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2.06.021
一、全球呼吁營造以人為本的城市
為期七天的第六屆世界城市論壇于2012年9月1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開幕。論壇由聯合國人居署主辦,該署Oyebanji Oyeyinka(奧耶班吉·奧耶因卡)主任提交了《城市繁榮中的青年:2012-2013城市青年狀況報告》。報告強調,21世紀城市青年人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于機會不平等和就業失業問題。報告還稱,國家經濟和城市經濟無力創造出足夠數量的優質工作崗位是社會經濟排外的根源之一,同時也是非主流經濟出現的重要誘因。本次論壇以“城市的未來”為主題,與會專家建議城市以更加包容的理念對待發展和繁榮,從基礎建設、環境可持續性、平等、生產力、生活質量等多維度打造以人為本的城市。聯合國人居署此次還推出了全新的“城市繁榮指數”(CPI),幫助決策者抓住發展機遇、設計相應的政策干預機制。
二、世界應打造切實關愛孩子的城市
第6屆世界“城市中的孩子”大會于2012年9月26日至28日在克羅地亞薩格勒布舉行。來自歐洲相關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對四個主題議題進行了聚焦,即健康、幾代人之間的互動、孩子的權利、游戲的權利。其中,對孩子的權利環節討論尤為激烈。與會者認為,城市本身是多樣化的,所以城市的政策應該順應孩子多樣化的需求;但復雜性同時并存,要考慮整體和橫向的溝通、矩陣式管理、和諧的戰略規劃、合作項目與服務等至關重要的方面,而且政策要貫穿城市、家庭和孩子個人三個層面,打造切實關愛孩子的城市。
三、人類當建設生態環保的綠色城市
由歐盟資助扶持的第10屆歐洲CIVITAS論壇,于2012年9月24日至26日在西班牙維多利亞召開。該論壇網絡遍及歐洲32個國家的200余個城市,目標是創造更具競爭力和資源更高效的城市交通機動性。維多利亞城經過CIVITAS協助,通過建造巨型街區、開放公共用地、重視公共交通、加強自行車道和人行道建設、重視停車場和貨運基礎設施,在2012年被評為歐洲綠色之都。本次論壇還針對技術細節設置了16個論題。
四、亞太城市須實現發展與環保的雙贏
2012年8月30日,亞洲開發銀行主任、經濟學家萬廣華在位于紐約的美國城市研究所為亞行發布《2012年亞太地區關鍵指標——亞洲的綠色城市化》報告,并發表主旨演講。萬廣華指出,時下的亞太地區,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優勢和工業發展引發的大氣污染并存,如何控制城市化,使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降到最低,是亞太地區各國領導人面臨的最大挑戰。他分析說,亞洲城市化的特征在于態勢迅猛、密度最高、巨型城市多、初始水平低、大城市持續變大,而由此帶來的階層不平等、犯罪率上升、貧民區蔓延、環境質量惡化等挑戰觸目驚心。但城市化是大勢所趨,城市化也在催生污染少的新興服務業,在促使制造業重新擇址,并使生活質量更高、生產力水平更高。城市化既是環境問題的根源之一,同時也可以成為環境問題的破解之路。實行綠色城市化政策、發掘亞洲城市化的特色優勢,可以使亞洲獲得發展與環保的雙贏。
五、理應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與現代復興
歐洲觀光與休閑教育協會2012年9月12日至15日在東倫敦大學舉辦年會,就“重建全球性城市:21世紀轉型期的城市觀光、休閑與超大型活動”進行了探討。隨著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殘奧會的舉辦,眾多學者針對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復興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反思。其中,英國利物浦大學社會學系文化資本研究所專家Beatriz Garcia(貝琪茲·加西亞)博士認為,倫敦奧運會在文化傳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到了超越,比如在英國每個地區設立創意項目設計師職位、實施文化奧運遺產評估項目、設立文化遺產信托基金等,鞏固了倫敦作為全球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
六、值得警惕的現代城市“灰色地帶”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教授Oren Yiftachel(奧倫·耶夫塔克)2012年9月27日應邀在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舉辦講座,就“城市區域與‘灰色地帶’:民主私有化與躡行的‘種族隔離’”作了學術演講。耶夫塔克教授認為,城市的“灰色地帶”(非正式、臨時或非法的發展、交易及人群)介于合法安全的“白色”和被放逐毀滅的“黑色”之間,已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成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不少政府用設置“灰色地帶”的方式管理不受歡迎的和難以移除的人群。“灰色地帶”的蔓延代表著殖民關系以新形式出現,將極大影響到城市的經濟結構,制造對立情緒。
責任編輯:王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