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課改的一個主流趨勢,就是盡量讓課堂教學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面孔,努力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只有改善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學習方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營造一種積極交流的學習氣氛,才能點燃學生的學習動機。只要持之以恒,我們就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作者結合生物教學實踐,談談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的學習動機更持久。
關鍵詞: 學習動機 生物課堂教學 問題情感 學習方法
當前,課改的一個主流趨勢,就是盡量讓課堂教學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面孔,努力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真正成為生物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充當學生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引入生動、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方式是有效途徑之一。下面,我結合生物教學實踐,談一談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的學習動機更持久。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現代構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認知發展就是理念上的平衡不斷遭到破壞,并又不斷達到新的平衡狀態的過程。”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十分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即在學生已知的知識和要學的知識之間創設一種問題情境,給學生以學習的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激發學習動機,也是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必要條件。
例如:14.1血管
[創設情境]當我們身體不適去醫院就診,有時醫生會讓我們驗血,必要時還需要輸液治療。是否注意到驗血或輸液時,針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還有把脈的時候在什么部位?
[自主學習]學習課本P3—5的內容,思考下列問題:(1)動脈的特點和功能?(2)靜脈的特點和功能?(3)毛細血管的特點和功能?
通過創設這樣問題情境,既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引導學生探索新的知識,使教法和學法緊密結合,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集中在一起,進入一種思維活動的最佳狀態。
二、適當引導干預,調動學習動機
讓學生經歷生物知識的探索過程,進行生物知識的“再創造”,是要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并用自己的思維解決問題,有時會困惑、困難,這時教師適當引導干預是調動學習動機所必需的。
適當引導干預的主要目的是減少學生走彎路,幫助學生注意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增強探究的效果,提高探究效率。適當引導干預主要有:(1)以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地把握探索的方向;(2)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客觀正確地評價;(3)以巧妙的提示,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構建。
例如:第5課時泌尿系統的組成
[共同探討](1)學生:觀察活動,閱讀課文21頁。
參照尿的形成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①尿的形成過程包括兩個連續的階段——濾過和重吸收。②腎單位的哪些結構特點與完成濾過和重吸收作用相適應?③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④尿的形成示意圖中腎小管中的尿流向何處?
(2)教師提示:學生注意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思考如下問題:①如圖,在尿的形成示意圖中,左上方血液進入球小動脈,左下方血液流出腎單位,血液在腎單位中發生了什么變化?②如圖,在尿的形成示意圖中,出球小動脈的血在匯入腎靜脈的過程中又發生什么變化?
教師的引導干預,主要是點撥,在某些關鍵的環節上“點”學生一下,促進學生在探索學生過程中順利地進行“辨析”“求同”“集中”,從而指明合理的思考和推理方向。
三、教給學習方法,強化學習動機
現代教學論更把學習方法看成一種知識,把科學思維方法納入學生認知結構中,可以使學生產生更廣泛的遷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創新思維,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的同時,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適時對學法進行指導,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探索活動,學會操作、學會自學、學會提問、學會質疑。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指導,讓學生更有信心克服困難,不斷地內化學習動機。
例如:15.1神經調節的方式
[自主學習]課本P35~38
[思考討論](1)什么叫做反射?(2)膝跳反射是由什么結構完成的?(3)反射弧是由哪些結構組成的?(4)反射可以分為哪兩種類型,分別有什么區別?
教師指導學生方法:(1)怎樣思考分析上面問題(借助圖15—8)?(2)怎樣驗證結論(實驗的方法或舉例)?
學生在思考時,可能孤立地思考每一個問題,不能有機地整體考慮問題,后果是:(1)每一個問題考慮不到位,(2)不能抓住問題本質思考。教師這種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思考進一步內化,學習處一種持續探索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更有效果,生物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
四、積極評價學生,孕育學習動機
要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教師不是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啟發、協作,鼓勵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在引導進行探究活動的同時,積極評價學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一種幫助。具體的做法如下:(1)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及時給予積極評價;(2)善于捕捉學生生物課堂“閃光點”;(3)教師學會欣賞學生想象力;(4)評價的方式應注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例如:[討論交流]內分泌系統與激素
師:[顯示汗腺、唾液腺、肝臟圖片]同學們學過的這幾種?腺體的分泌物是通過什么結構運輸的?內分泌系統由幾種內分泌腺組成。
學生討論:生1:它們的分泌物是通過導管進行運輸的;生2:汗腺、唾液腺、肝臟屬于外泌腺;生3:內泌腺沒有導管……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回答中積極地評價:(1)你分析得真好;(2)這個值得我們學習;(3)如果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答案就會更完整。學生得到教師的“獎賞”,心中有一種自我滿足,自我欣賞的力量,就會孕育新的學習動機。
五、聯系實際生活,內化學習動機
西蒙和李于20世紀70年代學生學習要進行雙重問題解決的任務,即如何發現規則的任務和如何用實際問題驗證規則的任務,他們稱之為“雙重搜索”,可見聯系實際生活是內化學習動機重要環節。
例如:[學生探究]出示海爾蒙特實驗,你們認為海爾蒙特的結論有道理嗎?
[聯系生活]教師:(1)碳—氧平衡會被打破嗎?出現什么樣的情況會打破碳—氧平衡?我們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來預防?(2)你認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果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過多,那么會對生物圈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只有聯系實際生活,學生的知識才能得以擴展、應用、具體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才能升華,學生解決生物實際問題的能力才會提高。
總之,只有改善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學習方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營造一種積極交流的學習氣氛,才能點燃學生的學習動機。只要持之以恒,我們就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