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步入21世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高等教育改革迅速發展,使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本文從分析新形勢下學校外部環境、學生主體、學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現狀出發,指出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積極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創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關鍵詞: 新形勢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以人為本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也面臨著發展的空前機遇,國內高校在與發達國家高等學校的交流與競爭中,教育體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產業等都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然與世界先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接軌,帶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變革。如何在各種紛繁復雜的文化和思想觀念中保持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樹立健康正確的文化心態,都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幾個主要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使學生管理體制面臨新考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給傳統學生管理帶來新的問題;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的實施使學生教育管理面臨新的變革;高校后勤社會化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問題。針對以上高校學管工作問題,給出以下對策。
一、大膽創新,開拓管理模式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改變過去“封閉式”的教育管理模式為“開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某些教育管理可以由學生參與,管理主客體應雙向傳遞信息,達到教育與管理的和諧統一,由單純重視知識傳遞向加強能力,提高素質的管理育人的方向轉變,使大學生具有自我學習、自我開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有對新環境、新事物、新挑戰的適應能力;有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與別人合作共事、善于交流的能力。
二、加強大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教育
自信心是人類對客觀世界按捺不住的駕馭渴望,是人們戰勝自然,戰勝自我的優勝心理,是人們在接近目標過程中的一種積極姿態。自信心是學生成長動力系統中最強的原動力,也是管理者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佳法寶。
管理者要鼓勵大學生“參與和競爭”。試想:如果一個學生對什么都沒有“感覺”,也沒有勇氣,那么他將失去一切競爭機會而兩手空空,他將永遠是某一方面的弱者。在著力培養大學生參與意識的同時,必須十分珍惜學生的每一次成功。換言之,每個人的自信心都依靠成就感培養而成。一份小小的成就感,會增長一份自信,這份自信會推動大學生完成更大的任務,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比如,學校每學期都舉行很多活動和比賽,學生敢于參加,這種意識和勇氣本身就值得稱道。要積極地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任何一個閃光點,相信每個學生的潛能,相信每個學生的可塑性,讓他們樹立起成功的信心,創造世界。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創新管理工作的內容和形式
1.突出思想政治素質,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
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既是黨和國家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又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要以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為契機,加大“兩課”教學改革力度,增強“兩課”教學在德育中針對性和吸引力,充分發揮“兩課”教學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要做好學生德育管理工作,深入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把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作為中心任務,使這一工作貫穿學生工作始終。
2.改革教育內容與形式,用先進思想引導大學生。
面對新形勢對學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結合學生特點和學生工作實際,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著眼于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培養,及時增加教育新內容,改進教育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育水平。要根據時代性,利用信息技術拓寬領域抓好教育;要按照階段性,分年級有所側重抓好教育;要增強針對性,區分不同層次指導抓好教育;要突出主題性,利用紀念日繼承傳統抓好教育;要注重導向性,通過樹立典型用榜樣帶動抓好教育。
四、以文化素質教育為著力點,創新素質教育的途徑
抓好大學生素質教育必須做到:在思想認識上,要處理好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關系。既要給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又要嚴格要求;既要強調個性發展,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又不能拋開全面發展這一主旋律,片面地、孤立地強調個性發展。在工作思想上,要形成自下而上層層抓,院、系、班明確分工重點抓的良好教育氛圍,既使學生特長得到充分發展,又為廣大學生提供鍛煉能力、提高素質的空間舞臺。在實施途徑上,要處理好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關系。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是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要發揮好第一課堂的主導作用把文化素質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始終。要依托學生會、社團組織、班團集體,利用各活動等,圍繞加強學風建設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堅持將開設各種類型的選修課及各種知識與技能講座相結合,廣泛開展校園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廣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
五、加強大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和教育
大學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他們素質和能力的提高,關系到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但近幾年來的從有關資料看,當代青年的抗挫折能力令人擔憂,因此,加強青年人的抗挫折能力顯得日益重要和迫切。當代青年的心理抗挫折能力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新世紀人才的培養。因此,加強青年人的抗挫折能力培養和教育,無論是對青年個體的全面成才,還是對社會發展與進步,都具有深遠意義。
管理者要加強正面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撐,就能勇敢地向挫折和磨難挑戰。大學生的抗挫折心理潛能的開發也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相互支持。學校應該把抗挫折能力教育培養作為一個教育目標,把此項內容引入教育計劃,從正面教育培養青年的抗挫折認知能力。
六、切實抓好學生管理者隊伍的建設
只有提高學生管理者的整體素質,才能使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適應現代形勢和需要,再上一個更高的層次。學生管理者要具有較全面的素質,不僅要懂得如何做人,還要懂得如何做學生的工作。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管理者隊伍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努力把這支隊伍建設成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精干高效、專家學者型的工作隊伍。
21世紀是一個高新技術發展的世紀,一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世紀,在這個新世紀中,經濟系統、科技系統、社會系統、教育系統的組織、結構、運作機制、管理本身都將發生變革。學生管理工作者要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真正擔負起教育管理一代人的歷史重任,要在實踐中探索建立本身特色的管理科學,對本身的管理實踐進行研究綜合、創新,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李娜.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成人教育,2006,(6).
[2]費江皓.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學生管理新理念.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5,(1).
[3]陳艷.科學發展觀與高校學生管理理念的創新.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5,(3).
[4]劉淑提.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自我培養.中國高教研究,2001,(1).
[5]李廣才等.關于高校學生德育與管理工作創新的探討.中國高教研究,2001,(1).
[6]周友平.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教育探索,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