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無不與化學實驗有著密切的聯系,化學實驗教學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內容都無法替代的,因此做好化學實驗是學好化學的關鍵。
關鍵詞: 化學實驗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 學習興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無不與化學實驗有著密切的聯系,化學實驗是連接知識與興趣的橋梁,是化學教育永恒的主題,所以說,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靈魂。化學實驗教學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內容都無法替代的。實驗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實驗教學,能進行科學方法訓練,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心理素質、智力素質和能力素質等。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做好化學實驗是學好化學的關鍵。要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教學,實驗教學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很好地完成化學實驗教學呢?我結合近幾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精神
教師在課程教學環節中要以教學大綱為標準,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展開教學。教學內容方面上,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掌握好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適當降低化學計算的要求,在適當拓寬元素化合物知識面的同時,加強化學實驗,同時把演示實驗列入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重視對學生情感領域的教學和對學生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掌握“使用儀器的技能”和“實驗操作的技能”,還要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結論,并如實書寫實驗報告及養成“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安全操作”的良好習慣,并將其規定為實驗的教學要求,體現了實驗教學的整體功能。其目的在于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改變以往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傾向,糾正為了應付中考用講實驗、背實驗代替做實驗的錯誤做法及比較普遍存在的只滿足于完成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而忽視通過實驗教學養成學生良好實驗習慣,訓練觀察思維能力和培養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等問題。深刻領會新大綱精神,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化學實驗的教學與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注重教師主導的師生互動環節
教師在實驗教學環節起到的作用是引導和指導,教學時應突出過程和方法,注重方法的掌握及思維的開放性。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轉變角色,注重從學生的視角去思考問題。比如說學生學習“元素周期律”,學生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和“活動探究”獲得知識,而不僅僅是靠教師傳授和演示。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做實驗時,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同時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為了更好地進行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注重以下幾點。
1.制訂好實驗教學計劃。
新教材比老教材實驗內容多,實驗教學成為新教材的主要內容之一,許多教學內容的引入都依靠實驗進行。這樣一來,許多化學課就得在實驗室進行,由于實驗較多,故實驗教學的備課不能再是上一課備一課,而應預先統一安排,制訂好實驗教學計劃。首先分析教材,按章節將各類活動整理出來,新課教學中有哪些實驗,活動與探究中有哪些實驗,列成表格,根據實驗活動分布表統一制訂實驗教學計劃。實驗教學計劃應該包括: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實驗操作,實驗方法與過程,需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內容,等等。
2.靈活處理實驗開展方式。
根據教學要求與學校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安排,只要條件允許,就盡可能安排學生進行實驗,當然如果條件有限,以教師演示和個別學生參與相結合的方式就能達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3.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要以做化學趣味實驗,制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校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科技節,化學晚會列為專項內容之一。
三、注重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指導學生預習實驗,實驗有的放矢。
學習新知識就會有不懂的地方。如果帶著太多不懂的問題上實驗課,結果就只能“聽天書”或者“湊熱鬧”了。預習作為上課前的事先準備和學習,可以找出聽課的重難點,帶著問題去做實驗,目的明確,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
做實驗的過程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學生通過親自實驗,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鞏固驗證,加深他們對所學得的理論知識的理解。所以,做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3.改驗證實驗為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學中必須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創造性的潛在能力。改驗證實驗為探究實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假設,然后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實驗。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敏銳觀察,豐富想象,是在有效類比、周密思考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探究而形成的,既達到了開拓思維,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實驗中得到加強、訓練,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了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4.創設問題情境,加深對實驗原理的理解。
化學實驗不但要演示操作、仔細觀察,更要對實驗現象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實驗過程中,如果教師急于給出根據實驗現象歸納出的規律,忽視了對實驗現象分析,沒有充分拓展實驗現象的本質屬性和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就會導致性質及規律的得出較為生硬,實驗教學效果也不會理想。
因此,演示實驗完畢后,我們要以實驗現象為依據,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自己歸納出知識。例如,在講Na與H2O反應時,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后,教師不要忙于下結論,而應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一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加大分析力度,激活學生的思維。
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鈉為什么會融化城光亮的小球?鈉為什么會四處游動,并且發出嘶嘶的響聲?反應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試液,試液變紅說明有什么物質生成?你能設計實驗說明生成的氣體是什么嗎?
由此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猜測,逐步分析得出Na和H2O反應生成NaOH和H2這一化學性質。把學生由對現象的感性認識逐步引向對本質的理性認識。
在化學教學中,實驗往往轉化為一種形式,有時被忽視,故此失去了它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化學實驗教學增強了演示實驗的探索性,要求教學時增設邊講邊做實驗,多采用探究法教學,使學生成為實驗教學的主體,鞏固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耀亭.中學化學教材教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鄭長龍.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比較研究.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