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一改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新課改理念下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由“關注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習過程”。課程設計實施由“注重知識講解”變成“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數學教學也不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鼓勵學生觀察、操作、討論、發現,通過合作探索交流,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參與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一門功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可以專注于這門功課的學習。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數學教師可以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情感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而且是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的關鍵。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是數學教學的前提,學生只有接受老師,才會接受老師所教授的數學知識。初中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如果教師將情感傾注在數學教學中,和學生平等地交往,就可以使學生愿意接受老師,激發起自身的學習情感,就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反之,如果學生厭惡你這個老師,就會拒絕學習與你有關的所有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增強情感滲透,培養學習興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努力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轉化和優生的個別輔導等方面的工作。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相對枯燥無味,且邏輯性很強。數學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把數學知識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數學知識。教師扎實的數學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除了數學知識,課堂組織、語言表達、板書等內容,還要學會熟練運信息技術。在新課改理念下,互聯網技術不僅可以讓教師提高自身的素養,而且可以學到當今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還可以把現代教育手段運用到教學中,使得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讓學校充滿歡樂,而不是厭煩和高壓。數學教學不成功,不能全歸咎于學生,而要歸咎于教師:假如學生不愿學習,那不是別人的過錯,而是教師和家長的錯。因此教師的課堂數學教學藝術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數學成績。
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感到學好數學的價值。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多一些表揚和鼓勵,少一點批評。教師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若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他就會加倍地努力學好這門課程。還可以在考試或者練習中有意地降低題目的難度,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讓他們認識到其實數學并不難學,我也能學好,進而獲得學好數學的動力。
三、創設問題情境,做好小組合作探究
在數學課上做好問題情境創設,可以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那些與學生“最近發展區”相適應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和要求,掌握教材結構,把握新舊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已有數學認知結構和智能發展狀況。在此基礎上,按照數學知識發展的邏輯順序、學生數學思維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到困難地安排內容。使得數學課堂教學在教師的引領下、在本能的驅動下使學生有效、高效地參與到備、教、改、輔、考各個環節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因”,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氛圍。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可以使學生的參與度提高,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探究中來,可以使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加深掌握、理解、運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體會到團結協作的力量,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運用,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傳統教學低估了學生的能力,無限制地占用學生時間,不利于自主學習,學生容易成為被動的旁觀者。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從被動到自動,讓學習更有效。學生負擔減輕了,學習興趣加強了,數學成績提高了。
總之,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精心設計教案,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樣就能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