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課程要求把學生的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通過培養學習態度、信任、體驗成功、科學評價等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關鍵詞: 數學學習 自信心 學習態度 體驗成功 科學評價
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數學認知、數學實踐等方面的信念,它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任務的選擇、接受和學習狀態的準備;影響著對數學學習的堅持性和情緒調節。因此,數學學習自信心是數學學習中一個重要的情感因素,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是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關鍵。
一、鼓勵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數學,談論數學,探究數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例如,以生活為背景,以知識為載體,巧設新課引入情境;鼓勵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數學的發現過程,使其產生對數學的喜愛,建立學習數學的良好態度;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時代氛圍,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探索,從而形成學習數學的積極態度。
二、信任所有的學生,是樹立學習自信心的前提
教師信任學生,對他們懷著期待,學生就會微妙地覺察到教師對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進而對教師產生好感和信任,同時也樹立了自信心,產生了進步的動力,從而實現教師期待的目標。例如,我班的侯文軍同學數學成績不太好,但愛動腦。有一天,我出了一題,大家都在思考。忽然,我看見侯文軍想舉手但猶豫不定,于是我笑著鼓勵他走到講臺前把自己的思路講出來。看到我肯定的目光,他的勇氣倍增。只見他快速走到黑板前把他的思路寫出來,但由于數學基礎較差,計算錯了。于是我說:“侯文軍的基本思路是完全正確的,很好,若能在計算方面下點工夫那就更好了。”他聽了之后非常高興,笑著回到座位。從那以后,他對數學更感興趣,數學成績明顯提高,在期中測試中考出140分好成績。為此:(一)要給學生以真誠的愛。因為愛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劑、潤滑劑和黏合劑,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須愛學生。切忌用惡語中傷學生,切忌對學生表現出失望或無奈的態度。特別是一些學困生,教師應該理解、寬容,激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撫和尊重,使他們相信自己,堅信“我能行!”“我真行!”。(二)要善待學生。教師要相信學生,稱贊學生。當學生自己動手干一些事,或根據老師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時,老師所給予的鼓勵與肯定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適當的贊美言辭是滋潤自信心的雨露,這會使學生在交往中充滿自信心。因此,我們要時刻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多贊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三、體驗成功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關鍵
屢遭失敗容易導致學生的自我否定,產生認識偏差,認為“我不行”。實踐證明,“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長中學生的實際。因為,當學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產生的自信心,可以成為追求新目標、新成績的新動力,隨著新成績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優化,從而形成發展進步的良性循環。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學習所帶來樂趣和自信。例如,我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改變策略采取分層布置作業的措施,把作業分成不同層次,不說明哪個層次的作業適合哪個層次的學生做,也不指定誰做哪一層次的作業,而是由學生自我決定做作業的內容,但規定最少的習題量。而且不管是哪個學生就任何層次的作業題向我提出問題,我都把解題思路告訴他,讓他回家順著思路再思考解答。判作業時也不按層次給成績,只要全部做對了就畫個小紅花,進行全班表揚。對于做錯題的學生,幫助他們進行了仔細分析,肯定他付出的努力,鼓勵他:“你只要把某某地方稍微改一下,就會更好。”等到學生改完錯題后,再獎勵個小紅花。
四、科學的評價是提高學生自信心的有效保證
《數學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評價觀,科學地、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從評價主體來說,要有教師對學生,學生對自己,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師,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新的評價體系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恰當與否,是學生情緒的晴雨表。為了增強學生自信心,我們應多作肯定性評價,因為評價是否合理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如在作業批改中,長期以來很多老師的行為與方式都過于簡單粗糙,不注重細節,僅僅用“√”和“×”來判斷正誤,這樣并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學習態度與發掘閃光點,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內心需要。因而,這就需要老師用心去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用相應的方式反饋老師的理解與肯定。我在批改作業時,對那些用分數與等級不足以表達我對他的肯定時,我常用評語進行補充評價。如有的學生作業書寫工整,但不是全部做對,就在作業本上寫:“你的字寫得非常好,如果你上課認真,主動學習,那就更好了!”如有的學生這次的作業比上次做得好,就在作業本上寫:“有進步,老師真為你高興,請繼續加油。”若是非常出色則給一朵小紅花。這樣多元化評價結果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余德浩.科學與工程計算在中國[J].數學進展,2001(5).
[2]黃亞平,陳小鴻.研究性教學:理論與實踐[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5(2).
[3]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4]龐維國.數學學習與教學設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