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協調師生教學,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得當能夠有效地啟發學生的興趣與思維,使其思維集中,主動探索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習學習方法,及時地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也可以及時地了解和把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因而根據情況適時地調整教學進度、教學方案,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盡管課堂提問對于教與學有著不可或缺的顯著作用,但在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從多次的聽課中,發現不少教師課堂提問不盡科學,不大合理——有的提問過多過濫,有的過高過難、有的過偏過離……其結果是白白地浪費了時間。抓不住重點,放過了疑點,在規定的時間里解決不了難點……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我在實習實踐課堂教學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優化課堂提問,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對課堂提問的種類全面了解并擇優選用
1.感知性提問
學生學習教學知識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感知性提問就是通過提問考查學生對所接觸的事物的感知程度。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先讓學生動手用橡皮泥制作長方體,或者利用積木塊(長方體)讓學生觸摸觀察,使學生從直觀上認識長方體。然后結合學具引導(提問)學生表述(回答):A.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的面是否相等?B.長方體面與面相交的邊是這個長方體的一條棱,它共有多少條棱?相對的棱是否相等?C.三條棱(或說3個面相交的交點就是這個長方體的頂點,有多少個頂點?因為學具直觀,全體學生對于提問都能圓滿回答。
2.理解性提問
理解性提問是為了使學生理解知識而設計的。如: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分兩步走。A.先讓學生回憶“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被除數應該比除數大。設計問題:被除數可不可以小于除數?(小學未接觸負數,學生必然回答不可以)B.導入“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列出題目:170÷85,設計問題:試商的結果是多少?C.把被除數擴大為多位數進行練習。反復訓練,幾次即見成效。
3.方法性提問
方法性提問是讓學生回答他解題所用的方法。由于一題多解,多人多解,可以開闊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教學“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找出一道試題98×95,要學生開動腦筋想出至少兩種計算方法。直接列豎式相乘算一種,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提示學生曾經學過的簡便運算,可否把乘數或被乘數湊成100計算?學生們列出解答式子。98×95+(100-2)×95;98×95=98×(100-5),結果都是相同的。后面兩種計算方法比直接求解似乎更方便更簡單。再遇到類似可以分解的題目,學生自然會類推。
4.規律性提問
規律性提問就是啟發學生把所學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和整理歸類,學會發現歸類,并運用這些規律去學習新的知識。譬如上述兩位數乘法的簡便方法,得出乘法分配律與乘法交換律。
5.創造性提問
創造性提問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設計開放性學題,讓學生尋找其中的規律:30÷10=3;60÷20=3;90÷30=3;120÷40=3;150÷50=3;180÷60=3;210÷70=3;240÷80=3;270÷90=3。問學生:為什么這些式子得商都是3?想一想被除數與除數之間有什么關系?經過學生充分思考,小組討論,得出結論:被除數與除數同時擴大(或者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二、把握好課堂提問最佳時機
課堂提問必須抓住良機。錯過良機就會影響提問效果。課堂提問時機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來確定。
從教材內容角度來說,提問的最佳時機應該是:①教材的關鍵處。教材的關鍵處是學習、理解、掌握知識最重要處。此處提問勢必引起學生注意,促使學生弄清關鍵問題,學會新知識;②教材的疑難處。在此處設問,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疑難,解決疑難;③新舊知識的結合處。數學知識系統性強,環環相知,每一處新知識必須有良好相關的舊知識,連接點就是新知識的結合處。在此處提問便于引導學生由舊知識過渡到學習接受新知識;④教材的精華處,也就是知識的重點部分,是學生務必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因此,針對教材的精華處更要認真設計問題,啟發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和熟練掌握。
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程序
課堂提問要想取得良好效果,教師應該吃透教材,熟悉課堂教學規律,同時對學生的情況應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師生關系融洽。在此基礎上,課堂提問還應遵循以下步驟。
1.構思問題
每一課時都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進度及學生情況精心設問題。設計問題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問題與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否相關及合適?②問題與學生的解答能力是否適宜?③問題的解答時間與教學進度是否相悖?
2.提出問題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切忌速戰速決趕時間或者教師自問自答,如此則毫無效果。問題偏難,應及時調整。將難題分解,由淺入深,曲徑通幽,取得預期效果。
3.指定學生答題
要講究藝術,講究方法。一般來說,答問應以中等生為主,兼顧優等生和“差生”。優等生回答難題,“差生”回答容易問題,難易適度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4.答題評價
及時評價,明確指出答案的正確與否。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思路,對于敢于創新思維的學生更要鼓勵。評價可以教師評價,也可以讓學生參與評價。在評價中,教師務必使學生明辨真偽,獲得正確知識和學習科學技能。評價以表揚、鼓勵為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上進心理,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總之,優化課堂提問,要在設問、提問、答問、評價各個環節中全面優化,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與效果,才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