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言是體驗感知的結果,體驗哲學對多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高質量運用有著重要啟示。體驗哲學視域下,互動體驗是多媒體教學的本質問題。多媒體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應積極為學生創造體驗環境,注重學生體驗過程,突出文化體驗。
關鍵詞: 體驗哲學 多媒體教學 大學英語
一、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進入轉型期,各種先進的媒體不斷涌現并被應用到外語教學領域中。由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體現交互性和多媒體性,鼓勵教師有效地使用網絡、多媒體及其他教學資源。如今,許多高校都在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多依賴多媒體的運用,而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和體驗性,因此,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本文嘗試從體驗哲學的視角分析多媒體教學的本質屬性,探尋在體驗哲學的理論背景下多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二、體驗哲學
體驗哲學最早是Lakoff和Johnson(1999)在其著作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中提出的。書中明確指出語言是體驗感知的結果。體驗哲學認為,從最深層的意義上來講,語言的意義生成、人類的心智及人類的思維都是基于身體體驗的,這是體驗哲學的核心。因此,體驗是人類學習語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在體驗哲學的框架下,多媒體教學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要求老師以多媒體為授課橋梁,用以教師與學生溝通、學生體驗學習。以體驗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過程的結構不是單一的,而是教師—多媒體—學生之間的基于體驗的多重互動。
三、基于體驗哲學的多媒體英語教學
體驗哲學的語言體驗觀點對于大學英語教學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教師和學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體驗和實踐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最早的語法教學法、聽說教學法再到后來的交互式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多媒體環境下的體驗教學法,教師越來越注重全方位調動學習者的認知因素。若以體驗哲學為指導,多媒體更好地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造體驗環境,增強學習興趣。
體驗哲學的核心觀點界定了多媒體英語教學要盡可能創造真實的教學語境,盡可能激活學生的認知機制,滿足學生學習語言的要求。因此,多媒體教學不只通過多媒體這個工具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盡可能提供符合真實交際的語境,讓學生在和多媒體或者老師之間的互動中達到學習的目的,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可以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立體、互動、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為例,每個單元的四個教學環節中,要做到聽說讀寫并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對語言材料和相關信息的感知和體驗。立體化的教材,圖文并茂的課件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創造出真實的語言環境,為體驗學習的實現提供可能。
(二)以學生體驗為主,體現學生主體性。
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時刻通過體驗來了解學生的心理,并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有人認為,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的作用無足輕重,甚至可有可無。事實上從體驗哲學的視角來看,體驗式教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更高。現在我們仍然是課堂教學,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全局的把握會直接影響體驗式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容易出現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固守傳統教師角色,未把多媒體等教學資源有效地利用到知識傳授過程中;二是沒有更好地領悟多媒體環境下體驗式英語教學中老師應該扮演的角色而達不到教學效果。其實,教師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體提供一些信息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避免了照本宣科,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課件中提出的問題或懸念安排學生進行英語小組活動,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共享語言學習認知的經驗。
(三)強調文化體驗,建構文化認知模式。
文化的不同造就了語言的不同,教授一門英語從根本上講就是進入這門英語所在的“世界”。在多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不應只是教授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巧,而應通過網絡、電視電影等途徑讓學生進行文化體驗,感受不一樣的文化。體驗過程中學生頭腦中原有的文化意識與新的文化意識發生碰撞,這正是學生構建文化意識,進入某個“世界”的開始。語言的意義必須建立在文化分析的基礎上,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文化。因此,要提高學生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就要注重文化體驗。通過體驗目標語言文化,語言能力才會朝著準確、地道的方向發展,避免了“中國式英語”的出現。多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課堂文化體驗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體驗哲學的角度看,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應積極為學生創造體驗環境,以學生體驗為主,注重文化體驗。體驗哲學視域下,所謂的多媒體教學不只是從技術或課件等外在因素提升教學水平,而是從師生間的體驗性共享教學,只有著眼于教師—多媒體—學生這三者之間的體驗互動,才能打破多媒體教學所帶來的局限性,英語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Lakoff,G. M.Johnson.G.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2]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寅.語言世界觀多元論—九論語言的體驗性[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王寅.Lakoff和Johnson的體驗哲學[J].當代語言學,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