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簡·奧斯丁在其代表作《傲慢與偏見》中通過4對青年人的戀愛故事,表達了她的婚姻觀,詮釋了她對美好婚姻的理想:要成就美滿的婚姻必須以真摯的愛情作為基礎,同時金錢也是美好婚姻的重要部分。
關鍵詞: 簡·奧斯丁 《傲慢與偏見》 婚姻觀
簡·奧斯丁一生都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的人物以中小地主、牧師為主,觀察的環境也以恬靜、舒適的生活為主,在她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對重大社會矛盾的反映。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小說中通過貝內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作者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又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簡·奧斯丁用一種輕松的方式對《傲慢與偏見》里的婚姻與婚姻相關的一系列活動進行了詼諧的描述。男士們如何挑選妻子,年輕的女子及她們的母親如何為其挑選未來的夫君,構成了這部小說許多精彩的場景。在這部探討婚姻關系的作品中,作者著力刻畫了幾種不同的婚姻和愛情關系,除了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還有幾對比較重要的婚姻:莉迪亞和威克姆、伊麗莎白和達西等。盡管他們都走進了婚姻的圍城,但是婚姻的幸福度卻不相同。這是因為奧斯丁筆下的婚姻,不僅涉及感情,還和經濟緊密相關。
一、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盲目的激情追求享樂
作者沒有正面交代莉迪亞和威克姆是如何走到一起,繼而出走的,只是簡單地通過簡和M·加德納舅媽寫給伊麗莎白的信,讓讀者了解大概情況。
簡·奧斯丁對他們的婚姻持一種批判的態度,莉迪亞的輕浮、魯莽和無知即使在小說的結尾也沒有改變,威克姆的狡詐、野心和膚淺也使我們感到厭惡。威克姆選擇莉迪亞的原因,書中并沒有詳細指出,不過他之所以同意與莉迪亞結婚,金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威克姆是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在與莉迪亞私奔前,曾經追求過金小姐和達西小姐,為了金錢。威克姆作為地位稍低的中等階級(lower middle classes),并沒有大量的財產傳承,這更強化了他對金錢的貪婪。最終還是達西先生出面,替威克姆償還了債務,并在莉迪亞名下的錢之外,又給了她一千英鎊,并給威克姆買了個官職,最終換來了威克姆和莉迪亞的婚姻。“美貌與相貌平常的人一樣,也得有飯吃,有衣穿”。可見在這段婚姻中除了盲目的激情外,金錢也扮演了“關鍵先生”的角色。
二、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向現實妥協
柯林斯選擇夏洛特做自己的妻子,顯然不是因為愛上她。當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后,他毫不猶豫地把結婚對象轉向了夏洛特小姐。柯林斯急著結婚,并不是出于個人需要,只是在完成他所崇拜的德布爾夫人(達西的姑媽)布置的一項任務,只要結婚了就算完成了任務。至于結婚對象是誰,對她是不是有感情這些并不重要。而且夏洛特小姐還算是貴族出身的小姐,也算是門當戶對,這就足夠了。
夏洛特的聰明伶俐令人印象深刻,可更讓人感嘆的是她對自己婚姻選擇的精明。屬于破落貴族家庭的夏洛特沒有多少可觀的嫁妝,也無法攀高求貴,被迫嫁給柯林斯實際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夏洛特選擇的這種婚姻,是女人最適意的保險箱,能確保她不至于挨凍受饑,也不用擔心丈夫變心,至于婚姻幸福與否則就要放到次要位置了。很顯然成就這段婚姻的關鍵就是金錢。這樣的一種靠金錢財富維持的婚姻雖然并不完美,但畢竟是一種婚姻。
在這樁婚姻里,夏洛特和柯林斯之間是沒有溫暖和幸福的感覺的,只是枯燥平淡地生活著。奧斯丁并不欣賞這樣的婚姻,透過文字可以感覺到她對這種婚姻的嘲諷之意。
三、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強調愛情
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是作者心目中最美滿、最成功的理想婚姻。伊麗莎白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既美麗又大方。而達西不僅有錢有勢,而且相貌英俊,身材魁梧,舉止優雅,是許多女孩的理想丈夫。但達西卻有不少缺點:他傲慢冷漠,愛以挑剔的目光看待每一個人,除了家人,他對任何人都表現冷漠,看不起任何人。起初他對伊麗莎白并不在意,但時間長了,接觸多了,漸漸地被伊麗莎白的美麗和可愛所打動。尤其是伊麗莎白那機靈的頭腦和她的詼諧更是深深吸引了他,盡管他認定伊麗莎白缺少上流社會的風度,嫌伊麗莎白低微的出身,看不起伊麗莎白的家庭及其社會地位,并認為自己能向伊麗莎白求婚,已經是降低了要求,違背了自己的意志、理智,甚至是違背了人格。因此,他認為地位低微又缺少金錢財富的伊麗莎白一定會對他這個英俊又富有金錢財富的貴公子表達的愛意欣喜若狂地接受。
但同樣讓他沒想到的是,在他袒露愛慕之情又展示傲慢后,卻激起了伊麗莎白的怨恨,并斷然拒絕了他的傲慢求婚,還毫不留情地憤怒地指責了他的傲慢無禮。這里表現的是愛情對于婚姻的崇高意義:哪怕再富有、再英俊,如以一種居高臨下甚至“傲慢”的姿態對待另一方,那二者將很難產生愛情,而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可以的。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求婚失敗的達西漸漸醒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他接受了伊麗莎白的指責,真誠地改正了傲慢自負的缺點,而伊麗莎白也逐漸接受了“改過自新”的達西,產生了真正的愛情,愛上了達西,并最終結成了美滿姻緣。顯然使伊麗莎白最終能夠與達西成就婚姻的是伊麗莎白對改過的達西產生了真摯的愛情,而不是達西早就擁有的金錢和地位。
簡·奧斯汀強調:幸福美滿的婚姻必須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無疑是“奧斯汀推崇的理想模式”。
《傲慢與偏見》展示了18世紀中后期英國社會貴族階層的婚姻狀況,從某種程度上也探討了婚姻的內涵問題。這部作品不僅在當時吸引了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簡·奧斯汀,著.雷立美,譯.傲慢與偏見[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2]鄭曉園.文化深層的激蕩[J].閱讀與欣賞,1998.
[3]桂揚清,吳翔林.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and American Literature[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4]左平熙.婚嫁的“經濟學”[J].鄭州經本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9.
[5]http://club.topsage.com/thread—9577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