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環保教育具有復雜性、時代性、全民性、緊迫性、后效性等特點,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越來越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時時刻刻困擾著人類,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安全。我們必須關注環境,熱愛、保護祖國的美好山河。
關鍵詞: 中學化學教學 環保教育 結合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類日益物質需求的增長,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時刻困擾著人類,部分地區出現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問題。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們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適時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喚醒同學們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關注。
一、人與自然的不和諧,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社會進步了,工業化進程加快了,工業“三廢”的數量和品種也在不斷增多;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生活垃圾的處理不當,導致生態失衡、環境污染。過去報道過許多事例,由于如洛杉磯發生的光化學污染,倫敦發生的“倫敦煙霧”事件,日本發生的“水俁病”事件。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全球氣溫升高,造成一年四季不分明,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氣環流紊亂,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近年來我國部分工業發達地區也相繼出現了化學煙霧;我國的主要河流——長江、黃河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地區綠地沙漠化進程加快,沙塵天氣不斷增多,等等,這些環境問題困擾著我們。
二、如何面對我們的生存空間的變化?
根據史料記載和各種媒體報道,每年死于自然災害的人數目不小。世界組織聯合國作出各種規定和批示,要求善待地球。各個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引導、約束人們德行,在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要愛護自己的家園。
我國也積極做出響應,除制定各種政策,還舉行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最近幾年啟動的退耕還林項目;各地政府每年都舉行“愛河,我在行動”“還我們一片藍天”等活動。特設一些與環境有關的節日,來提醒國民高度重視環境問題。如3月12日“植樹節”,4月7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還有“愛鳥日”、“土地資源保護宣傳月”,等等。
教育主管部門通過制定各類《大綱》(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等)對我們的教學內容作出要求,要加強教育,從年輕一代抓起,體現環保教育的后效性。
三、環保教育,我們在行動。
化學來自生活,而又指導人們更美好地生活,它與生活、環境等問題密不可分,是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協調發展的。因此,環保教育是廣大化學教師應長期探索與實踐的課題。我認為:既要抓住課堂內的機會,又要通過課堂外的活動進行彌補和延伸。
(一)在化學課堂內
1.巧用教材。
粗略統計,在人教版的化學教材中有21處用圖片或文字進行環保教育,可以借助這些內容的教學進行環保教育。在這些章節的教學中,從化學理論角度出發,講明污染源及危害的原理,可以讓學生從理論上明白危害的原因、產生的嚴重后果和目前主要采取的防護措施。在這里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1)CO污染。CO是大氣污染物之一,講清CO的危害:它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血紅蛋白攜帶氧的功能下降,出現頭暈嘔吐等癥狀,重者置人于死亡。
(2)CO污染。空氣中CO含量的增加引起全球氣溫升高。其主要來自各種燃料的燃燒。我們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進行能源結構的調整,充分利用電能、太陽能,同時開辟新的能源,如發展H能源、核能等,減少空氣中CO的排放量。
(3)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主要來自礦石燃料的燃燒;硫酸廠、硝酸廠的廢氣,發電廠的煙氣,等等。SO主要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對人體有刺激作用,其毒性為CO的五倍,NO結合血紅蛋白的能力強于CO,主要形成光化學煙霧。
(4)鹵代烴污染。講鹵代烴時要介紹氟利昂(CCLF)排入大氣后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物質。臭氧層空洞的出現,導致臭氧層對紫外線的阻擋作用極大地減弱了,人類患皮膚疾病的概率增加。
2.實驗中實施。
利用形象、直觀的化學實驗,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做實驗時,最基本的要求是盡量少用藥品,同時應該注意廢液的回收處理,體現中學化學實驗中的環保教育。中學化學實驗絕大多數是驗證實驗,已經有了理論依據,知道了反應原理,根據實驗目的選擇藥品和儀器,設計相應的步驟,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往往需要在特定條件下進行,有一定的注意事項。有些同學對這些總是不重視,如果是制氣體(如NH、SO、CL、HS等),整個實驗室里的氣味難聞,同學們都感覺難受,我們可以適時進行環保教育。
(二)注重化學課堂的延伸
1.結合當地環境狀況,做好環保教育的延伸。
化學知識總是要回歸實際生活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還可以聯系當地環境的實際,給學生介紹本地區的資源特點、工業狀況、環境現狀,以及本地區突出的環境問題。例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政策的引領,私家車急劇增多,交通業迅速發展,大量汽車排放尾氣,導致城市空氣污染嚴重。以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優良良天氣數明顯增多為例可說明汽車尾氣對大氣的污染嚴重性。以一些實例讓學生感受到環境的污染不僅阻礙了農業、工業的發展,而且已經嚴重危及人體的健康。
2.努力開辟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活動是所學書本知識的拓展和實踐,既滿足了中學生的強烈求知欲望,又培養了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了社會、感受了生活。例如:結合課本中的內容,組織學生成立化學興趣小組,讓學生利用假期到附近工廠進行參觀訪問,實地考察。或者對當地雨水河水進行采樣分析化驗,進行一些環保方面的調查報告、小論文征集,最后梳理整合推薦學生的作品去參加全國的青少年比賽,這樣學生既能了解當地環境狀況,受到環保教育,又能使從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和升華。
作為中學化學教師,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我們把“應試教育”做好了、做到位的話,那么“環保教育”也就在化學教學中完成了,因為《考試大綱》對環保教育有明確的要求,歷年的考題對此有充分體現,尤其是實驗題。我們應該對全球環境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存空間,為了他人,也是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