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對一些教師講實驗的現象進行分析,從實驗設備,實驗課,與師范生實驗教學能力的培養幾個方面提出了解決此問題的方案。
關鍵詞: 物理教學 講實驗現象 原因分析 對策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該學科中的眾多物理定理、物理規律都是建立在對實驗的長期觀察、概括總結之上。在中學的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從最新的課程標準來看,對中學生物理實驗有明確要求:“學校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實驗器材,努力開發適合本校情況的實驗課程資源,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多做實驗?!保郏保菡n標上還明確列舉了二十個學生必做的實驗。從歷年的中高考來看,與實驗有關的內容不僅在題量上有明顯增加,在考查范圍上變寬變廣,在命題機制上也有很大變化,突出了設計性、開放性、綜合性和探究性。可是目前中學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采用“講實驗”替代演示實驗和學生親手做實驗,以這種方式讓學生將實驗原理和實驗器材牢記入大腦中,這樣在考試中就不會丟分。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我們的物理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關于實驗的知識,更應該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一、講實驗現象的原因分析
1.物質資源的缺乏與閑置。
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學校的資源有限,實驗器材不齊全,這就影響了正常實驗課的開展。在一些發展好的學校,盡管實驗設備媒體資源充足,但由于學校與學校間,老師與老師間都存在著以升學率、學生的考試分數為主的惡性競爭,導致這些資源都被閑置在一邊,轉而采用灌輸的方式來“講”實驗課,不僅完全背離了新課標中對學生物理實驗的要求,而且背離了課標中提出的通過實驗發展學生能力的要求。
2.教師實驗意識的缺乏。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但一些老教師仍然沒有從傳統的傳授式教育模式的影響中脫離出來,在實際教學中重視理論,輕視實驗。由于認識上的不足,教師在實驗教學方法上、實驗教學組織上都存在著問題。[2]在他們看來,只要學生能認識實驗儀器,熟記實驗原理及實驗產生的現象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花時間讓學生做實驗,講實驗、黑板實驗的方式完全是可行的。他們忽視了中學生正處在富有探究精神的年齡階段,通過讓學生親手實驗,能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
3.教師實驗設計技能的匱乏。
一些物理教師雖然物理理論課上的很好,但是對于物理實驗課他們卻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操作性實驗分為:(1)實驗準備階段;教師要設計好實驗程序,為學生選擇、準備、檢查好實驗器材,還要對實驗之間可能發生的任何問題進行預測,為學生能順利地操作實驗做準備;(2)操作實驗階段;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準確示范,還要隨時解答學生在實驗中的任何問題;(3)概括總結階段;教師要對實現中出現的現象,無論是正確的現象還是不正確現象都進行描述總結,并對學生觀察到的結果與物理定理規律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將感性思維轉化為理性思維。物理實驗課的功能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既然要激發趣,那么實驗就要力求成功。部分教師采取講實驗而不是指導學生參與到實驗中,是因為他們在實驗組織能力與設計能力上比較欠缺,不愿意花很多時間與精力去研究設計物理實驗,分析物理實驗。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案例來看:
王老師在用連接簡單的電路圖測電流和電壓的實驗中(如圖1),當老師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時,沒有任何反應,王老師首先說可能是電路沒接好,將電路重新連接了一遍,沒有反應,于是王老師又推測是電池沒電了,更換電池仍然沒有反應,接著又猜測是燈泡壞了,更換燈泡后還是沒有反應……如此反復試驗了好幾次,最后才得出原因是電流表壞了。底下的學生早已亂作一團。
在這個實驗中老師經過反復的實驗卻沒有找到正確的歸因,如果該老師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實驗設計,當閉合開關沒有任何反應時,老師首先應該預測到的是電流表故障,而不是其余的問題。這樣的失誤與嘗試,使學生完全失去了興趣,沒有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從而在以后的教學中,該老師就會避免做實驗,而是盡量采取講實驗的方式。該老師的主要失誤就是在做實驗之前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沒有對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正確的預測,從而采取正確的解決辦法。
二、扭轉講實驗現象的對策
1.增大教育投入,優化物理實驗設備。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達到國內生產總值4%的政策目標。既然教育經費增長了,那么這些投入就要切實落實到教育,落實到學生上。對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學校,應該優化或擴充實驗裝備與多媒體設施,讓他們有足夠的物質設備基礎來進行物理實驗,充分發揮演示實驗和操作實驗的功能,使學生能從聽老師講實驗轉變到切實參與到操作實驗中,從而滿足他們一直以來對物理實驗的好奇心。
2.將一些小發明、小制作滲入實驗課中。
現在很多學生都覺得物理很難,主要原因是他們對物理沒有興趣,所以教師要徹底摒棄把精彩有趣的物理實驗放到黑板上講的枯燥無味的現象。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課標上要求的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精心設計一些可以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做的小實驗,這樣不僅實驗變得不那么難做,而且將物理實驗切實與生活聯系起來,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
例如在講聲音的音調和音色時,就可以用到同學們喝飲料用的吸管。將一根吸管上按順序剪出一些孔,相當于改變了吸管的長度,然后吹吸管時,堵住不同的孔,就會吹奏出不一樣的音調,懂音律的同學還可以吹奏出美妙的樂曲。再比如在講電磁感應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簡單的實驗器材制作電磁感應琴。用一個鐵架臺,在鐵架臺的上下端固定一根鐵絲,在鐵絲的下端放置一小塊磁鐵,再將鐵絲的兩段接上導線,將導線接入音箱。通上電流時,撥動鐵絲,由于導體切割磁感線會產生感應電流,經過音箱就可以將聲音還原出來。如果有節奏感地撥動鐵絲,就會聽到悅耳的聲音。
這樣一些用生活中的器具演示的實驗,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原理的理解,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注重師范生的實驗技能的培養。
中學的教師很多來自于師范院校,因此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就應重視師范生的實驗設計與操作技能的培養。目前,一些高等師范院校實驗教學模式相對落后,物理師范生實驗教學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3]部分師范院校開設了實驗課,但是這種實驗課多局限于老師對實驗理論的講解,或是學生一味地按照書上的實驗步驟程序來操作實驗,純粹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做實驗。學生很少或是沒有進行獨立思考,這樣就難以將書面上的實驗理論轉化為自己內在的思維,很難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故障與現象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從而在教學中,就不能輕松完美地操作實驗,遇到問題會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
各師范院校,首先應該將以往開設的以驗證性為主的實驗課轉化為以創新和探究為主的實驗課,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想,然后動手實驗,親自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不僅鍛煉了師范生的動手能力,更促進他們其余能力的發展。其次應該加大實驗室的開放度。很多學校有很多實驗室,并且實驗儀器也很先進齊全,但是除了規定的實驗課時間學生都不允許進入。這樣不僅使實驗資源浪費閑置,而且阻礙了學生去發展自己的實驗技能。因為只有多做多練才能提升自身的實驗技能,進而發展能力。
實驗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盡量做到課本讓學生看,實驗讓學生做,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析,全面貫徹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發展為目的,能力為中心的理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1-52.
[2]羅妙貞.試論有效提升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可行性[J].經濟研究導刊,2011,(18):304-305.
[3]曹宇巍.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11,(0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