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文影視作品作為一種大學英語教學的手段,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英語電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供原汁原味的語言材料,展示西方社會文化,對學生英語運用水平的提高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影視作品 應用方法
英語電影源于生活、內容豐富、語言地道,作為英語教學的輔助手段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英語影視作品,要根據不同教學目的和對象,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增強學生參與性,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一、影視作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和作用
1.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電影題材豐富,語言鮮活,畫面生動,加之情節性強,趣味性濃,大牌明星的精美演繹,使學生們興致高昂,迫不及待地觀看,觀后意猶未盡地熱烈討論,然后急切地期盼著下次觀摩。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被大大激發了出來,學習動機顯著增強,學習效率自然大幅升高。
2.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實語料。
出于接受能力的考慮,教材編者常對原文進行或多或少的刪改,甚至專門為學生量身編寫。同時,為了降低難度,教材的錄音部分都是依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專門放慢速度后以最為標準的語音錄制下來的。這樣一來,語言的鮮活性喪失,語音僵硬,語調平淡,豐富的語音變體被隔離,語言中蘊含的感情也消失殆盡。學生理解雖然會較容易,但語言輸入的真實性無疑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如此一來,在現實生活的交流中,學生們容易生搬硬套,給人矯揉造作的感覺,語言輸出也就顯得死板和笨拙。
3.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筆者一直認為,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學習文字符號,更重要的是學習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精髓。西方影視作品是西方國家其民族社會生活和文化風貌的集中體現,它直觀、生動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多個層面,以直觀詳實的方式為觀眾提供了英語國家的歷史、社會、地理、經濟、政治等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融于引人入勝的場景之中,相比文字解釋更直觀且更易于理解,能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觀看影片時,只要善加引導,學生就能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豐富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
二、課堂實施設計
就目前國內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而言,西方影視作品的利用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主題式片段播放和欣賞式整片播放。
主題式片段播放時間跨度小,選題靈活,處理方法簡單,與課堂融合度高,因此被廣大教師普遍采用。其課堂實施階段一般分為主題引入、片段播放、學生討論、片段講解、學生反饋幾個環節。整個實施過程依據片段難度不同,時間進程也不盡相同,但為保證正常課堂內容的教學,其總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如上文提到的Beautiful Mind這一影片的片段,在進行課文講解前,作為話題引入,筆者先問學生:“Do you think sci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your life?Why or why not?”在學生們思考片刻后,隨即引入片段:“Let’s watch a video clip and then answer it.”播放結束后,筆者先就影片背景內容做簡單的介紹,如人物、所講理論的原型,然后以問題“Do you understand his point? Do you like the way he explains the theory?”啟發學生討論,之后播放片段并中間停頓,講解個別語言難點并糾正學生對理論的誤解,最后提問學生觀看此片段的感受。
欣賞時整片播放因時間跨度大,少有教師高頻采用,通常只在學期中播放一到兩次。但因其內容連貫性強,故事情節完整,語言及文化信息輸入立體豐富,學生共鳴感高,觀后印象深刻,學習效果優于片段式播放。一些院校已經充分意識到其優越性所在,甚至開設了專門的電影英語課程。常態播放也好,偶爾為之也好,就其課堂實施過程而言,一般分為觀前預熱、觀時任務、觀后作業幾個步驟。在一堂影視課開始前,教師應提前將此次觀摩內容告知學生,并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如背景知識的了解,部分語言點的學習等,以保證學生在觀賞時已具備相應的信息處理能力。課堂開始時,教師應首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然后布置觀賞過程中的任務,讓學生們帶著任務觀摩。根據任務的不同,教師可在觀看過程中暫停播放,進行任務,也可在整片播放結束后再進行。具體而言,語言類任務適合觀摩中及時進行,如對白聽寫、臺詞翻譯、預測性配音等。文化類任務則可以在觀摩后進行,以免影片播放頻頻打斷,影響其連續性,降低觀賞樂趣,使學生反感,適得其反。觀賞結束后,根據課堂時間,教師應安排適當的主題討論、情節復述等任務,并布置觀后作業,如觀后感等,保證知識點的輸入得到復習和鞏固,被學生吸收,達到語言教學的目的。
三、教師角色和作用
與傳統的“黑板粉筆一張嘴”式的教學不同,當代英語教學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主導”轉變為教師“引導”的模式,影片觀賞教學更是如此。在整個觀賞過程中,教師的參與度越低,學生的欣賞滿足感越強,但就語言學習而言,教師要保證一定的參與度,適當講解語言點,組織學生討論,做練習,并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價和更正等。因此,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角色是多樣化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教師是影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對于影片選取、語言點的提取、課堂任務的設計等,教師是“獨攬大權”的。除非有他人提前制作好的影視資料和教案供參考,大多數情況下,教師都是根據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臨時從網絡資源中查找出所需主題的片子,再對片子進行截取、制作,知識點提取,設計符合學生現行語言水平的課堂及課后任務,編寫教案,制作課件。
其次,教師是影片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和控制者。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實施提前設計的教學活動,更要控制整個教學的節奏,保證教學活動得到有效實施,學生有效參與,知識點得到充分的練習。
再次,教師是影片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促進者。不論是影片播放過程中,還是討論活動進行中,教師都應當走到學生中間,參與其中。當學生遇到表達障礙或是思路受阻時,老師應及時給予幫助或提示,促進教學活動的進行。
最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評價者。每個任務結束時,教師都應當對任務執行的成果進行評價。對那些語言流暢,觀點鮮明,見解獨到的要給予積極的肯定,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對語言使用的錯誤或是思想觀點有偏差的要及時糾正,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四、局限性
雖然利用影視作品教學對學生的語言習得有著眾多的優勢作用,但鑒于目前國內大學英語教育的現狀,其實施過程依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這些制約因素可簡單劃分為“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硬件”主要包括網絡建設、設備建設、資源建設等。如我校雖然建有自主學習機房,但機器數量少,故障率高,網上學習資源陳舊,學生們都不愿意使用。“軟件”覆蓋面較廣,包括學校教學政策,影片教材的教學規范,教學時間的保證,教師經驗和精力,以及實施教學的技術支持等。一些院校明令禁止英語教師利用課堂時間播放電影;關于影視教學缺少明確的教學規范和模式;影視教學沒有計劃內課時保證;教師對于影片選取和材料處理毫無經驗,完全依據個人喜好摸索進行,影視資源的獲取和語言點的提取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片片段的截取,聲音的處理,字幕的選擇,各種視頻格式的轉換及課堂上播放時的操作,都需要相應的技術人員提供支持。所有這些制約因素,都嚴重束縛了西方影視作品在促進學生語言習得方面優勢的發揮。
總之,利用西方影視作品進行大學英語教學,能使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并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提升自己英語在實際運用中的能力。盡管這一教學方式在當前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我們只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精心選擇合適的英語電影,并且科學地設計課堂任務,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相信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英語電影推動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雪芳.淡原聲英語影視欣賞與英美文學課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6(6).
[2]范宏宇.電影在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8).
[3]李世令,劉亞非.淺談英美原版電影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輔助作用[J].山東外語教學,2007(3).
[4]余梅冰.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5]汪元松.走進英語視聽說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