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權法》規定以動產作為擔保財產時既可以抵押也可以質押,銀行業在貸款業務實踐中也有動產抵押與動產質押兩種模式。本文重點從法律層面比較分析了動產抵押與動產質押的異同,討論動產抵押與動產質押風險的區別,并對銀行辦理動產抵押貸款和動產質押貸款業務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動產抵押;動產質押;銀行;擔保財產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2)11-0076-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1.18
一、動產抵押與動產質押的定義
按照《物權法》的規定,動產抵押是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動產的占有,將該動產抵押給債權人,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擔保制度。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財產為抵押財產。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動產質押是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出質給債權人占有,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的擔保制度。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出質人,債權人為質權人,交付的動產為質押財產。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
二、動產抵押與動產質押法律規定的異同比較
(一)動產抵押與動產質押的相同之處
首先,動產抵押和動產質押都是擔保物權,擔保范圍及擔保物權消滅的方式相同。動產抵押和動產質押的擔保范圍均包括主債權及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實現擔保物權的費用。作為擔保物權二者消滅的情形都包括:主債權消滅,擔保物權實現,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法律規定擔保物權消滅的其他情形。
其次,動產抵押和動產質押都需要簽署擔保合同,合同條款都不能規定流質契約。《物權法》規定,無論是動產抵押還是動產質押都要簽訂書面合同,同時在合同中不能存在流質契約。對于抵押的情況,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對于質押的情況,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再次,動產抵押和動產質押都可以設立最高額擔保。對于動產抵押,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對一定期間內將要連續發生的債權提供擔保財產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有權在最高債權額限度內就該擔保財產優先受償。對于動產質押,出質人與質權人也可以協議設立最高額質權。
第四,動產抵押和動產質押實現擔保權的條件及方式相同。《物權法》明確規定,除了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擔保物權人可以與債務人協議以擔保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擔保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債務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擔保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如果雙方未就抵押權或質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擔保物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擔保財產。
(二)動產抵押與動產質押的不同之處
首先,動產抵押和動產質押的擔保物權設立生效的方式不同。動產抵押與動產質押的核心區別在于是否占有擔保財產。按照《物權法》的規定,動產質押的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質權人占有擔保財產,而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抵押權人不占有抵押財產。對于采用浮動抵押模式的,即使進行了抵押登記,抵押權人仍然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并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
其次,動產抵押和動產質押對擔保財產孳息的收取約定不同。動產質押的質權人占有質押財產,并負有保管質押財產的義務。因此,在合同沒有另行約定的情況下,質權人有權收取質押財產的孳息。但是,動產抵押模式下,抵押財產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才有權收取該抵押財產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權人未通知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的義務人的除外。在此之前,抵押權人無權收取抵押財產的孳息。
三、動產抵押與動產質押的風險比較分析
(一)動產抵押的風險
抵押權人無法有效保障抵押財產價值不受損,對抵押人造成抵押財產受損的情況缺乏制裁措施,不利于保障自己的權益。動產抵押模式下,抵押權人不占有抵押財產,可以保障抵押人充分利用抵押財產,實現收益最大化,但抵押人可能會出現惡意使用以加速其貶值的風險,極易導致抵押財產價值不足。盡管《物權法》有規定,抵押人要保管好抵押財產,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財產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為。抵押財產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恢復抵押財產的價值,或者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應的擔保。但源于下述情況,這一規定并不能保障抵押權人的權益:一是抵押權人不能及時發現抵押人破壞抵押財產的行為;二是即使抵押權人及時發現了抵押人破壞抵押財產的行為,法律未明確如何制裁抵押人惡意使用或破壞抵押財產的行為,也未規定抵押人為此應承擔的刑事責任,抵押權人缺乏可行的措施制裁抵押人;三是如果抵押人為借款人,抵押人破壞或惡意使用抵押財產的同時也很可能會削弱其還款能力,提前收貸的可行性不高,若抵押人是除借款人之外的第三人,抵押權人更難以制裁其對抵押財產的惡意破壞,以保障自己的權益[1]。
浮動抵押模式下抵押財產難以有效固定。《物權法》明確規定,對于動產浮動抵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優先受償。換言之,在浮動抵押權確定之前,浮動抵押的抵押財產無從確定。浮動抵押模式下,抵押財產是不特定動產,不需要就各項動產逐一公示,設立浮動抵押后,抵押人對抵押財產的處分權不受限制,其仍可自由轉讓財產或設定抵押,更易于導致抵押財產價值不足或抵押權落空[2]。
(二)動產質押的風險
質權人在動產質押模式下占有質押財產,雖然基本排除了出質人擅自處理質押財產的可能性,但可能會影響出質人正常的生產經營,降低其還款能力。雖然有動態質押模式,質權人控制質押財產數量或價值的最低線,在最低線之上的質押財產出質人可以自由贖貨或換貨,但質押財產數量或價值一旦低于最低線,出質人未經質權人同意就不能動用質押財產,進而可能影響其正常的生產經營[3]。如果出質人的生產經營因為財產質押受到嚴重影響,將會直接降低其還款能力,使質權人面臨更大的風險。靜態質押模式下,出質人每次動用質押財產都要經質權人同意,其影響更大。
質權人可能面臨保管不好質押財產而被出質人追責的風險。《物權法》規定,質權人負有妥善保管質押財產的義務,因保管不善致使質押財產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質權人的行為可能使質押財產毀損、滅失的,出質人可以要求質權人將質押財產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償債務并返還質押財產。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擅自使用、處分質押財產,給出質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上述規定明確了質權人有義務妥善保管質押財產,否則出質人可以向其追責。動產質押同時存在質押財產交付失當的風險,也可能會危及質權人的利益。
四、對銀行開展以動產為擔保的貸款業務處理建議
(一)注重規避法律法規風險
對于動產抵押和動產質押,我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存在較多的待完善之處,銀行在做以動產為擔保的貸款時面臨較多的法律風險。如對于可以作為擔保財產的動產,《物權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財產都可以抵押,該規定過于寬泛不利于銀行有效確定擔保財產;《物權法》未明確同一動產抵押權和質權的競存,但《擔保法》司法解釋規定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并存時,抵押權人優先于質權人受償,造成的誤解頗多[4];動產抵押登記機構部門過于分散;《動產抵押登記辦法》對動產抵押登記期限規定不明確等,都給銀行開展以動產為擔保的貸款帶來風險[5]。
對此,銀行首先需要學習研究法律、法規的各項相關規定,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明確界定本行可以接受抵質押的動產種類。其次,無論是動產抵押還是動產質押,銀行均須在貸前徹查擬擔保的動產之前設立抵押或質押的情況,力爭確保擔保物權不存在瑕疵。再次,對于可以進行登記公示的,需要積極做好登記公示,以公示機構的行政公示來佐證本行的擔保物權。
(二)加強對擔保財產的管理
基于下述原因,銀行需要加強對于擔保財產的管理。首先,與不動產相比,動產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財產易于在不同主體之間流轉。其次,動產物權以占有為公示方式。再次,抵押人或質押人對惡意損害動產擔保物權人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的情況,我國法律只規定了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未規定其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對保護擔保物權人較為不利。
銀行以動產作擔保提供授信,風險得以有效覆蓋依賴于動產,這對銀行提出如下要求:首先,銀行必須謹慎處理可以接受的動產擔保財產,加強對動產特性及流通變現能力的研究,明確本行可以接受的擔保動產的名錄。其次,銀行在做動產抵質押授信時,需通過各類單據查清擔保財產的權屬,保障擔保財產的權屬真實合法,防止權屬不實造成抵押權或質權落空。再者,銀行必須加強對擔保財產的監管,最好能采用相關措施有效占有擔保財產,防止擔保財產被變相出售或者非法占有,影響本行的優先受償權。第四,銀行需要確定合理的贖貨周期,防止擔保財產價值降低。最后,銀行需要特別注意擔保財產的交付流轉,全力確保擔保財產特定化。
(三)嚴格準入合作監管機構
銀行沒有物流經營資質,缺乏對動產管理的經驗,出于控制風險和分散風險的考慮,銀行在以動產為擔保向企業提供授信時,為有效占有擔保財產應首選委托倉儲物流企業進行監管。倉儲物流企業作為監管機構,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其專業的倉儲、物流、監管優勢,有效占有擔保財產并根據銀行的指令控制擔保財產進出,為銀行提供動產價格變動、借款人經營狀況等信息服務,而且作為一個外部主體可以有效分擔銀行面臨的風險,在借款人違約后,能夠發揮其倉儲物流特長及時幫助銀行處置擔保財產。
銀行在做動產擔保授信時,無論是動產抵押還是動產質押,出于防范風險的需要,應引入監管機構對擔保財產進行有效監管,為達到上述目的,需要明確挑選并嚴格準入監管機構。具體而言,需要考慮倉儲物流企業的經營年限,歷史經營,總體實力,監管能力,倉儲物流業務能力,商品檢驗化驗制度和設備,內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風險管理是否嚴格,與銀行同業合作的情況等。在監管機構準入后,需要合理核算合作監管限額,根據監管機構的專業技能、違約賠償實力以及合作意愿進行分類管理[6]。
(四)謹慎確定擔保財產價值
在銀行辦理貸款業務時,選擇擔保財產作擔保的目的在于緩釋信用風險。動產價格易于波動,部分動產的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且可能在短期內起伏不定,在以動產作為擔保提供授信時,不僅需要選擇好擔保財產,更需要在銀行內部建立動產評價和鑒定體系,謹慎確定擔保財產的價值,做好擔保財產的市值評估,合理設定抵質押率。為了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在銀行內部不斷提高從業人員對動產價值的鑒別能力,也可以委托專業的資產評估公司對動產的價值進行評估[7]。同時,一般情況下,銀行對于動產的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不足,不僅需要倉儲物流企業提供監管服務,還需要委托質檢機構對擔保財產的質量進行檢驗,或通過聘用行業專家等對動產進行質量鑒別,保障擔保財產質量,根據其質量和數量謹慎確定擔保財產價值。
(責任編輯:張恩娟)
參考文獻:
[1]王從利.從融資角度論我國動產抵押制度及完善[D].濟南:山東大學,2009.
[2]梁慧星.不宜輕率規定“動產浮動抵押”[DB/OL].[2006
-08-11],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85.html.
[3]王景瑞,許艷杰.動產抵押權登記制度推動銀行貸款業務發展的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1(11).
[4]李明發,鄭峰.論抵押權與質權競存時的順位確定[J].學術界,2011(4).
[5]陳文學,高圣平.試論最高額動產抵押融資中的登記制度[J].法學,2010(8).
[6]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供應鏈融資:新經濟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
[7]孫天琦.有關商業銀行動產抵(質)押貸款的研究報告[J].西部金融,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