
保稅區(Bonded zone)是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后成功創辦經濟特區的基礎上,借鑒并參照國際上的自由貿易區和出口加工區取得的成功經驗而開設的,主要在外運港口創設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經濟區域。國外貨物進入保稅區免繳關稅,國內貨物進入保稅區視同出口,區內可以從事國際貿易、倉儲、加工、中轉、物流、商品展示等多種業務。我國自從1990 年建立第一個保稅區到現在,已建有上海外高橋、天津港、深圳福田、沙頭角、海口、福州、寧波、青島、鹽田港、大連、廣州、張家港、汕頭、珠海、廈門象嶼等15 個保稅區。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這15個保稅區已經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了一定規模的國際物流基礎。當然由于各個保稅區自身的具體情況并不一樣, 因而其功能設計也不盡一致。如表1是我國目前保稅區的基本情況。
(二)保稅區國際物流業務的主要運作模式
保稅區的國際物流運作模式比較復雜,原因主要在于我國保稅區是“海關監管的特定區域”,貨物可以“自由進出”并可獲“關稅豁免”。貿易人可利用這些優惠政策,在保稅區開展倉儲、轉口、物流分撥以及其他各種加工貿易活動,使保稅區成為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交匯點和貿易、物流的過渡區域,造成物流運作模式多樣化,并且貨物流動速度較快、方式靈活。目前,主要的國際物流運作模式如下:
1.基于海外大宗進口商品向國內市場分銷的物流運作模式。保稅區作為海外大宗進口商品的物流分撥基地,以此物流節點分銷給國內市場,目前一些具有較強專業性國際企業和跨國公司主要運用這種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其物流運作的特點:一是進入保稅區環節為“大批量”物流,而從保稅區進入國內市場環節則是“多批次、小批量”物流;二是物流運作的主體多元化,既有跨國公司和專業化國際企業在保稅區設立的分支機構,也有由其中國的代理商負責的,還有委托保稅區內物流企業進行物流運作的。以保稅區為分撥基地的物流運作模式,其優點有:(1)根據客戶要求及時報關進口手續,而且保證現貨交易,避免交貨延誤;(2)緩征進口關稅,減輕企業的資金占用負擔;(3)利用中國保稅區物流及相關服務設施成本低的特點,大大降低分銷的物流成本;(4)更利于開展售后服務,提高客戶服務質量。這類物流業務對保稅區物流功能的要求,以倉儲、配送、報關服務、物流信息服務和簡單流通加工這幾方面為主。
2.基于國內出口商品在保稅區集散的物流業務運作模式。隨著中國商品國際競爭力提高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中國市場頻繁地出現跨國采購活動。許多生產性跨國公司、專業化國際采購公司和國際大型零售企業的國際采購網絡正在向中國延伸,并在我國沿海大型港口城市,特別是沿海地區的保稅區中開始建立國際采購中心,帶動了我國出口的發展。此外,國內一些企業和公司也開始重視利用保稅區作為出口商品的集配中心,正在加大開拓市場的力度以整合出口渠道和資源。因此,基于出口商品集散的物流業務運作模式就成為保稅區又一主要物流運作方式。其主要特點,一是國內出口商品進入保稅區的是大批量、少品種的物流,而離境的物流則是經過集結、配送、優化運輸方式的大批量、多品種、多方向的物流;二是物流運作主體也比較多樣化。保稅區作為出口商品集散地物流運作模式的主要優點是:(1)出口企業能夠享受出口退稅、結匯等優惠政策,加快資金周轉;(2)便于根據國際市場需求,提供相應的配套商品和服務;(3)利用保稅區物流及相關服務設施成本低的特點,大大降低分銷的物流成本。
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的物流功能除了倉儲、運輸、流通加工、信息服務及報關服務等基本服務和相應的增值服務之外,還需要提供商品檢驗服務,以在保稅區發現出口商品的問題,并在貨物離境出區之前完成可能出現的等出口后序工作。
3.基于加工貿易的國外原材料進口與制成品出口的物流業務運作模式。加工貿易是我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方式,支撐著我國保稅區發展、特別是物流功能發展。實際上與加工貿易有關的物流活動有兩種:一是與非保稅區加工貿易企業從國際市場進口原材料相關的物流活動,以及與制成品向國際、國內市場銷售相關的物流活動;二是保稅區內加工貿易企業使用進口原材料和國內市場原材料相關的物流活動,及其制成產品向國際市場出口和國內市場銷售的物流活動。由此看出加工貿易企業進出口活動所帶動的物流活動是相當頻繁的,其物流業務的運作方式也相對多樣化。
4.基于國際商品展示的物流業務運作模式。保稅區的國際商品展示功能是擴大保稅區貿易進口和加工貿易增長的一個重要的輔助功能,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使得更多的國際商品涌入中國市場。保稅區通過為企業提供商品展示功能,促進了保稅區貿易活動的開展,增加了保稅區物流流量。基于國際商品展示的物流運作模式類似于大宗進口商品的分撥和配送物流運作模式,但運作主體是保稅區內的物流企業,進口物流量將隨國際國內需求的增長逐步增大。
5.基于轉口貿易的物流運作模式。轉口貿易是保稅區的又一重要功能。轉口貿易的物流運作模式是以區內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體,其主要內容是為轉口過境商品提供倉儲、多式聯運、向不同區域市場分撥以及物流信息服務等。轉口貿易的開展和擴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保稅區應具有較好的地理區位優勢,位于區域交通樞紐,具有良好的物流設施和運輸條件;二是保稅區能提供自由進出的制度環境;三是保稅區及港口、海關等方面的管理效率較高;四是保稅區的物流運作成本相對較低。
6.基于倉儲貿易的物流業務運作模式。保稅區的倉儲貿易業務是一種商流與物流相統一的進出口商品的批發活動,其倉儲貿易項目具有將整批商品分銷給零散客戶的特點。保稅區的倉儲業務的類型主要有:(1)國內市場從國際市場進口的貨品經由保稅區儲存,并向非保稅區集散;(2)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出口的貨品經由保稅區儲存;(3)國內不同口岸之間需轉口的貨物儲存;(4)國際貿易過程中因市場變化貨品、物料必須在保稅區儲存;(5)國外廠商與國內企業相互委托加工需經由保稅區分撥的料件儲存。
二、保稅區國際物流運作機制
(一)保稅區國際物流管理體制
我國保稅區的管理體制是在借鑒國外自由貿易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物流運作實際情況建立起來的。全國各個保稅區均設立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區域實施封閉式管理,并由海關實施監管。保稅區貫徹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有關法律政策,海關、商檢、邊防檢查、公安、動植物檢疫、衛檢、工商、土地管理、稅務等部門在保稅區設立辦事機構,統一辦理相關業務。我國大多數保稅區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凡涉及到政策制定、規劃審批、區內協調等事項,就實行行政管理程序,而涉及到業務性、經營性等活動則實行企業運作方式。這種混合模式曾在我國保稅區設立的初期發揮過積極作用,但隨著保稅區的不斷發展,其弊端顯而易見,主要如下:(1)保稅區在經營管理體制上權限不足;(2)許多問題需要經過層層審批,效率低下;(3)上級管理部門在管理決策時脫離實際、權力截留的情況時有發生,制約了保稅區的發展。
(二) 保稅區的海關監管機制
海關是國家的進出口關境監督管理機關,代表國家行使監督管理的權利。海關的任務有:一是監管進出關境的運輸工具、貨物、郵遞物品、行李物品和其它物品;二是征收關稅和其它稅費;三是編制海關統計;四是查緝走私;五是辦理其它海關業務。上各部門駐保稅區均設立分支機構 , 按各自的行政管理權限對區內經營活動進行相應的管理 , 其總體管理方式形成了一種“公路管理”的模式。
三、建設中的杭州蕭山保稅區分析
(一)構建杭州蕭山新保稅區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市場容量進一步擴大,國際物流的流量不斷增加,結構不斷變化,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杭州蕭山新的保稅區的構建仍有必要。杭州是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其港口經濟急于謀求一種新的突破。如果在杭州設立綜合保稅區,有利于建立合理、高效的國際物流網絡,有效降低外向型企業物流成本,更好地實現一體化跨越式發展,同時必將更好地帶動自身及區域經濟的發展。
杭州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會,也是長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是浙江省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位于杭州市東南的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前年年末的旅客吞吐量就突破1 000萬大關,在全國民用機場中排名躍居第八。然而滾滾人流卻掩飾不住其貨運所面臨的尷尬局面:上海浦東、虹橋兩大機場,寧波北侖海港南北“夾擊”,杭州港口經濟急于謀求一種新的突破。浙江省是資源小省,卻是加工制造和對外貿易大省,原材料和產品銷售兩頭在外,物流循環開放性特征明顯。就是因為航空貨物進出口過度依賴上海口岸,跨地區大通關體系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本地制造企業進出口的物流速度,提高了物流成本。如果設立綜合保稅區,建立一個物流高度發達、貿易高度繁榮、商業配套設施高度完善、人才高度集聚,類似自由貿易區的惠及整個長三角區域的商貿物流運營中心和服務外包示范基地,有利于建立合理、高效的國際物流網絡,有效降低外向型企業物流成本,更好地實現一體化跨越式發展;同時必將更好地帶動自身及區域經濟的發展,使長三角成為繼上海、寧波、蘇州之后又一處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中轉站和催化劑,加快浙江省和長三角南翼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外向型經濟發展。
(二) 杭州蕭山保稅區建設構想
1.地域選擇。從地理位置上看,正在建設中的杭州蕭山保稅區位于空港新城物流產業軸的中心地帶,是杭州灣經濟帶重要的物流節點,位于杭州灣沿岸的杭州市蕭山區東江圍墾區是最佳選擇。東江圍墾區位于杭州灣沿岸又毗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有便利的海陸空運輸條件。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是浙江省首屈一指的大型航空樞紐,充分利用機場壟斷性的稀奇資源發展航空經濟,不但是應對競爭,促進長三角機場群共同提升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海空兩港互動,構筑浙江經濟發展新引擎的重要舉措,還是帶動杭州城市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平臺。杭州蕭山保稅區可以充分利用機場的高時效性和強大的物流功能,根據口岸物流、保稅物流、出口加工、保稅貿易、生產性和流通性服務貿易的五大功能定位,除引進物流企業、貿易企業外,在保稅加工區域,更要培育和引進高附加值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如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和環保、國際采購、國際結算、綜合信息服務等類型的企業。
2.杭州蕭山保稅區物流運作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及發展策略。首先,取決于保稅區所處區域面臨的國際徑濟壞境及其對保稅區建設提出的要求。總體來說,我國所面臨的國際經濟大環境是一致的,只是各個地域有細小的差異,比如廣東跟香港比較接近,福建與臺灣比較接近等等,這樣的差異會造成資本和貨物與這些區域交流的質或量。其次,考慮保稅區周圍地區的經濟情況及其對保稅區建設提出的要求。適宜于保稅區發展的沿海地區有些工業基礎比較發達,有些以商業為主,有些經濟相對并不發達,他們有不同的發展要求和發展戰略。保稅區模式的選擇應該與自己依托地區的發展要求和發展戰略相適應,才能促進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第三,保稅區物流運作模式的選擇要考慮建設該保稅區的初衷。保稅區要起到國內經濟建設的“窗口”作用,是僅僅為取得貿易或加工收人,還是讓其成為聯系國際經濟發展的紐帶,目的不同對功能和模式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
根據保稅區的臨港條件、腹地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所在區域的貿易發展趨勢等因素,保稅區選擇物流運作模式有多種組合形式和發展策略。
(1)單一物流運作模式的發展策略:即以一種物流運作模式為主體的保稅區物流功能發展模式。
(2)多個物流運作模式組合發展策略:即以兩三種物流運作模式為主導的保稅區物流功能發展模式。這是國內大多數保稅區物流功能發展的主要方式。
(3)綜合物流運作模式發展策略:即多種物流運作模式共同發展的物流功能發展模式。這是一些大型國際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方式。
在國際上,如作為國際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之一的荷蘭鹿特丹,其物流運作模式的多樣化和完善的物流功能,是其作為歐洲物流中心的主要基礎;近年來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發展也體現著綜合性物流運作模式的發展思路,并已初步在國內外樹立起了作為國際商品分撥中心、高新技術產品加工中心、跨國采購中心以及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良好運作氛圍。
綜上所述,杭州蕭山保稅區應該參考我國已有保稅區的發展經驗和國外先進自由貿易區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現狀和區域經濟優勢,應該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的保稅區,應選用綜合物流運作模式發展策略:即多種物流運作模式共同發展的物流功能發展模式。
3.杭州蕭山保稅區運作機制設計。
(1)管理體制的設計。要從根本上解決管理體制對保稅區的制約,必須對管理體制進行大膽創新的改革。改革包括兩個層面,從宏觀層面上要對整個管理體制進行重新設計,從微觀層面上需要調整目前束縛保稅區的政策總體。對保稅區管理體制的重新設計,主要是明確各管理層次是一種分工合作的關系,而非權力交叉。重新構建的管理體制與現行的管理體制相比,有以下幾個創新點:一是中國保稅區委員會是一個獨立機構,隸屬于國務院,是全國依法直接管理保稅區的唯一的行政管理機構,它由國務院與各部門的權力集中構成,獨立行政,并按“小政府,大社會”原則組建各地保稅區管委會;二是改革后的保稅區管委會是隸屬于中央政府的獨立保稅區行政管理的一個部分,而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地方政府管理派出機構。其職責主要以最簡便的“一站式服務”方式為區內企業提供服務,并負責與地方政府的協調;三是國務院的主要職能在于執行《中國保稅區法》, 在明確管理體制和管理權限的前提下,直接領導中國保稅區委員會的工作;四是由地方保稅區管委會組建經濟實體,承辦管理保稅區的日常經營:如港口和保稅區原有公共設施的運營、土地開發,實行市場化運作;五是地方政府與地方保稅區的行政關系解除,地方政府通過向地方保稅區管委會派駐代表及向保稅區承辦企業投資來引導地方保稅區實現服務地方經濟的目的,不再對保稅區管委會享有行政管轄權力,也不再制定地方性政策。
(2)海關監管機制的重新設計。轉換監管定位,由監督型轉換為服務型,即完善服務措施,加強硬件建設,進行大膽創新,變“公路式管理”為“直通式監管”模式,為保障物流企業要求的時間與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這一模式具有三個顯著的特點:(1)簡易報關手續提前,分散了通關壓力;(2)正式報送手續推后,節約了作業時間;(3)設立電子關卡,動態監控,對區內企業行為起到極強的監督。前兩條措施有效地縮減了通關作業的時間,后一條措施把海關監管的空間由關卡處向后延伸到企業的貨倉里,對走私行為構成了有力的制約。
四、結束語
保稅區的建設和發展仍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我國保稅區要開創新局面,進行第二次創業,就應該首先地進行準確地定性定位,根據我國的具體特點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并參照WTO制定相關原則,將發展模式和管理機制定位于有我國特色的并按國際慣例運作的自由貿易區。另外,針對我國目前保稅區的發展狀況,特別是對建設中的杭州蕭山保稅區的物流運作模式與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和設計,首先要根據保稅區的臨港條件、腹地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所在區域的貿易發展趨勢等因素,選擇物流運作模式的多種組合形式和發展策略。其次,我國保稅區的管理機制存在諸多問題,已不適應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需要對管理體制和海關監管機制進行重新設計。第三,杭州蕭山保稅區應在參考我國已有保稅區的發展經驗和借鑒國外先進自由貿易區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全面完善的規劃和建設。
參考文獻:
[1]Mohammad Ali Sarlak,Asghar Abolhasani Hastiani.E-Business Barriers in Iran’s Free Trade Zones[J].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08(4):329-333.
[2]Park Jae-gon. Direction for Revising Free Trade Zone Policy[J].Korea Focus,2008(16):121-131.
[3]Datta Chaudhuri Tamal,Nath Smita. Free Trade Zones and Outstanding Debt[J].ICFAI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2009(4):7-18.
[4]Hale David,Hughes Hale.Academic Journal.China Takes Off[J].Foreign Affairs,2003(82):36-53.
[5]武軍明.天津港保稅區國際物流系統發展戰略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6]曹金烜.從保稅區到自由貿易區天津港保稅區物流發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7]黎慧來.廣州保稅區物流發展功能及對策[D].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8]盛廣成.大連保稅區現代物流發展戰略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9]溫衛娟.保稅區物流運作模式探討[J].中國市場,2007(36):12-13.
[10]鄭德雁.保稅區功能如何定位[J].中國統計,2002(2):25-27.
(責任編輯:關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