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激起學習者強大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者就中職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 中職語文教學 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這就是說,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激起強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自強不息,奮發向上。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依賴于興趣。”興趣是個人對某事的喜好的情緒,學習的興趣則是學生對于學習的特別喜好。特別是中專學校,學生擔負著文化基礎課學習和專業課學習的雙重任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有輕基礎課重專業課的傾向,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培養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把學習中的樂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據的。應該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之者”呢?我這幾年從事職中語文教育教學,得出如下幾點體會。
一、“難課”淺教。
對于這一點我是這樣認識的,職中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學習能力普遍比較差,對于部分較難的課文學起來有相當大的難度。這些較難的課文主要是文言文,比如《赤壁賦》、《阿房宮賦》、《過秦論》、《滕王閣序》等;對一些現代文理解也存在困難,比如魯迅的《燈下漫筆》,錢鐘書的《窗》,等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按照普通高中教材去要求學生,目標太大,難度太高,挖掘太深,不知靈活變通,學生就會學不懂,就會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情緒。對這些課文,我認為要難課易教,適當降低難度,明確教學目標,關鍵要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學習,講淺一點,多讀一點,熟讀成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水平和學習能力,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學生將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自然就會理解。
二、“淺課”深教。
我把容易理解的課文稱為“淺課”。既然容易理解,學生一看就知其大概,于是就會在內心輕視這樣的課文,認為沒必要學習,讀讀就可以了,甚至連讀一讀都不愿意。我認為要在學生理解能力接受的范圍內適當增加課文的難度,努力挖掘課文的深度,設計一些學生樂于去探究的問題,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給他們一些充分發揮創造力的機會,讓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摘取那掛在枝頭的果實,充分體驗到思考的快樂。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完成一個專題報告或者實踐作業,然后將成果在學生間交流,通過這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努力讓語文課堂教學增趣生色。
語文本來應該是人文性最強、趣味性最濃的課,也是學生最愛學習的課程,可是相當多的時候,語本課變成了最枯燥最乏味的課。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很好的語言表述能力,要做到流暢、生動;知識面要廣,要淵博,尤其是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的東西積累要多。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厚積薄發,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妙趣橫生,學生才會尊重你,才會佩服你;要采用一些輔助的教學手段,比如錄音、多媒體、卡片制作等;要寓教于樂,想方設法為語文課堂教學增趣生色。
四、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語文課要想真正讓學生感興趣,就要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把課堂交給他們,讓他們有充分的思考權,充分的發問權,以及充分的組織權。這樣語文課堂才能實現放手交給學生或半放手交給學生,讓他們充分體驗到做課堂主人的樂趣,使他們充分體驗到母語學習的愉悅,得到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的滋養,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提高他們在就業過程中解決一些與語文息息相關的問題。
五、努力提升教師的個人魅力。
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還離不開老師的個人魅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特別是高中語文教師,個人魅力是很重要的,俗話說得好:“要讓學生得到一滴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這要求語文老師要有淵博的學識,過人的口才,親切的教態,過硬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放下架子,能深入到學生當中,跟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通過平時的溝通、交流,努力構建平等、和諧、融洽、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引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打造開放、活潑、有趣、開心的課堂教學氛圍。
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職業高中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從中職學生的實際出發,從當前的新課程改革出發,積極摸索,大膽創新,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趣方法不是孤立片面的,它們在使用中可實現相互結合,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培養成語文學習的“樂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