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情感教育是當今教育所關注的熱點。本文針對目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識傳授、輕心理健康現象,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的教學現狀, 結合教學實踐,探討積極情感教育對英語教學中所起的影響,并探究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積極情感促進英語教學。
關鍵詞: 情感教育 英語教學 課堂教學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主觀體驗。當客觀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時,人就表現肯定的態度,產生輕松、愉快、滿意、大膽等內心體驗;反之,則表現為否定的態度,產生緊張、憂慮、不滿、憎恨等內心體驗。著名的教育家贊科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識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贝髮W英語教學,作為一種語言教學,其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都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才能有學習的高效率,其中,學生的情感投入和情感體驗是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情感因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我們應充分發揮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悅、激勵的環境中,富有成效地學習英語。
一、高職高專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方面現狀
高職高專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基礎比較薄弱,一些學生當學習跟不上時,往往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相反會形成對自己語言學習能力的錯誤歸因,影響了他們的潛能的發揮,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怕學外語等情感狀態。反過來,再影響進一步的學習,形成惡性循環的消極學習心理體驗。由于英語語言學習比較枯燥,使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熱情不高、情感基礎薄弱。通過跟學生的交流發現,大多數的同學不愿意學英語的原因基本上都跟他們的情感因素息息相關:如一些學生感到英語課比較沉悶,乏味;由于英語基礎太差,從來都沒有受到過老師的表揚,總是被批評;最怕英語考試,看到英語單詞就頭痛,等等。諸如此類都是學生英語學習消極、被動的情感表現。針對這些深層次的學習心理問題,英語老師不僅要重視英語知識教授,更應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和人生規劃方面的教育,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發掘學習語言本該具有的巨大潛能。
二、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情感的必要性
外語教學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情感過程,二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相輔相成。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學習情感問題,是指學習者對英語和英語學習、英語使用所持的態度,以及對本族語與外語的關系、本族文化與所學語言國文化關系的看法所引起的情緒情感體驗等,還包括師生之間共同面對語言學習時的情感共鳴與情感交流。顯然,解決這些學習情感問題非常有助于增強英語學習的效果。一些研究表明,情感態度在許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語言學習,如果學生受消極情感影響太大,就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相反,積極情感能創造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由此可見,引進情感教育必將對英語教學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英語教學情感教育運用得好,還能幫助學生培養一般意義上的積極健康的學習態度。引入情感教育,關鍵是英語教師要具備調動積極情感的能力,善于活躍課堂氣氛,適時駕馭課堂情緒,使學生始終沉浸于一個積極、和諧、能產生學習欲望、表達欲望的英語學習氛圍中,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擺脫心理顧慮,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無數事實證明,教師對學生真誠的關愛和鼓勵性的期待,投射到學生心靈上,會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反應,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感、信任感,從而建立起強烈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這樣教學就會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幫助,可以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影響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不能只顧自己的表演,更要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情感教育的特點和作用,要求課堂教學為情感的碰撞、交匯、融合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問答、討論等課堂互動行為不斷地為師生情感交流創造條件,這樣既學好了語言,又培養了良好的情操。
三、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情感的策略
情感教育涉及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是教學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研究英語教育中積極情感教育的具體策略,對英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情感教育的方法路徑。
1.采取有趣的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語言學習動機是人類行為動機之一,它表現在渴求語言學習的強烈愿望和求知欲,這一原理同樣適合英語學習。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英語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因,是學習者在外語學習狀態中的一種自覺能動性和積極性的心理狀態。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單詞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接龍”“趣味聯想”等方法,讓學習者開動腦筋、情趣盎然地參與進來,既可營造課堂的活躍氣氛,又可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甚至形成競賽競爭的場面。對于口語部分,每次上課之前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笑話、新聞、趣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口語的興趣,又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和輕松。經常是課堂上教師講述一個與內容有關的笑話,一下子引發了學生的注意力,聽課自然認真起來,學習的參與意識也得到了增強,因為在課堂上他們找到的是快樂而不是學習的負擔。
2.用愛促進增進師生情感交流,促進英語教學。
教育是師生共同參加的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知識傳遞和情感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自身情感的性質和特點將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有句名言“用愛來交換愛”,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教育的源泉,師生之間有良好的情感基礎,教學活動就能順利展開,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以愛對待學生,學生則對教師產生信任和好感,就更認同老師的教學,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教學。這樣師生情感日益加深,反復互為因果,就會建立起新的師生情感的良性循環,同時也能促進教學效果的良性發展。教師必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一個品格高尚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特別是對于大學英語教師來說,他們所面對的是思想成熟、情感豐富、個性獨立、眼光“挑剔”的年輕學子,要使其信服,不僅要學識淵博,更要為人高潔,大學英語教師要從各個方面完善自己,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3.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課堂焦慮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而,如何給學生創建一種“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外語教學課堂成為外語教學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傳統的教學課堂里,教師的主要教學工具是黑板、粉筆,信息量有限,傳播方式單一、枯燥,學生在這種課堂中總是羞于表達,思維局限,習慣被動接受。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卻能夠通過豐富的文字資料及美麗的畫面與聲音創設各種直接而又生動的情境,課堂氣氛活躍,信息輸入的形式靈活多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發展聯想,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興趣,降低課堂焦慮。從教育理論來看,傳播教學信息的載體越直觀,信息通道中的干擾就越少,學生的認知效率就越高。運用電腦優化組合多媒體信息,能夠變間接為直接,變枯燥為有趣,減少甚至排除干擾因素,同時調動學生眼、耳、腦各個器官,讓學生迅速興奮起來,更好地融入教學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增強了參與意識和親切感,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里自由學習。
4.采取鼓勵與表揚的策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護和鼓勵的環境中,學習的認知活動最有效。每一個學生都有一種自我得到肯定和認同的心理需要,在學習過程當中,教師應不斷肯定、鼓勵學生,從而幫助其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學實際上也是一種人際交流活動,有效的教學實際上也是有效的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要多注意學生的長處,恰當批評學生的錯誤,降低學生的焦慮感,使其增強學習信心。很多學生說自己對英語有學習興趣是得益于有個友善的、經常幫助他們的老師,而那些上課態度冷冰冰、不跟學生交流的老師往往會極大地傷害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好的老師上課以鼓勵為主,對于學生的口語錯誤不宜過度否定,而首先應鼓勵他開口說,表達自己的意思,因為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發言需要很大勇氣,假如老師給他的是肯定的贊揚,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他的焦慮感;反之,則會打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熱情,使他變得膽怯緊張,繼而喪失對英語的興趣。鼓勵可以促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重新審視所學的知識對他的真實意義。受到鼓勵的學生往往比老師不聞不問的學生更有主動學習的熱情,因此,老師要多注意尊重和鼓勵學生。
情感教育,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而且是一種新的教學指導思想.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只有重視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并在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情感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開辟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戴曼純.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2]方小軍.英語教學要注重學生情感因素的培養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2).
[3]胡濤.高職英語教學如何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學科教育,2007(11).
[4]黃萍.發揮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0(2).
[5]李莉.英語情感教學與對策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6]孫垂青.關注學生情感教育改進大學英語教學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