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相對于大學其他專業的學習,音樂教育需要施教者和受教者更多的獨特的想象力和審美力,發現音樂韻律之中的微妙表現,這一過程貫穿于平時課堂知識的學習和藝術實踐活動之中(包括自己參加表演和欣賞他人的藝術創造)等,而這種發現其實就是自身創造力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融會貫通。作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的一種,創造力的培養對他們未來的藝術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大學音樂教育 創造力培養 創新
一、在教學的細節中突出創新意識的培養
音樂有一個主要的學科特點,那就是通過欣賞作品的美感培養自己對事物的想象力。音樂教育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對作品產生共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一定的表演技能表現作品并想象其蘊藏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審美力。
音樂的教育和學習充滿了感性的氣息,正是音樂的情感性,賦予了音樂教育的方法多樣性和思維的啟迪性。在捕捉音樂作品的細微變化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了一個客觀載體,通過對這個載體的分析,教師可以從其表現方法,音符的具體運用,表演者具體技巧等細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在欣賞著名作曲家黃懷海《賽馬》過程中,剛開始,急促的十六音符提醒我們賽馬開始,馬匹猶如離弦之箭;接著,用兩個相同樂句,形象地描繪出賽馬手你追我趕的意境,穿插部分中國古代特有的悠揚聲調,既表現出一種喜慶的氣氛,又表現出賽馬手自信,最后高潮到了,特別是末尾,賽馬手沖到終點時馬嘶的音調,仿佛讓人們看到馬匹意猶未盡,扣人心弦。
《賽馬》的二胡彈奏,急促、悠揚、緊湊有力、起起伏伏,反復欣賞之后,好像自己身臨蒙古大草原賽馬會。教師除了提醒學生掌握演奏者使用的各種彈唱技巧之外,更應該激發他們的想象力,用心感受這種美的韻律,并想象不一樣的場景,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創造屬于自己的作品。
二、通過各種教學手法,引導學生的創新欲望
音樂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師在強調音樂知識掌握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上要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首先可以在作品的旋律節奏、曲詞內容、奏唱手法等方面進行微小改變,讓學生體會其差別,進行微創新。其次讓學生對作品大的意境移花接木,做出自己的大膽創新。
現行教育體制下,音樂作為一門副科,在進大學以前教師大多強調音樂知識的掌握,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和感受,更談不上大膽創新。進入大學后,特別是喜好音樂的學生,有積極參與學習的要求。這也給了大學音樂教師一個很好的引導機會,對學生進行創新的引導,讓其體會創新音樂所帶來的成功與快樂,這也是大學教師的責任。
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中?首先,平時在各種教學場景中要讓學生用各種方法增強對音樂的理解,理解之后要有想象,要用內心感受音樂的意境,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音樂的精髓與美感。教師也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變,不但要強調音樂本身的能力培養,而且要通過融合音樂與文學、歷史、戲劇等其他活動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創新有更多的知識作支撐。
這樣,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有了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獨特理解,埋下了進行創新的種子;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拓展了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在音樂實踐中引導創新
大學的音樂實踐,首先是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然后是學生參加的各種音樂活動,例如班級之間的音樂交流,校際之間的音樂比賽,還有社會上組織的各種音樂表演,比賽等。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音樂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愉悅學習各種音樂知識,感受到音樂的無比美妙,從而激發創作欲望,進行藝術創作。例如,在傳授學生五線譜知識時,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法,用不同顏色畫出五條線,然后讓帶著不同音符的七個同學站在五條線之間的不同位置,同學們不斷變化位置,就形成一段一段五線譜,這樣寓教于樂,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樂趣,而且七個同學不斷變化位置,其實還是學生參與的一段段樂曲的改造與創新。
當然,音樂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音樂教材上理論的學習,還包括分析不同音樂作品本身的規律和它們之間的表現手法的差異,演奏技巧的不同,等等。將教材上的知識點與不同音樂作品的創作聯系起來,讓學生學以致用,能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創造自己的作品。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教師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音樂理論聯系音樂作品實際,并提供互動積極、愉悅體驗的音樂實踐環境,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新活動。
四、在情感體驗方面進行教學實踐創新
歸根到底,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決定了學生的創造水平。很難想象,一個無法用情感體驗音樂的學生能創作出引發人們共鳴的音樂作品。所以,教師應該在音樂課堂上,運用各種手法、形式讓學生對音樂作品這個客體進行了解,啟發學生對各種音樂載體進行抽象思維,提高他們對音樂情感體驗的深度和廣度,從而讓學生的內心思維創新體現在作品中。
長時間單純的音樂知識傳授會讓學生失去新鮮感,鈍化內心對音樂體驗的敏感性。所以在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做一些教學創新。例如在關于音樂節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出一些印象比較深刻的節奏,將其轉化成樂譜的形式,并讓學生運用各種表演形式,例如歌劇、舞蹈演示出來,這樣不但將五彩斑斕的生活因素融合進無趣的教學中,更加有立體感和現實感,而且讓學生學得有趣味,對課堂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創新。
五、結語
在大學的音樂教育中進行創新實踐,不但體現在平時的教學細節中,對一些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習主動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他們對音樂的審美情趣,從而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都是大學音樂創新教學實踐意義。以學生普遍喜歡的《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的演唱為例,教師除了在一些音符的細節處理上啟發學生思考外,還可以在教學時要求學生對作品表現形式進行創新,例如根據曲譜編排舞蹈等,強調在欣賞作品時,對作品產生心靈共鳴,寫下自己對作品的內在情感體驗,這才是一次有意義又有收獲的音樂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范音利.大學音樂教育與思想素質培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4).
[2]江華清.談大學音樂教育.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5,(3).
[3]戴曉敏,陳南平.借助大學音樂教學平臺,學習與傳承“武寧打鼓歌”.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13).
[4]周麗玲.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大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