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為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激發一種靈感,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一定的技法,提高鑒賞能力,增強審美意識,領略藝術文化的生活性、社會性等。
關鍵詞: 教師 美術教學 指導作用
中小學美術教育是通過美術教學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與藝術修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在美術教師心中,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術意識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還要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他們今后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有這些能力的培養與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是分不開的。
一、多媒體的運用
現代的美術課堂教學形式多樣,教學手段也越來越新穎,有些傳統的教學方式漸漸地被新的教學模式所替代。美術課是技術性非常強的課程之一,沒有一定的美術基本功是難以上好美術課的。隨著多媒體的使用,無論多難的技法可以事先用動畫軟件設計好,電腦完全可以實現直觀的演示。電腦作為教學手段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合理地運用現代教學工具是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完善美術教學,讓美術課更引人入勝、更精彩。
自從有了電腦,美術老師課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變換成了電腦演示,只要老師輕點鼠標,只要會使用課件,方法步驟盡收眼底,沒有美術基本功同樣也能上美術課。這樣一來,美術課“技術性強”的特征缺失了,“美術味兒”淡了。為了使用現代教學手段,教師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課件上了,似乎有一個好課件就等于萬事俱備了。然而,這種所謂現代手段,只不過充當了教師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師直觀的演示,使美術的親和力丟失,美術教學的語言缺失。導致其他學科老師聽過美術課以后誤認為:現在的美術老師不用畫了,不用寫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簡單。然而這樣的現象更多的是出現在初級中學或者高中的一年級。初中的美術課是以欣賞課為主,主要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學生在下面觀賞,老師偶爾對圖片點評幾句,整個課堂略顯平淡。而高中一年級的美術課基本也是如此,在高一以后的美術課就不完全是這樣了,多少會涉及一些動手練習,不管是帶著興趣,還是為了藝術高考,都需要美術教師加大投入與支持的力度,注重技法上的指導。
二、教師示范教學的運用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的指導作用是逐步凸顯的。美術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情感轉變為可見的線條、形狀、色彩、造型等。因此,教學要通過教師有目的引導、啟發,圍繞教學任務來展開,促使學生全身心地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個新的適合教學的模式,但同時也使不少老師“遺忘”了美術教學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最直觀的教學方法——示范法。通過示范,可以營造一種氛圍,可以帶動一種情緒,可以引發一種沖動。通過示范,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并熟練掌握了技能。
課堂示范,是老師與學生的面對面的交流,是心與心的溝通,是與現實的直接對應,是真真切切的藝術上的對話。比如中國畫的筆墨表現形式,老師用筆、墨、紙邊演示邊給學生講解,中國畫的用線、用筆、用墨、干濕、濃淡,皴、擦、點、染,中國畫的構圖、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了老師的基本功,又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到了中國畫的運筆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師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圖片,點點鼠標說說而已。學生如何知道運筆的方法、動勢、速度?如何體驗線條在畫紙上的運動軌跡?如何體驗畫家的情緒所帶來的筆觸、肌理產生的節奏、韻律?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在示范過程中的表現,就是徒手直觀為學生演示,不僅讓學生羨慕老師的繪畫本領,而且體現了老師的親和力,更讓聽課老師欽佩講課人的扎實功力。這絕不是簡單的、機械的操作,而是對多種文化現象的闡釋,美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技術,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形態,凡技術就要展示,沒有展示的技術就是空口無憑,就不能使人信服。技術上的東西可謂“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技術要領與感受,學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確的路子。讓學生知道繪畫不單純是技能的表現,技能是為畫面服務的,是為主題服務的,是多門藝術的相互滲透,再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學生的思路就會非常開闊,話題就會非常寬泛,就會產生廣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思考進而模仿,師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達到一定的水平,學會表現事物,在表現的過程和結果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實可行的好方法。
三、作業點評時教師的引導作用
新課標的實施,美術課程的改革,使美術課從單一的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提高到了一個廣闊的文化層面,課堂教學變得豐富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等方式來體現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學生不忽視視覺文化影響。我們從課堂中的作業點評也能看出一些學生的心理文化元素。美術作業都是以可見的繪畫形式出現,教師在作業點評中通常會先總地評價一下本次作業的優缺點及進步的內容,然后會分類對不同問題的練習進行細致的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習慣性地先對作業中的細小優點進行放大,后仔細給學生分析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及存在的一些不足,這樣學生會樂意接受教師的意見,并且會在今后的練習中引起重視;最后老師還應不忘對本次的練習側重點進行強調,加深學生的感官認知印象,避免類似問題的再發生。
在現代美術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還是不可或缺的。讓學生面對形形色色的視覺文化時,能夠選擇和甄別,形成有價值的視覺經驗。視覺文化是當代社會不容回避的事實,它擴大了美術教育的范圍,引起了我們對日常生活中視覺現象的關注。從而,幫助學生建構積極的視覺經驗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運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國繪畫美學史.人民美術出版社.
[3]藝術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