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高中物理課程的內生動力,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作者結合物理教學實例,提出創設實驗教學情景和增強課堂教學藝術兩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 學習興趣 教學藝術
學習興趣是人類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它既是積極的學習情緒體驗,又是重要的人才成長起點。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高中物理課程的內生動力。持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重要路徑。因此,激發學生學習高中物理課程的濃厚興趣,是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的前提。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方法供同仁參考。
一、創設實驗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加深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而使其接受理論知識。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優點,成功創設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設置懸念,用實驗導入新課。在每節課開始前,教師可精心設計一個小實驗,通過實驗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后通過課堂講授,解決懸念,從而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自由落體時,先讓一個串鑰匙和一張紙片同時下落,讓學生觀察誰先落地,問為什么,很多學生回答重的物體先落地。這時我又把剛才做實驗的紙團成一個小團,然后讓鑰匙和紙團從同一高度下落,學生看到兩個物體幾乎同時落地。這時學生異常興奮,再給他們講自由落體運動他們自然聽得非常認真。
2.演示新奇,從疑惑探尋答案。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采用新奇有趣的演示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欲望。例如,在講“慣性”時,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在裝滿水的瓶里留有一個小氣泡,問學生:如果讓瓶子突然水平運動時,氣泡會如何運動?大多數學生會說氣泡會保持靜止。這時演示讓學生注意觀察,發現氣泡向前,再講述慣性所有物質的固有屬性,氣泡有慣性,水也有慣性,而且水的慣性比氣泡大。又如在講授豎直面圓周運動時,最高點存在臨界速度問題就可以做水流星的實驗,當然,并不需要與雜技表演一樣的做法,只要拿一個水杯在豎直面內轉動保證在最高點時開口向下就可以了。還有在講超重,失重時,有這樣一道題:一個瓶口向上,下部有一個小孔的水瓶裝水后,讓其自由下落,會有什么現象?大部分同學不是很理解,直接講授效果不好,我們可以先做實驗,發現水并不流出,然后講解原因,自由落體時水處于完全失重狀態,對接觸面的壓力為零,所以水并不流出。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3.映射生活,由現象引出規律。教師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和實驗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NBA球員傳球的例子,并準備好“籃球”進行實驗,一定會引人入勝、妙趣橫生。拋“藍球”時,只有“籃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藍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藍球”,這個方向就是“藍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知識點,而且記得牢。把實驗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極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增強課堂教學藝術,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羅杰斯認為“心理自由”或“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創造性活動的基本構件。一個學生如果感到課堂心理氣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就會心情舒暢,敢于想象、敢于發表意見。假如教師給學生一種“無法親近、高高在上”的感覺,那么,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些想象與假設,他也不敢告訴我們,當然無法對學生的想象與假設能力進行培養和訓練。因而,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增強教學藝術,盡量為學生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
1.語言生動風趣,舉例妙趣橫生。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組織教學語言。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教學,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學習心情,贏得學生的喜愛和擁護,更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激發求知欲望,提高學習物理的熱情。
例如,在講“布朗運動”時,講到分子越大,運動越緩慢時可以這樣打比方:這好比一塊面包放在水里,一群小魚在周圍啄它,面包越小,被碰撞后運動的越容易,面包越大,周圍分布的小魚越均勻,碰撞后運動的越緩慢。又如在講楞次定律時,可以這樣作比喻:在被太陽曬過的爛泥塘里,當人踩上去時,稍硬的表面會阻礙你下沉;當下沉后,你想拔出腿來,爛泥又會阻礙你拔出腿來。再如,在講理想氣體等溫變化的微觀解釋時,可這樣比喻:你們班45人,在小教室里顯得很擠,容易產生接觸;當把你們放在大操場時,碰撞的機會就少了很多。
教學語言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屋頂上有一片落葉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做?學生會說:“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問,若你頭頂上的吊扇落下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手蓋頭頂,說“那還不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可以用從課桌上跳下來和從三樓上跳下進行比較,肯定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風趣的語言,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講評試題時,先不說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說“是這個”,學生當然會明白這表示第二個答案正確,同時還明白這還表示“勝利”的意思,接著說:我們班永遠是“這個”,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而有趣,逐漸把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在授課時,如果在適當的時機故意講錯,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記得牢。例如,在講到萬有引力定律時,故意說成開普勒發現的,學生中會有不同的意見,然后裝作不知道的樣子讓學生自己找證據,這時所有的學生都會投入到自學萬有引力定律的探究中了,整個課堂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效果非常好。
2.情感充沛豐富,真心關愛學生。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愛學生的著眼點應是以平等的態度、友好的方式啟發、誘導學生如何對待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自己豐富的情感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感。在與學生的接觸中,無論是課堂上,還是日常生活中,教師都要熱愛和關懷學生,運用自己豐富的情感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與學生形成一種輕松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的熱情。
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也要富有感染力。準確的措詞、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聲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5分鐘內不僅學到物理知識,而且有一種美的享受。在對物理概念、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注意聲音的高低、發音的長短、感情運用的是否得當等,教師要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3.適時引經據典,暢談物理趣聞。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奧斯特發現電能生磁”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給學生適時講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補償方式。例如在講到玻意耳—馬略特定律的時候,介紹定律的來歷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當講到歷史上曾有一位學者叫赫曼,為了驗證天電(閃電)與他電是否是同種電,竟被雷電擊死在實驗臺上時,教室內一片寂靜。當講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宮時用磁石來防刺客時,課堂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
4.滿足心理渴求,分享成功喜悅。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與梯度、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難的問題不應提問后進生,以免他們由于答不出而處于尷尬的境地,從而產生自卑感。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每單元授課完后,要認真進行單元歸類復習,精心設計測試題,對于較難的題目在復習時可進行一些暗示,對后進甚至不惜“漏題”,使他們在復習時具有針對性,在測試時獲得一定的成功,從而激發和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課堂上適當地為實例配上板畫,可以使許多難以說清的物理現象一目了然。例如:兩人追趕問題,通過幾筆就可以把兩個火柴人畫得惟妙惟肖,使學生忍俊不禁。這樣,通過“助之以成”,幫助學生牽線搭橋,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通過“動之以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通過“曉之以理”,啟發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培養學習能力。
總之,物理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上狠下工夫,不僅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優勢,還要使課堂教學具有藝術性,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朝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物理教學質量[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2(2):13.
[2]孫繼光.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J].理化教育,2012(3):58.
[3]曹華章.興趣:淺議物理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提高[J].你說我說,201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