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逐步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多媒體應用是怎樣一種情況呢?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一、使用多媒體的優勢;二、抓住時機,切入多媒體;三、對于多媒體運用的評價;四、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多媒體 初中數學教學 應用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影響學習的因素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的媒介。投影儀、錄音機等先進教學儀器的引入,曾經給課堂帶來了生機,但仍因其不能將聲、像,動態與靜態完美地結合起來而缺乏生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極為有效地彌補了這一空白,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一、使用多媒體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擴大知識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其獨特的作用,因為它具有以下的教學輔助功能。
1.教學內容更加直觀,能充分調動學生從形、聲、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學活動從傳統的“一塊黑板加一支粉筆”的單一教學模式向立體化的教學模式轉變。
2.加快了信息的傳遞、知識的整合速度,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利于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了新鮮感,能更好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有利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有利于促進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的把握,使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質的變化,開拓了新的發展研究領域。
二、抓住時機,切入多媒體
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應以不影響數學過程的真實性、完整性,且符合學生思維的遞進性和連貫性為原則,主要表現在對多媒體切入時機的把握上。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時切入。在教學中創設與教學內容貼近的情境,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會使課堂教學過程形象化、直觀化、趣味化。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功能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符合中學生的心理需要。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通過剪紙、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受。在學生動手操作后,及時利用幾何畫板隨意畫一個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個內角并求和,然后拖動三角形的頂點任意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發現:無論怎么變,三個內角的和總是180°。這無疑大大增強了學生探究“為什么”的欲望。
2.強化感知,突破疑難時切入。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如:學習用一個平面從不同方位截正方體產生的截面時,傳統教學往往借助切蘿卜或橡皮泥等實物情景活動來比劃講解,結果大部分同學還是一知半解,如果說對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學生還能理解的話,那么對截面是五邊形或六邊形的情形就很難想象了。利用多媒體,通過演示,學生能真正感受截割的過程。這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逐層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最終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3.模擬操作,深化理解時切入。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如在學習《探索勾股定理》時,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作一個動態變化的直角三角形,通過度量各邊長度的平方值并進行比較,學生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產生感性的認識。
三、對于多媒體運用的評價
評價多媒體運用的成敗一般要從多媒體課件本身的科學性、多媒體的操作技巧、教學實效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1.多媒體課件的科學性。課件本身的科學性,是指整個課件內容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并突出教學重點;是否符合數學學科特點;是否突出數學的思維特點;是否符合心理學規律。課件,應操作簡便、畫面美觀、諧調;切換快捷、形式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可能地減少學生的視覺疲勞。課件,應該突出教學重點,對重點內容用突出的技術手段加以顯示和處理,并可以用多種方式反復強調和表達。
2.是否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起主導作用,不能讓課件喧賓奪主。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通過教學層層分析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在頭腦中逐步建立數學模型;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并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在這完整的教學過程中,課件僅在某一個或幾個環節中起輔助作用。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可設計展翅飛翔的蝴蝶動畫,讓靜止的圖形“動”起來,形象生動,學生較容易理解軸對稱圖形這一個概念。
3.多媒體實施創新教育的評價。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必須融于學科教學之中,多媒體以其集圖、文、聲、像和三維動畫為一體、直觀、靈活等優勢運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地傳遞信息,延伸和擴展了教學時空的維度,在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興趣、模擬操作、突破重難點等方面,充分顯示了它的優越性。為調動學生的感知器官,提高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課件教學實效的評價。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直觀感受來評價課件的教學效益。教師只要重點觀察班級中較差學生的上課情況,就可以作出相應的評價。教與學的難易程度,可從兩方面進行評價,一個是教師本人感覺課堂講述是否順暢,教學難點是否順利突破,另一個是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是否很快理解教學內容,掌握了學習重點。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評價,可以通過課堂提問和練習、課堂小測驗、課后考試等教學反饋手段來進行。
四、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第二,教學手段全面結合,以利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第三,多媒體課件不能代替規范、系統性的板書。第四,不能忽視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第五,注重加強學生情感、意志、價值觀等的培養。