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中等職業教育上的投資增加了許多,但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依然不容樂觀,尤其表現在學生身上。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的中等職業學校,這幾年受高校擴招大氣候和本地普通高中發展小范圍沖擊的雙重影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生源急劇減少,學生素質急劇下滑,對此,筆者認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德育教育要根據不同專業充分展開,讓學生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同時,具備較高的整體素質。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作為合格的勞動者在社會上立足,同時學校也才能求得穩步發展。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的不同
我們必須注意,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學生。首先,中等職業學校是直接培養勞動者的搖籃,其辦學宗旨是培養懂技術有專長的一線生產者;其次,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既沒有非常堅實的文化基礎,也沒有巨大的升學壓力,他們繼續求學的意愿不是非常強烈,可是迫于父母的要求、生存的壓力,只好再走進學校,坐在教室里,缺乏熱情地學習著。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難于管理的不良現象一再出現,所以,正確的德育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等職業學校做好德育工作的措施
1.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信心,提高素質
雖然根據考試成績,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沒能升入普通高中,但他們絕不是社會和時代的“棄兒”。當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難得的機會,一個個藍領創業的先進事跡也為學生提供了具體的榜樣,只要學生能正確認識當前的形勢,對未來充滿信心,一樣可以開創美好的未來。
其實,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并非矮人一等,而是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升學、就業可以任選——成績好的可以繼續升學深造,成績不理想的可以學好技術直接就業。另外,國家政策的傾斜又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提供了另一種優厚的待遇——每人3 000元的助學金,使學生不用為高額的學費發愁。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應把這些情況反復告訴學生,讓他們從不足中看到優勢,在沖擊中接受挑戰,端正心態,樹立起信心。這樣一來,學生看到前途有望,就會學得帶勁,自身素質自然提高。
2.注重技能,完成學校與社會的有效鏈接
只要是人就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此消彼長。雖然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課基礎較差,但其動手能力較強,再加上中等職業學校以學生就業為目的,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正好可以讓他們揚長避短。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做人,以后便能順利地走向社會。筆者所在的學校一直走“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的道路,要求教師在生產基地向學生傳輸思想,注重在勞動中讓學生完成學業,做好身份轉變的準備。
3.在實訓實習中讓學生實現人生價值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一定的本領后,還必須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這種應用最好是到工廠和企業中帶薪實習,在實習中既可以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又能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還能讓學生體會掙錢的不易,更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價值,為實現人生目標做出更大的努力。為此,有必要探究一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特點。
三、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特點
1.專業性
在進入中等職業學校之前,學生就要選擇自己將要學習的專業。文化課屬于公共課,每個學生所學內容都一樣,但專業課就各不相同了。文化課是基礎,專業課是中心,學生既要在學習文化課的基礎上學好專業課,又要圍繞專業課來加強文化課的學習。基于此,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要依據不同的專業有所側重。例如,農業專業、牧業專業和建筑專業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又如,幼師專業注重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經受挫折的能力。再如,微機專業讓學生注重誠信。還如,財會專業讓學生遵紀守法。
2.實用性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生產和教學相結合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其德育工作要在實踐中進行,并且一定要實用。也就是說,學生在動手的實踐中直接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責任心、愛崗敬業和遵紀守法,等等。這些都是切合實際的,而且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的生活。
3.簡易性
盡管德育工作事關重大,但是我們沒必要把它搞得表面上多鄭重其事,既不必固定在某一場所,也不用特意設置專題,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遇事就說,多討論、多分析,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效果會更好。
4.長期性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個人素質較低,這是事實,但不應以此為由,一味地抱怨和責怪,而應對學生多加關注,從開學之初就做好德育工作,有優點及時表揚,有缺點馬上指出,促其改正。在教學中,時時處處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多表揚、少批評,只有這樣,學生的思想水平才能提高,整體素質才會上升。
針對這些特點,學校應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德育工作。
四、做好德育工作的方法
1.立足于專業
熱愛所學專業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提高素質的前提。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開學之前就已經選好了自己以后所學的專業,但是學生對這一專業并不十分了解,很可能上學以后才發現并不喜歡這個專業,這就為以后的學習留下隱患。所以,在開學之初的德育教育一定要立足本專業,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
2.善于“小題大做”
要培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優良品德,就要從小事做起,要善于“小題大做”。2009年,筆者擔任工民建班的班主任,為改變學生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就和他們的專業教師一起聯系了一個工地,利用禮拜天帶著學生去做雜工——和水泥搬磚運料,事先說好每人每天30元“工資”。第一天下來,學生們就累得動都不愿動了。晚上,筆者又硬要他們到教室里集合,問大家掙錢容易不,愿不愿意一直這么干。然后,讓他們想想自己的家長,并算這樣一筆賬:如果每天掙30元,一個人一年的收入是多少,自己一年花多少錢,由此,體會家長的艱辛,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較強的責任意識。第二天,筆者又領著學生們在工作之余和工人們聊天,了解到工地上雜工每天掙50元,泥瓦匠每天掙80元,技術性較強的工人每天掙100~160元,由此,讓學生們根據工資差距來體會技術的重要,認識到只有練就一手過硬的本領,才可衣食無憂,回饋父母。就目前而言,由于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所以我國各大企業都在高薪招聘技術人員。通過這樣的事實,讓學生看到出路,認識到努力學習的重要。所以,從小事著眼,以小見大,有助學生認清形勢,提高思想認識。
3.多與學生溝通
在師生關系中,因為教師肩負著管理的責任,所以學生容易產生抵觸的心理,如果教師能真正走近學生,把事說清,把理說透,就能在師生間架起一座橋,學生就會對教師敞開心扉。2007年,將近高考時,一個學生因為專業課沒考好而變得萎靡不振,白天還在宿舍睡覺,筆者得知此事就立刻把他從宿舍叫出來。這學生對筆者說: “本來就不如人,現在更不行了,再學有什么用?”筆者頓時火冒三丈,隨手抄起桌子上的一副羽毛球拍……最終,沒有打下去。過了一會兒,筆者幫助這個學生找到專業課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并鼓勵他要對自己有信心,最后,他哭了……后來,這個學生誠心給筆者寫了一封信,表達了他衷心的感謝。總之,教師要與學生多溝通,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和鼓勵學生。
4.讓學生走出去
要想讓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成為見識頗豐的有用之才,就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去。一是讓學生到大城市看看,找出家鄉與大城市的差距,樹立建設家鄉、發家致富的信心。例如,在擔任工民建班的班主任時,筆者就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去外地打工,既熟悉業務又增長見識,學生的整體素質自然隨之提高。二是利用網絡媒體讓學生多與外界交往。例如,在擔任微機班的班主任時,筆者總讓學生通過網絡,認識外面的世界,樹立更高遠的目標。
5.要學以致用
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德育教育,要積極主動、言傳身教和落到實處,讓學生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我們既要看到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面臨的一些問題,更要看到蘊藉其中的潛力。盡管,培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任務無比艱巨,不過,只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因材施教,極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人盡其才,就能為他們量身打造良好的個人品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總體水平也會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南宮市職教中心)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