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運用一切可能的教學條件,積極創設教學所需要的特定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啟發思維,引起聯想,融入情境之中,由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效的情境體驗式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認知活動,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情緒情感,從而產生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關鍵詞: 思想品德課 情境體驗式教學 運用體會
新世紀課程改革很明確地要求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并且指出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那么,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呢?這是思想品德教師的重大課題。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方式由于強調老師的單向灌輸,其教育方式是僵化的,教育的效果是低劣的,已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必須探討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我認為,在諸多的新式教學方法中,情景體驗式教學法在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上確實有著不可比擬的效果。而且,很多學科的教育者也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性的教學實踐,像歷史和生物,都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人的情感不是憑空產生的,總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觸景生情”就是這個道理。將教材、教師、學生的情感統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可使學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環境中觀察,這樣就能較好地從心理上接受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進而自覺地將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因此,創設真實、感人的教學情境是開展“體驗式”教學的關鍵。如何將情境體驗式教學法運用到思想品德課中呢?我談談體會,以供大家商榷。
1.運用媒體,創設視聽情境
中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的生動性和直觀性的優勢,可對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創造非常有利的條件,使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新奇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一節時,我選取我國著名小品演員趙麗蓉和鞏漢林表演的小品《打工奇遇》,通過多媒體把影像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氣氛中掌握了知識,既培養了想象力,又接受了美的陶冶和教育,從而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課中教師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視聽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求知欲望,其獲得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創新學習
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釋疑難,有所進取。思維能力的培養,總是從問題開始的。
例如在講《發現自己的潛能》時,我設置了一個益智小游戲:一塊紅磚能有什么用途?2分鐘以內盡可能多地寫出來。(不僅看想出的辦法多,而且看誰想出不同類別的用途多。)
這個游戲規則一展示,教室里就開始沸騰了,每個學生都在積極開動腦筋,尋求解決方法,好勝心強的同學還力爭使自己成為用最多或用最好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第一人,結果,學生想出的方法不僅多樣而且新奇。通過游戲,學生領悟到:我們如能打破思維定勢,則定會有許多新的發現和創造。自我是不斷發展的,人的潛能猶如一座有待開發的巨大金礦,我們要善于發掘,釋放自己的潛能。
3.創設語言情境,渲染課堂氣氛,陶冶學生情感
思想品德課的情感情境教學需要教師重視語言的魅力,把語言描繪與直觀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在情境展示時,教師以語言描繪,對學生的認知、理解起著導向性的作用。只有提高了感知的效應,情境才會更加鮮明。同時,語言還要做到幽默風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輕松地掌握思想品德知識。如在《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中,當教師講到自尊的人最重視自己的人格,有時會用幽默或自嘲的方式來維護人格,實現自尊時,學生也會情動而相隨。課堂上,用語言描繪情境確實很有感染性,老師的情感影響學生的情感,調動整個課堂的氣氛。學生的情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逐漸形成清晰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社會觀和道德觀,這正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4.創設角色情境,激發學生體驗的熱情
角色體驗就是讓學生扮演現實生活中的特定角色,通過表演體驗自己或角色的心理或行為,進而起到增進認識和培養情感的目的。角色扮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使其如身臨其境,獲得真實感受,它有助于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例如在講《非公有制經濟》時,如果純粹靠老師分析或舉例,學生就可能會覺得枯燥無味。于是我對教材做了大膽的剪裁,以《走入尋常百姓家》為主題,設計了一家三兄弟的角色:老大開了一家個體飲食店,老二在某私營企業集團擔任部門主管,老三是中德合資企業的一名技術人員。這樣的教學設計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出發,雖然是虛擬的情境,但由于材料都來自生活實際,學生感覺真實可信,學生跟著角色體驗,很快就理解和感悟了這三種非公有制經濟的特點、作用和異同。這樣的教學能有效地解決一些單靠老師直接講解而無法完成的理論性過強的教學內容。
情境體驗式教學法是一種真正閃耀著“人本精神”的教學方法。它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了中學生青春期認知心理上的一些需求,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真正實現了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編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學出版社.
[2]河北李進.創設問題情境優化課堂教學.
[3]劉涵之.創新教育實施指南.
[4]張君林.寓理于情以理育情: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學生情感培養.教師,2010-09.
[5]陳曉麗.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情感因素的發揮.中學教學參考,2009,(18).
[6]胡愛敏.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情感教學探微.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5).
[7]龔泰榮.淺議初中思想品德情感課堂的建構.吉林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