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合實例闡述了物理實驗教學對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六個方面,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啟迪學生智慧;有利于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有利于磨煉學生的意志;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觀察、概括、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等。
關鍵詞: 物理實驗教學 素質教育 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針對初中生好奇心強、富于幻想、求知欲望盛的心理特點,加強初中生物理實驗教學,用豐富多彩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去傳授知識,讓學生在實驗氛圍中觀察和思考,滿足求知的需求,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情操、觀察和實驗的多種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等。因此,物理教師必須重視在實驗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1.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實驗對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很重要,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實驗具有真實、直觀、形象和生動的特點,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從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反應來看,學生天生好奇、好動。實驗教學向學生提供了生動、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對于初中生,物理實驗有很強的吸引力,極易喚起他們的直接興趣。讓他們觀察生動有趣的實驗,他們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新奇的實驗現象常常出乎他們的意料,使他們興趣盎然;對于內容枯燥、抽象的東西,他們興趣索然,難入角色。離開了實驗的物理教學只能是空中樓閣,照本宣讀;在黑板上做實驗,不過是紙上談兵,會把本來生動、豐富的物理知識變成一堆枯燥難懂的材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
二是實驗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操作行為,易引起學生親身嘗試的需要。實驗能給學生提供主動參加學習的機會,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很高,學生接觸實驗時,自然也會產生自己動手的欲望。設法讓學生多動手做實驗,不僅可以滿足學生操作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不斷體會和嘗到發現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后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興趣,增強信心,激發求知欲望,進而使它們轉化為一種熱愛科學的素質和志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談得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實驗教學有利于啟迪學生智慧。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運用設想法,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啟迪學生智慧。比如:在講“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的實驗時,提出三種設想:第一種是溫度計插在盛水的燒杯中并與杯底接觸;第二種是把溫度計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并與側壁接觸;第三種是沒有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盛水的燒杯中。然后引導學生討論怎么樣測量才是正確的。完成這個實驗,雖然花了一定時間,但有很強的說服力,對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啟迪學生智慧是有好處的。
3.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
實驗教學離不開實驗器材,器材的自制是實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徑,發動學生自制實驗器材,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又培養了學生勞動技能素質,一架簡易天平的自制,一個開關的制作雖然只需要幾個小木塊,幾塊小鐵皮,卻培養了學生修舊利廢的好習慣。更重要的是器材的自制開發了學生智力,改變了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習,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得了課堂內所學不到的知識。
器材的自制使學生懂得了珍惜他人勞動成果,在物理器材的使用上將更愛惜,在公物的保護上將更完善,從而使學生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培養。
4.實驗教學有利于磨煉學生的意志。
科學實驗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嚴謹的科學態度,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難免有些實驗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就給磨煉學生意志、培養學生堅強毅力創造了條件。
5.實驗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
(1)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在新的學習條件下,認識活動具有新的特點,他們知覺和注意的有意性、目的性有了明確的發展,已經比較自覺地根據學習要求感知有關事物,知識的精確性和概括性有了較大的提高,時間和空間的感知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常常還要靠直觀現象的支持才能掌握,因此,觀察是對事物獲取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物理實驗正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最佳方式。
(2)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物理學嚴密的結構體系要求它的科學思維必須具有高度的邏輯,分析、概括這一抽象思維的方法在物理的學習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這種思維方法又往往建立在學生通過實驗獲得直觀的物理現象之后,從這一角度上看,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和發展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通過實驗、學生感知直觀的物理現象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分析,找出現象產生的原因,概括推導出規律性的東西,再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得到物理概念和規律。以“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教學為例:在小車從三種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運動時,觀察到“在光滑的玻璃表面上運動的距離最長”這一現象后,就要引導學生分析三種表面下運動距離不等的原因,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方式得出實驗結論。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就不再感到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抽象難懂了。同時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有效地發展和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學物理教材中有些學生實驗的設計及操作方法并不唯一,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在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允許學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步驟進行實驗,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增強創新意識,從而更好地培養創新能力。
6.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
有人認為,素質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因素構成:知識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實驗除了對知識的掌握、智力的提高有明顯的作用外,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也有顯著的作用。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對每個步驟的操作、每個現象的觀察、每個數據的讀取都必須使學生認識到對待科學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尊重實驗事實和實驗數據,養成客觀分析的科學習慣。學生在實驗中發現,沒有正確的數據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正確的結論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正確的實驗操作基礎之上。通過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習慣、規范的操作習慣及客觀記錄數據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實驗教學還遠不止從以上幾個方面培養了學生素質能力,它還可以從實驗的失敗中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我們呼吁讓更多的實驗走進課堂,走近學生,真正使實驗教學成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物理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