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和課堂效率。化學教學語言富有藝術性,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化學現象之美、物質結構之美、化學理論之美和化學實驗之美。因此,化學教師的語言必須準確無誤、言簡意賅、抑揚頓挫、妙趣橫生。
關鍵詞: 化學教學 教學語言 藝術性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藝術性的語言能把模糊的概念講清楚,把枯燥的原理講生動,啟發學生去探索、去追求、去挖掘,使學生的思維經常處于活躍狀態,產生主動積極地去學、去求知的強烈欲望。化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體現在它不僅要符合語言的一般規律,合乎邏輯與語法,而且要科學、生動、精練和富有感染力。下面我就化學教學的語言藝術問題談談看法和體會。
一、言之有理,準確無誤。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每個化學概念、化學用語都有確切的含義,每個定義、定律都有確定的條件,因此,解釋概念必須準確無誤,分析問題必須有理有據。否則,可能使學生產生誤解,甚至造成錯誤。化學教師的教學語言不準確、不規范、不符合科學性的常見現象有:(1)概念的形成不嚴密。如對醛的概念的形成,不能定義為:由醛基和烴基相連構成的有機化合物,因為我們知道,甲醛是醛基和氫原子相連;也不能把醛定義為:含有醛基的有機化合物,這樣就容易誤導學生把葡萄糖當做醛。又如電解質的概念不能局限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因為這樣就會誤導學生把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等非金屬氧化物也當作電解質。(2)用生活用語代替教學用語。如把“溶解”說成“化了”,把“試管夾”說成“夾子”,把“藥匙”說成“藥勺”等。(3)粗心大意。如把過氧化鈉稱為金屬氧化物,說氯化鈉分子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等。在教學中對上述現象及同類現象都要注意克服。
二、言之有序,言簡意賅。
“序”是指語言的邏輯性。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只有思路井然有序,分析才會有條不紊,重點才能突出,難點才能突破。例如講物質的量,重點是理清物質的量與摩爾的關系;復習概念時,理清概念間的脈絡關系是關鍵。例如復習物質的量這一章,就要按照摩爾、阿佛伽德羅常數、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的順序。
當然,言之有序的同時也要言簡意賅。語言大師莎士比亞曾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所謂語言精練,就是造句簡約,沒有廢話,即用最少的語句表達最豐富的內容。這樣才能使學生集中精力,領會要點,易于接受,便于記憶,從而獲得清晰、正確的認識。例如我們可以把化合反應概括為“多”變“一”的化學反應。過濾操作用“一貼二低三靠”描述。化學平衡用“逆、等、動、定、變”五字特征來分析講述。把鹽類水解的規律總結為“有弱才水解,誰強顯誰性,無弱不水解,同強顯中性”。
三、言之有韻,抑揚頓挫。
教學語言抑揚頓挫,能調節學生的神經系統,從而使課堂氣氛有節奏、有旋律、有起伏、有表情,增強學生美的享受,才能不斷地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高潮。
所謂抑揚頓挫,就是教學語言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節奏感。一般來講,聲調洪亮、精神飽滿使學生有一種興奮感;聲調低沉,有氣無力,使學生產生疲憊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興趣盎然。例如重要內容,提高音量,促使注意;關鍵所在,稍做停頓,以利消化。
四、言之有趣,妙趣橫生。
教學語言應通俗易懂,用詞生動形象,能夠巧妙設疑激趣,扣人心弦,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如“電子云”概念的建立,可以利用蜜蜂采蜜在花蕊出現機會的多少的比喻加以闡釋。勒夏特列原理的處理,可以采用“水往低處流”的道理: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一個條件,化學平衡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就如中間存在水閘門且左右已經相平的水位通過人為改變出現失衡,左右出現了落差。那么不管是左高右低,還是右高左低,只要水閘門一打開,水總是朝低的方向流動。
教師的一言一行及學識水平都是學生關注和評價的焦點。化學教師要具有豐富的化學知識做基礎,才能掌握準確的化學語言除普通話要標準之外,平時要加強對口語、書面語的訓練,向語文教師學文才采,向數學教師學邏輯,向政治教師學哲理,博采眾長,為己所用。要注意吸收戲劇語言的生動,相聲語言的幽默,演講語言的激情,軍事語言的果斷,以提高駕馭課堂語言的能力,努力達到化學教學語言特有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