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對本院各專業大一學生進行有關英語自主性學習現狀的問卷調查和座談會交流,結合幾年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實踐及相關資料,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淡漠的原因,并針對現狀及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英語學習 興趣淡漠 原因 對策
近年來,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素質普遍下滑,高職英語教學存在著較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不少高職生由于英語基礎很差,對英語學習完全喪失了信心和熱情,有些學生甚至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恐懼感。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消除負面的、消極的英語學習心理,戰勝英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才有可能逐步改善英語教學效果,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弄清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有哪些,以便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心理學原理和規律,把學生培養成為英語學習愛好者。因此,研究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我對我院各專業大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座談會交流,旨在了解他們的英語水平、英語學習目的及態度,認清英語學習中的障礙,找出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1.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淡漠的原因
1.1學生自身因素
1.1.1英語學習認知方面
大多數學生英語學習認知不足。67.4%的學生認為沒有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習起來很枯燥,都不怎么想學。25.6%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沒什么用處,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上。只有6.9%的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對將來的生活工作很有幫助,學習興趣濃厚。
1.1.2英語學習動力方面
現象:大部分學生是考前突擊,上課時只是被動地聽講,學習也是懵懵懂懂,漫無目的。
動力:大學英語學習的第一因素是學生自身,較強的學習動力能夠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師任重而道遠,只有擁有了堅定不移的目標,學生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活動體。
25.3%的學生以找到好的工作為英語學習的動力,67.3%的學生以能通過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或四、六級考試為英語學習的動力。
1.1.3英語學習的主動性
有65.1%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的習慣。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學習目標比較明確,但是缺乏基本的學習能力和方法。大部分學生仍然嚴重依賴教師來完成英語學習,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或作業,沒有養成主動積極學習英語的習慣。從與學生的談話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經歷了高考升入高職后,面對從未有過的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不知所措。沒有了升學的壓力,沒有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因此,如何更好地完成高職教育與高中教育的銜接是目前新生課堂的一項必備工作。高職英語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完成從單一的傳授知識到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轉變學習策略,使學生完成由“被動型學習”向“主動型學習”的轉變。
1.1.4英語學習信心方面
43.8%的學生有信心通過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13.4%的學生有信心通過英語四級考試,2.3%的學生有信心通過英語六級考試。信心產生動力,沒有信心就沒有動力。有約一半的學生沒有信心通過基本的B級考試,英語學習的動力基本沒有,形成惡性循環。
1.1.5英語學習方法方面
32.6%的學生能夠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緊扣書本的英語學習行為,10.3%的學生注重平時積累,重在理解,并認為英語教學更應該側重語言的應用能力。
而有關課堂上的角色誰主誰次方面,76.7%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只有12.8%的學生認為學生才是主角,老師應該負責引導。
1.2英語教師教學方面
1.2.1教學重點不突出,一堂課內教師教單詞、詞組、知識點,還有對話或課文,一項接一項,使部分學生無所適從,所有內容猶如放電影似地過一遍,根本掌握不了,而且程式化的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學生必須跟著枯燥的流程走,自然會失去聽課興趣。
1.2.2有些教師把活生生的語言變成固定的規則,英語學習成了死記硬背的過程。一些教師給學生很多背的任務,學生或朗讀,或做題,或回答問題,大多是一些需要記憶和熟練的工作,這使一些學生對英語逐漸失去興趣。
1.2.3有些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一些學生不知道單詞音節規律,記住單詞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一旦要記的內容多,他們就難以應付了。
1.2.4班級人數多使教師難以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而部分英語教師只賞識和關注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在被遺忘的角落里,學習困難學生不僅失去了課堂參與機會,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也日益增加,他們漸漸失去了對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不再參與課堂活動,視英語學習為包袱,甚至徹底放棄了這門學科。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對策
2.1對英語學習方法的建議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平時的積累顯得至關重要。大學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方法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不斷吸收新知識,創造性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英語學習過程中應當注意三個環節:預習、消化、復習,三者缺一不可,被動接受與主動聽講并及時解決課文中的難點,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方法還沒有引起重視,盡管他們認可了目前的學習方法。大學英語課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大量研究表明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都運用了學習策略,換句話說,他們都找到并成功運用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應試教育使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對英語學習產生了依賴性,他們習慣了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授,而大學學習的特點是自主學習。
2.2對英語教師的建議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因勢利導,以自身的魅力吸引學生注意,以生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新穎的內容維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更應重視情感教學,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是教會學生要求掌握的內容,而且應該有意識地觀察和鼓勵學生,及時跟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樹立對學習英語的信心。在課堂上對學生表示充分的尊重,給予適當的引導、啟發并鼓勵,包括眼神和肢體語言的暗示,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寬松的課堂氣氛。
3.結語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長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旦學生由于英語學習困難而導致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最終產生對英語學習的厭惡情緒,要想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改變對英語的態度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要改變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淡漠的狀況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它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學生刻苦努力和堅強的毅力,而且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擺脫學習英語的陰影,真正地把英語學習作為快樂學習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張仲萍.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學習策略的培養[J].高等職業教育,2006,(10).
[2]陳潔華.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10).
[3]文秋芳.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