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程標準給課堂帶來了新意,課堂變得活潑了,活動成了數學課堂的主旋律。但數學課還是要學習知識、掌握方法、形成技能的,離開了這些,課堂教學也就失去了它的內在的教學功能。毋庸置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恒的追求。但是不少教師僅僅模仿了新課改的“形”,許多課堂表面熱鬧、生動,但靜心反思時總覺得缺憾很多。因此,有必要對當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雙方情感的協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系,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
1.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可以對學生說: “有進步,誰能再補充一下?”等等。
2.教師應該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針對他們的作業內容、完成方式等說一些鼓勵的話,并認真傾聽和接受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教師在布置任務以后,應該在教室里來回走動,察看每一位學生的作業情況,不要只注意個別學生。
二、優化課堂時間管理
很多老師喜歡在上課之前,先評價前一天的作業,對做得不好的學生還要進行批評,這就浪費了學生上課的寶貴時間,更為嚴重的是影響了學生上課的情緒,使整堂課的教學效率低下。
教學節奏過慢也是浪費課堂時間的原因之一。按部就班的教學方法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不太適合,現在的學生知識面比較廣,有些知識還沒有教學生往往已經略知一二。如果教師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表面上沒有浪費時間,實際上長久下去是更嚴重地浪費時間。
教師教學環節安排不科學、課堂準備工作沒有做到位或在課堂上搞一些形式主義的學習活動,也會導致課堂時間的浪費。
課堂時間的浪費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優化課堂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
1.教師應規范課堂教學行為。保證準時上課,課前準備要充分,以免上課時手忙腳亂。
2.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育家羅杰斯指出:“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毖芯勘砻?,教師的上課情緒對整節課的氣氛有很大的影響,教師以輕松愉快的情緒上課往往教學效果較好,而教師以煩躁、低沉、不愉悅的情緒上課,學生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況要低很多。
3.教師要重視對課堂紀律的組織與管理,盡量做到不打斷上課的內容,不破壞課堂的教學氣氛,盡量做到一氣呵成。
4.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信息反饋。教師要注意舉手的學生,更要注意沒有舉手的學生,要注意“對的”學生,更要重視“錯的”學生。
5.課堂節奏對提高課堂實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新舊知識連接處,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要特別把握住教學節奏,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而對一些需要脫口而出的內容,需要反應敏捷的內容,需要聯想豐富的內容。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6.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要持之以恒。
三、協調教材認知結構,學生認知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的關系
教學知識掌握過程實質上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知識之間的不協調性,然后主動去改變之;知識學習的認知建構發生于具體的情景之中,因為在具體的情景中,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意義;認知建構還產生于集體的積極商討過程,這一過程能夠使學生加深對自身經驗的理解,發現認知的不協調,通過形成集體對于知識的共同理解來獲得認知與知識之間的協調。
教材雖然根據知識結構的特點排列,但是教材是以靜態的序列呈現的,不可能充分滿足知識學習的結構化要求。并且,知識的結構性并不等于學生認知的結構化要求,因為知識的結構性往往是根據研究結果的歸屬來排列的。因此,教師的教學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上的知識排列順序,按部就班地、勻速地進行,必須根據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加工,讓學生形成知識的認知結構。教師可以根據知識的相似性對其進行歸類,也可以對知識之間的關系加以組織和提煉。當學生通過認知結構內化加工,認識到了知識的共同特征和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之后,知識就具有了一定的意義,進而會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知識由此變得組塊化、群集化,降低了對記憶的負載要求。
數學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是 “接受—建構”式的,它是一個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接受前人已有數學知識的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建構活動。由于學生處于身心發展階段,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必需的。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尋找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究之間的平衡,把握好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 “干預度”,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關鍵性課題。
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整理知識,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知識學習的結構化。教師指導學生整理知識的原則是:提供整理方法和程序的具體示范;發揮學生集體的互助與促進作用。
教師還可通過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的方式,促進創造性地知識整理。創造性地整理知識,可以使學生進行更為積極的結構化加工。
我們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或是說用了新的標準的問題。我們的目的是要通過課改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從提高教學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入手,加強課堂管理,合理選用教學策略,保證課堂教學目標定時實施,按時完成,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拖堂現象,減少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真正走向優化課堂教學之路,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