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聲教學語言是經過加工的語言,它既有經過錘煉的口語,又有優美嚴密的書面用語。唯有進行有聲教學,才能使學生置于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優美的語言環境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教育。本文介紹英語有聲教學應注意的幾個方面: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動情、言之生趣。
關鍵詞: 英語語言 有聲教學 初中教師
文學大師高爾基認為,美是各種材料,也就是聲調、色彩和語言的一種結合體,它賦予藝術的創作(制造品)以一種能影響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就是一種力量,能喚起人對自己的創造才能感到驚奇、驕傲和快樂。教學藝術美就是這樣一種結合體,它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有聲語言及無聲語言體現出來。
有聲教學語言是經過加工的語言,它既有經過錘煉的口語,又有優美嚴密的書面用語。唯有進行有聲教學,才能使學生置于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優美的語言環境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教育。那么有聲語言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言之有序
教學語言必須是準確規范,井然有序的。一方面,語義要準、語調要清。如:
a.Our teachers often strand in the front of our classroom while teaching.
b.Our headteacher often stands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to see whether we are careful in class.
這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教師需要準確地表達出來,否則學生就會不明白。a句強調教室內部的前邊,b句強調教室外部的前邊。教師所選擇的一字一句都應該緊扣教材內容,準確洗練地表達內容,并具有嚴密的邏輯順序,前后連貫、層次分明、切忌教學語言的艱深難懂,防止學生聽不懂,一知半解等情況的出現。另一方面,語音要準,有的教師語音較差,如/p/、/t/、/k/發音較重,帶有/?藜/;輔音連綴/pl/又發成/pr/;/θ/發成/s/等現象,使學生聽起來很費力,甚至導致學生跟著學,發音也不準的嚴重后果,所以教師應做到發音準確,以增強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力求語音悅耳,音高合理,語速恰當,能突出重點內容,有豐富的語調。比如一個簡單的“Yes!”用升調和降調其意義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升調表示“知道并詢問對方什么事”,降調表示“肯定,贊同”。再如“Pardon!”亦如此,升調表示“沒聽清楚并希望對方重復”,即“Please repeat!/Say something again!”降調表示“請求原諒!”又如“Thank you!”降調表示“感謝”,升調表示“懷疑,驚奇”等。語調豐富并使用恰當,會給學生以抑揚頓挫之感,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言之有理
教學語言要力求科學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統一。一方面,教師教學語言表達的內容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科學真理,能使學生對客觀事物有正確的認識,揭示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如在教學around時,舉例:“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或教學一般現在時時,舉例:“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就非常好。另一方面,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教學語言還應當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應當用先進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教育學生,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陶冶他們的情操。不難發現,在教學make(使變得)時,以下兩個例子:
a.We love our motherland,we must make it more beautiful.
b.Smoking makes the room black.
前者更具有思想性,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做到言之有理,能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受到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個性形成的良好教育。后者告訴人們要有良好的養成習慣。
三、言之動情
任何語言都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是傳聲表意;二是表情,教師在用語言傳遞知識的同時,總要伴隨著一定的情緒和情感,說“That’s right!”和“That’s wrong!”時的表情肯定不同,而情緒和情感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思維活動的開啟都是有著重要作用的。正所謂“感人者莫先乎情”“通情才能達理”。因此,教師應當注重以情動人,情理交融,這樣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教師教學語言要力求情感豐富,能真實準確,生動鮮明地表情達意,使學生受到感染。語言應具有感召力,教學中“OK!Yeah!Right!Good!”等詞常常在課堂上使用,尤其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全面或不正確時,會給學生極大的鼓勵,調動其積極性,為雙邊活動的開展營造良好氛圍。另外,教師要力求寓情于事,寓情于理,使情感有所依附易于表達,能夠體驗教師情感的由來和內涵,與教師產生心靈的共鳴,情感交融,既可以有效地獲取知識,又可以陶情冶性凈化心靈。
四、言之生趣
教師語言應該盡量做到生動活潑妙趣橫生,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注意力,促進思維,又能使學生感到身心愉悅,活躍課堂氣氛,不易感覺疲勞,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知識,打一個巧妙的比喻,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一個恰當的幽默,都可以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講述“dare to do sth”,可引用這一則幽默:A man was scared to die when he went to the dentist with a toothache.To calm the patient,the dentist offered him a glass of whiskey.The man tossed it down(一飲而盡),and then another.“Now,”said the dentist,“got your courage back?”“Yeah,”snarled (咆哮) patient.“And I like to see who dare to touch my teeth!”
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有關的知識,學習起來自然感到輕松自如,把“苦學”變成了“樂學”。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盡量有趣味性,就要注意兩點,一是緊扣教學內容,用生動的敘述,形象的描繪,使講授生動有趣。二是圍繞教學,適當插入一些故事、笑話、幽默,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并且用語力求意味深長,讓學生回味無窮,還要注意教學語言藝術的高雅性,切忌低級趣味與不合時宜的嘩眾取寵。
作為老師,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有聲教學,我們唯有運用好有聲教學,才能使學生置于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優美的語言環境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